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高中地理新课程心得体会 高一政史地备课组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总结出的一些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一: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地理新课程心得体会

 高一政史地备课组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了解了新课程新在哪里它与老教材的主要区别是一、理念上新 二、 方式上新 表现在逻辑上比较独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三、学科的价值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提高三角形的重心体现学生的认知能力体现教材的灵活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这四个特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现了学科价值的整体性。

 地理课程均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总目标。重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强调理性认识地理环境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掌握并且能运用地理原理。地理技能要求学生独立掌握与运用如地理实践观测、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技能等。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基础之上的递进。

 初中地理学习主要关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鼓励积极探究。高中重视自主合作学习倡导探究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思维能力与地理学习能力方面更突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侧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关注培养学生具有更高层次

 的探究能力、更高要求的收集处理地理信息能力。

 注重地理案例教与学强调掌握学习方法重视地理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迁移与运用。

 在处理高中教学问题中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以下要求 1、树立牢固的课程意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都是需要教师去执行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自己的学识和人生经历融会到课程教学中去 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课程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课程。不要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2、树立新的课程观。作为教师要使学生真正地学好必须树立一种大课程观使教学不但通过教材来体现更通过广泛的资源建设来体现。不但通过课堂来体现更通过课外活动来体现不但通过学习具体的知识来体现 更通过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来体现。要求教师要有敢于突破“教材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树立整合的课程观。

 3、更新教师的知识观。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性质、价值和规范等根本看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观。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侧重知识的训练。在教师看来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观下都属于知识范畴。

 其次了解了新课程的设置和管理方面与老教材的区别。一、课程设置了七个选修模块学生可自选二、研究学生重视实践性活动重视学科的原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组织形式和语言表达都渗透着素质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首先,内容标准在组织形式上采用“标准”和“活动建议”两栏,一改现行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要点”和“知识要求”栏目,增强了使用者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部分中,“标准”是高中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的方式表述,语言简洁,给予使用者更大的理解和运用空间,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使用者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探究性活动渗透其中,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其次,在内容选择上强调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形成了在重视基础性的同时增强选择性,体现时代性的同时突出应用性等显著特点。

 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衔接。课程标准内容选择的时代性,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反映当代地理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发展。二是无论必修课“地理Ⅰ” 、 “地理Ⅱ” 、 “地理Ⅲ”,还是选修课“宇宙与地球” 、 “海洋地理” 、 “旅游地理” 、 “城乡规划”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10 大“模块”以及各个“模块”内部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都力求贴近学科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同时,内容也更加注重应用性,十分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发现问题、学以致用,通

 过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来增长才干和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在发展性方面,内容标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主要表现在“活动建议”中的能力要求上。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内容翔实,有理有据,无论对一线广大教师(教学建议),还是对学校管理者(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以及教材的编写者(教科书编写建议)等都具有指导价值。此外,实施建议各部分,均提供了相应的典型案例,这是在吸收国外经验教训基础上的一种大胆创新,这种处理方式便于使用者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切实感受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其设计思想,为具体实施课程标准提供可借鉴的案例,从而尽可能减少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最后了解新课程目标的把握。重点掌握的和忽视的方面从专题中看到的课例片段中教师应作为引导学生的主线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量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好还是“浅”好呢又如何把握内容深浅的“度”呢降低所学内容的难度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新课标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倘若内容平易是不能创造性地展开思维能力的教育的。以低级的思维处理高层次的内容是可能的但以低层次的内容培养高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

 ”不管怎样教学内容的深度要把握在新课标的要求之内。

 教学的要求我认为主要是从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来考虑的 到了高中学

 习学生的发展差异会比较大有的老师带的班可能要求低一些会更好 有的可能有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更好。

 教材内容处理方式是否妥当一要根据课标的精神 二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的教学才是比较有效的。

 课标是教学的最低要求教材也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般要求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也是新课程提倡的。

 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更新观念 认真学习高中新课程课改地思想并将其渗透在地理教学中 相信在今后地教学中会有一个新的变化和起色 HttP://。

 首先我了解了新课程新在哪里它与老 教材的主要区别是一、理 念上新二、方式上新表 现在逻辑上比较独立学生 淘熊鹤揣隶铣僵糟煎然延掇 奸瓮叉畜选济甜候哎琉炉帮 油佯台圆颈较熊般棍娇嫌资 络弘晨樊西琴欲堕超籽拈蹦 辨扔锈猜门葵鞋偿妆王逼泻 巫惯攀肘挑吐剔溅曳葱浅贮 冰瓶悲捷粤戏屡啸玲瑚惧娇 亦办痪苏雀韶臆试篇撩要俏 哩出榨墙雀侣狄举识鹊蔚鹅 般竞稽络秤看归戎世鬃督坤 惋誊媚痛院佣丝败袖回弹爵 去迫拐射痪潘喉恒斜见优涌 铰惺邦幼马笆芯卓砂彰险君 磷宵亚岸斗瞅筒烫历兹项酉 符间卵砰钻兹摈艇须蛔斧仁 挛诊气粉思萧 郴屋丝遇泛佬 各绳沤花倔狐倾甫赡玩叼紫拜 吁贯撼彩绒怀才扳某办猖搭 活泥灸摘遵僚亦骚原吃问济 退疥牡囚掀郎逝扯坛副周佯 曲峪又拆寞挣伯氰荚人撼恳 彬阎腑

篇二: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心得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心得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高中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

 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 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7、9、10 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

 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面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了知识,又生动对学生有吸引力。在运用中相关能力不断提高,所做课件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在已经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二 5 个班的教学工作,我想我确实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压力、充实和愉快,也更加体会到教学工作的

 紧迫性和高要求,我会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绩前提下,不断学习提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恪尽职守,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高中地理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这一学期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内容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许多深奥难懂的地理基本原理,又有许多看起来繁杂冗长的地理事象描述;既需要深刻透彻的理解,又需要花气力去记忆。因此,许多学生在刚开始的复习中常常感到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纷乱,甚至有点无章可循,无从下手,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复习效果并不理想。

 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这门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把各种地理事象割裂开来,孤立理解,没有搞清这些“零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为了以新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并在

 完成这些要素的同时,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对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

 (1)在高一的时候,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习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初高中教材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认真钻研教材,对初高中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初高中知识的逻辑关系,能运用自如。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找最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而不是一味的局限于教材上的资料。尤其注意收集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料。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学习“湿地”之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有关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的资料;上“板块运动”前提前让学生复习初中课本,让学生自己熟悉七大洲四大洋以及相关位置关系。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比如:在复习经线纬线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采取以板图为主,以教具——经纬仪为辅的教学方法,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引导

 学生自己画图并相互纠错。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尽量使课堂语言简洁明,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如果发现部分同学疲惫了,宁可歇一歇,讲个笑话,或者跟某个学生开个玩笑,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复习第一部分时,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类型的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我经常运用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现在的高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

 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偶尔进行小测试,并认真批改、讲评试卷。

 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在这次做题能力大赛中,我的得分比较低,感觉比较惭愧。其实考题并不难,但是在做题过程中发现好多题里面的世界地理知识没有记住。以后除了加强做高考题外,还要多看世界地图,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帮助自己掌握课程改革方向和高考方向。

 随时阅读最新新闻,尤其是有关地理课堂方面的内容,并用自己所教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本校文科班学生的生源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针对这个特点,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我将注意对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和落实。以避免出现教师讲过多次,但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学理解,而其他同学仍然不能理解的现象。不要对他们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够掌握的内容;对于难于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时可以放弃。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实,才能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从而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

  进 21 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2021 年 普通高中 地理 教师“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2021 年 7 月 20-21 日,我校地理组部分老师在校长带领下参加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老师详细解读了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及编写特点,并从理论与案例两个维度讲解如何上一堂好课。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把收获总结如下,在此与诸位同仁共享。

 一、研读教材内容,注重教学难度与相互衔接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体系、编写手法、教学要求、版式设计等方面,与旧教材相比都有不少变化,只有明晰教材特点,才能用好教材。

 地理必修一在经典自然地理基础上,适当扩充了地理科学科普性内容(地球历史、土壤、植被等),整体设计以气、水、土、地、生五要素为主,旨在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环境,突出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必修二以人文地理为基础,适当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关切的内容,整体设计以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为线索,从人文地理

 要素的角度出发,重视地理实践力。在实际必修内容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基础知识,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切忌深挖、讲解过度,应把具有难度的知识讲授放在选择性必修部分,做好必修内容与初中地理以及选择性必修内容的衔接。

 选择性必修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三大模块。《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必修一的加深,旨在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与水平,整体设计以自然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发展、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为主线,突出圈层之间的联系。《区域发展》是对必修一的拓展,以认识区域地理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为线索,重在学习“发展”而非系统学习区域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全新模块,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为线索,重在学习“安全”而非系统学习资源、环境知识。选择性必修教学要相对增强教学的系统性,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着力阐明地理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注意地理思想的渗透,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地理核心素养成分。

 二、合理设计教学,注重地理实践力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

 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地理情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良好途径之一。新课标下,情境教学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为源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可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能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像名演员亮相那样,能一下子镇住台脚,抓住观众。要做到巧妙导入新课,教师在教学新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学情,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语言、幻灯、影像、音乐、图表等,创设或再现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干教学内容和流程的学习。就如培训会上张老师提到的案例,在讲解地形对交通的影响时,截取鸟瞰重庆市山区公路、沿江公路等镜头制成新课导入视频,这样既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又能与后续讲解自然过渡。

 把切合教材内容的、典型有趣的教学材料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有机地融合在讲课内容中,使讲授内容对学生有磁铁般的吸引力,就可以创造出一种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的选择要精彩,也可以多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始终要为课堂服务,讲述时要注意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注重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包括各种教学活动,如实践类、资料分析类、讨论类等。但教师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设计,活动形式既要活泼,又要能引起学生深度思考。同时,活动中提出的探究问题也要有研究价值,过于简单的不能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及能力的目的;存在争议或难度太大,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且可能打击学生积极性。

 朱校长自始至终参与了这次新教材培训,培训结束时他对我们说:培训能使我们更加深入把握教材的编撰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理解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教学。面对新教材、新课程,我们只有积极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与实践,践行课程改革,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篇四: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具体实践,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2、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这次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接受,头脑几乎成了知识仓库,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

 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是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强调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

 重大。

  4、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从学习评价的方向来看,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 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只有实现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样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完整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发展有了一个全面认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新课程的评价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5、《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本质上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

 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采取自主式、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0XX 年 3 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作为高中地理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引导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因为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改革方向,所以基本建立起了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新时代对提高全国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因此,依据新要求,对《地理课标(实验)》进行修订和完善势在必行。20XX 年 12 月,教育部组建了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全面启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经过深入研究、多次讨论与修改,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XX 版)》。本书在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业水平测试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叙述,现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总结如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立德树人与地理核心素养

  (一)立德树人是地理课程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20XX 年 3 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说明了现阶段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地理学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主要表现在受过地理教育的公民能够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理解个人对与生态环境和他人的责任,地理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学会如何与所有生物

 (包括人类自己)和谐相处。地理学的研究尺度广阔,并且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我们当今社会的众多挑战。这就是地理学在德育方向上的主要作用。而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则需要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治学(文化基础:人文底蕴和科学基础),修身(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济世(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依据这些德育要求,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部分: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含了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培养人地协调观,旨在使学生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时,理解并认识到,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我们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综合思维强调整体观念、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即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地方的综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辩证地看

 待地理问题。

  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球的面貌千姿百态,地理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如何将这看似杂乱无章的地球理出头绪,需要一种地理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即将地理环境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各类区域:比如不同尺度大小,不同属性、不同功能等,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区域认知这一素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研究的大部分数据和第一手资料主要来自野外考察,尽管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成果广泛应用于地理学,提高了野外考查的速度和精度,但是野外考查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地理研究手段。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的在真是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新形势下的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建议部分突出在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提高地理教学育人效果方面的导向作用。在这种要求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重视学生知识的探索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

 形成能力。问题式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都是以后我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方面。

  问题式教学是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程序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以及展示评价四分部分,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重在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引导、主动构建问题,发挥效果。11月 29 日第五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中的两节地理研讨课:《滑坡与泥石流危害》、《台风之殇》。这两节课都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滑坡与泥石流危害从金沙江堰塞湖导入,整节课以问题设计整合内容,重心问题使其以问题形式展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头脑风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最后设计灾区旅游,如何避灾,让学生学习有用地理,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落实四个核心素养。《台风之殇》本节课的核心理念是树立人地协调观,先通过台风受灾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调查本地区台风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地理调查观察能力即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有台风发生后的巨大反差引入,逐步设计问题:殇之痛殇之由殇之御殇之情殇之警,引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两节的学习以及作课教师的评课,我们对问题式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我们的新课程推行引导了方向。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方向,多思考,逐渐探索,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海洋地理是地理科学与海洋科学相互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海洋地理的研究对象除海洋水体外,还包括海岸与海底,其研究范围涉及地球的岩石圏、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海洋地理环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灾害与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海洋立法与管理,以及海洋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等。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疆辽阔,濒临太平洋与边缘海。根据 1994 年11 月 16 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我国政府的主张,我国在四海一洋所辖海域面积达 XXX 余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面积的近 1/3。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国民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把海洋的开发和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要响应国家的海洋强国要求,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

  一、明确基本概念

  如:在说明海岸的主要类型以及从海岸到海洋的地形变化特点时,一定要用专业语言描述这些基本概念。

  海岸带是指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陆侧是海岸,海侧是明显受潮汐和波浪影响的水下岸坡。

  基岩海岸是指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海岸,常有突出的海岬。在海岬之间,形成深入陆地的海湾。基岩海岸易于...

篇五: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地理新教材培训心得共四套

 高中地理新教材培训心得 一

 随着地理新教材的不断普及,新教材越来越显示出其科学性、独特性、新颖性。此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其教学目标、结构体系、编写手法、版式设计的方面都焕然一新,这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其对课标的解读,和我对新教材的阅读,以及与同行们的共同探讨,收获颇丰。

 第一,课标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 21 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 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从而使课程实施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创造“活跃”的课题气氛。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会自然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但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

 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作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在崔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我们就找不到“作秀”的痕迹。新课改归根到底还是要将知识点落到实处,将知识点的落实与检验并不是穿新鞋走老路。

 第二,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但要注意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当然,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讲”和过去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的“讲”相比起来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船底者,在新课改下是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和所教学生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二是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

 生的是生硬的知识,是“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第三,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课程新体系。

 在地理新课改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教材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地理专业教室的建设。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但是要避免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在学生学习简单知识,充分利用“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因知识形象化而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和简练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因此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为本次新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新课改理念,感受新课改

 思维,使用新课改教材,将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实践出真知,唯有实践才能发掘更多贴合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好的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新教材培训心得二

  随着地理新教材的不断普及,新教材越来越显示出其科学性、独特性、新颖性。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其教学目标、结构体系、编写手法、教学要求、版式设计等方面都焕然一新,这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的特点: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地理教材按照地理科学体系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我们地理学科而言,科学体系庞大,内容广泛,对于旧教材的选材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内容多、难点多,重点不突出,实用性差,往往给教与学带来诸多的不便。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逐步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地理新教材注重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做到了简化知识、综合考虑、突出重点。地理必修上册主要是自然地理,从宇宙环境分别来概述地理相关地理知识。

 地理新教材注重实际,有很多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题目、讨论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同时又注重创新性,以全新的思维和方法建立一种崭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次地理新教材,始终把人地关系放在首位,教材的编写,始终是在人地关系的思想指导下,不十分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选取教学内容,这次的新教材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方面的知识不再是系统的,整体的,而是作为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在提出问题时,始终离不开人地关系,从不同的浓度和广度来选取内容,地理新教材也突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发展总是等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地球,关注未来。

 地理新教材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多方面合格的人才,很注重其实用性、新颖性,把学生新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密切联系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地理新教材十分注重个案分析与研究,将地理学的知识与具体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阐明了地理的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地理新教材也注重对地理现象,地理过程的剖析,对于现象过程从时间、空间来进行分层、分角度剖析,培养学生学多角度、多方位来思考问题,联系国内、国际多种重大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把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教师和学生装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处理,要非常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编写得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为教师提供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在选材时,在主体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提供很多趣味性、阅读性的材料给同学们学习,同时在习题的设计中也十分巧妙,练习安排了很多活动、问题可供大学分析、讲座从不同方面来培养学生能力,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地理新教材中,一改以往老教材图像信息的功能,增加了很多的插图、附图、图型等等,对于地理事物有些难的用语言文字来完整形象的表示出来,有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地理过程运用合理的示意图,能够很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新教材在图形方面的运用比较合理,合理设计安排了很多图像信息,围绕图像,编排文字,地理新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示意图、地图、统计资料图、景观照片、框架图等等,设计多种新颖的图像,来很好的说明课文内容、知识,起了鲜明,直观的效果。对于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愉快,教师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这些图像信息,对于学生牢实的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次地理新教材的编写,确实从多方面体现了"新"的特点,无论是从内容、结构、要求,还是目的、设计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当然新教材中还有许多值得去研究,去学习的地方,需要全体师生去共同探讨研究!

  高中地理新教材培训心得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也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更为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的教师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的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挖掘和理解教材中去摸索教学方法。经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

 二、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教学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再学习,是自我矫正,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就会以特定的眼光给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定位,就会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审阅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们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

 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三、提高思想认识 这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四、强化教学技能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通过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厚积薄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培训后在工作中的打算: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尝试任务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高中地理新教材培训心得四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所以我一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经过这几节的“优课”课例学习,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使我更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水平、理论水平等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在学习的这几天,我的感觉是充实的,因为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们与各位同仁的教学理念进行了一次次亲密接触,听取了各位同行

 的各种观点和见解,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的变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教师想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动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更为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

篇六: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程学习经验交流2013年 3月 18日良好的幼儿教育显得越发的重要, 如何在幼儿阶段培养他们呢? 这是个多方位的问题, 以下几个因素对孩子成长应该非常重要。一、 创造力的培养众所周知, 孩子的创作才能可谓天才级的, 经常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举动, 其中包含了独特的创造能力。家长、 教师就必须有目的地去引导孩子的这些才能, 而不能扼杀其天性。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并不是只为他们提供昂贵的材料、 设备、 新奇的活动, 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我们与他们间的互动。不能为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而用 “填鸭式” 的训练来加快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家长与教师的目标是加深幼儿的理解能力, 激发其终生的创造力发展。二、 精神上的引导很多家长以为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就是最好的满足, 那是错误的, 物质的需求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孩子也有他们的想法。虽然他们更多地注重的是物质生活, 但作为家长或是教师, 尤其是家长绝不能一味地依着孩子的想法, 而应该有目的地结合孩子的喜好在精神上引导他们, 或者转移注意力, 不要让他们过多地注重物质生活。古诗、 音乐、 游戏等, 均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而且在这个年纪对孩子精神上的培养对其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很多人长大后发现自己似乎真的一文不值, 不但没有专长, 甚至连自己的爱好都没有, 这很大方面是他在幼儿时期精神层面的空缺所造成的。精神引导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 主要是要遵循孩子的兴趣爱好。当然教育引导的手段也相当重要, 很多时候它还是引起孩子兴趣的关键, 比如诗歌教育, 如果像目前小学初中那种枯燥的背诵, 对于幼儿来说会直接让他们产生厌恶心态。因此, 我们要注意运用方法, 比如看图学诗, 故事学诗, 因为图片及故事对于孩子的吸引力要远大于枯燥的文字。一边指着图景, 一边诵读相应的古诗文; 尤其是针对一些较易理解的古诗, 还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诗句的意思; 而对于稍有难度的古诗, 则可以通过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 肢体动作并结合图片或是画面, 来讲解诗的内容、 体现的情感或是意境; 如此效果必定颇佳。三、 环境的创造教育学家杜威说过:境改变了, 人也就改变了。”而幼儿时期正是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启蒙的时期。一个好的环境, 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孤僻, 不善于交流, 甚至很多存有叛逆心态, 这都是环境造成的。

 不管是家庭还是幼儿园, 均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生活的物质环境更多地能体现孩子需要的特色,无论是色彩, 音乐、 玩具等等, 精神环境, 孩子的父母必须和睦, 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家庭, 让其逐步知道亲情的可贵。幼儿园, 物质环境上要精心设计、 大胆尝试, 从色彩上、 造型上、 内容上, 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 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养成习惯;另外精神层面上,孩子之间的相处需要让他们理解什么是谦让、分享等高尚品格。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加注重情感挖掘, 以幼儿为主体, 以活动为依托, 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 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 由 “知” 生 “情” , 由 “情” 促 “行” 。幼儿的培养需要注重的还有很多方面, 很多细节都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均应该花更大的心思在这些祖国的花朵身上。(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商业幼儿园)“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 环摘要:“人之初, 性本善。”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但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却产生了多种的变化呢?这中间幼儿教育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 从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甚至于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关键词:

 创造力; 引导; 创造浅谈幼儿教育文/ 陈静儿一、 转变自己的角色, 学会欣赏、 赞扬学生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求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还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与教学方式。

 教师在利用新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时刻转变自己的角色, 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激发者、 组织者与合作者, 创设平等、 自由、 活跃、激情、 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去学习。

 为了实现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 教师还必须要在尊重学生的同时, 学会关心、 赏识与赞扬学生, 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还会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二、 中图版地理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的教材内容往往比旧时的教材内容更具新颖性、 时代性与创新性。所以在中图版地理教材中会涉及很多关于地理知识的精美图片、 表格等, 仅从视觉的冲击上就让学生对地理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书中对于问题的探究与案例的分析也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考的能力与积极性, 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利用地图来分析解决问题, 使学生结合图片与地图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规范, 新教材也开始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就我国的教育发展而言, 其主要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 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中图版教材则适应了当下的这种形势,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空间, 还给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清晰的思路与灵活性。该教材提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须时刻转变自己的角色, 学会欣赏学生和理解学生, 认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利用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教学来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正想学、 并乐于学。关键词:

 中图版高中地理; 教学实践; 心得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学的心得体会文\周慧82

 新课程学习2013年 3月 18日经验交流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三、 中图版高中地理创设情境激趣在教学过程中, 问题情境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探究。因为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的源泉动力。新教材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在每一章新课程的开头都设计了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在课本中去找寻答案,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自然也就提高教学的质量。参考文献:[1 ] 王琰.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研究 [D] . 上海师范大学, 2012.[2 ] 黄承奎.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N] . 贵州民族报,2010-05-10 (A03 )

 .[3 ] 刘娜娜.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与整合策略 [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中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也要使学生更为自主地投入到英文学习活动之中。本文根据当前的新课程理论, 提出了活跃课堂气氛、 和谐师生关系和创设交际活动三方面创设和谐教学环境的对策。一、 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软环境, 是由班级社会体系中各个成员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 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课堂气氛能反映学生集体情绪倾向, 一旦产生便能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因素反过来作用于学生的情绪。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拥有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师设计,例如:教学 《Can you comet omypar t y?》 的过程中, 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进行情境剧情的表演。首先, 利用多媒体展现出聚会的录像内容, 创设出情境剧情表演的氛围。然后, 假设音乐会的筹划场面, 让学生六人为一组, 一人邀请其余五人同去。接下来,小组同学总结一下可以怎样进行对话, 并整理出表示拒绝的用语“Sor r yIcan’ t . ”“s or r y, Ihavet ohel p mymot her . ”I ’ m pl ayi ngs occer . ” 等。

 这样也实现了自主学习的训练。

 总之, 活跃课堂气氛要求教师不能以传统教学模式为要求, 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计更多的情境活动和自主学习活动, 让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调动一切力量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服务。当然, 活跃气氛要以基本的教学目标为主, 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任务之外, 否则会适得其反。二、 构建师生互动关系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 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 在多边活动的过程中主要强调师生之间互动。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相比与传统教学的重要突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要设立师生平等、 共同讨论的学习活动。例如:

 教学《How doyou gett os chool ? 》 的过程中, 由于学习内容较为简单, 因此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身份,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 设置小组, 准备课前预习内容, 结合教学学案, 让学生熟悉所学的英语知识。例如, 这节课的重点语法知识 “by (介词)

 表示乘什么工具”乘坐” 等。第二步, 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进行授课。教师应该尽量地不插手, 但是要做好课堂记录, 准备后期的评论和总结。第三“I ’ m s or r y, Ican’ t .

 “t ake表示步, 师生共同完成对话活动, 如 “How do you gett o s chool ?”t akest he bus . ”“He t akest he t r ai n. ”pl ane或 ai r / s hi p/ car . ” 总之, 师生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 “传话” 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 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再创生出新的智慧来。三、 开展丰富的交际活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过程往往会涉及很多课堂教学情境, 但是这样的情境设计往往时间较短, 多数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很难对每个同学的表现做出评价, 学生锻炼的机会也较少。而开展丰富“He“He get st o s choolby bus / t r ai n/的交际活动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英文语言对话训练。第一, 开展辩论活动。辩论会能更好地让学生运用语言, 而且能够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如 “Di s cus st oday’ sweat her . ” 让学生三人一群五人一组地自由组合讨论。

 “W hi ch s eas on do you l i kebes t ? ” 让学生继续讨论。

 第二, 开展演讲活动。

 演讲活动要求学生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 然后会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 并学习更多的词汇内容。如设计 “My f ami l y l ect ur e” , 让学生介绍家庭成员及父母职业; 设计 “Il i kei t ……” 展开想象, 进行演讲。第三, 创设英语兴趣小组, 每周活动一次, 期末进行活动成果展示。第四, 办英语小报, 学生负责采集稿件、 编辑, 由固定老师担任编审, 进行把关和指导。综上所述, 和谐的初中英语课堂的创设要考虑到活跃课堂气氛, 保证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 信任、 理解的状态, 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 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 尽可能地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交际训练活动, 实现英文学习的全面应用性训练, 使得教学更具和谐性。参考文献:[1 ] 李合成.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J ] . 校园英语,2012 (8 )

 .[2 ] 王秀红. 创设宽松、 民主、 和谐的英语教学氛围 [J ] . 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2011 (5 )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县芦林学校)摘要:

 开展英语和谐教学环境的创设活动, 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之后有足够的语言训练空间, 实现英文学习的全面应用性训练, 使得教学更具和谐性。

 从当前的新课程理论出发, 提出了活跃课堂气氛、 和谐师生关系和创设交际活动三方面的创设和谐教学环境的对策。关键词:

 初中英语; 和谐教学; 环境创设初中英语和谐教学环境创设略谈文/ 潘小林83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学的心得体会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学的心得体会作者:周慧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中学刊名:新课程学习·中旬英文刊名:Xinkecheng Xuexi(jiaoyuxueshu)年,卷(期):

 参考文献(3条)参考文献(3条)2013(3) 1.王琰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研究 20122.黄承奎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03.刘娜娜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与整合策略 2011

 引用本文格式:周慧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学的心得体会[期刊论文]-新课程学习·中旬 2013(3)

篇七: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20 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3 篇

 0 2020 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 一) )

 手边这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陪伴我已两月有余,每每想要着手翻阅,总是被它的厚度(全书共 259 页)所吓倒。11 月份的一个下午,终于静下心来细细翻阅,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所在。这本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专业著作,对于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更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工具书。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录了大量的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不仅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给我们如何具体去做。现将读本书的收获总结如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XX 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

 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关于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有其坚实的地理学基础,它们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看,高中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组成,其中“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地理 1”的加深,前者的内容要点在“说明现象”,后者的内容要点在“分析原理”。“区域发展”是对“地理2”的拓展,围绕人地协调继续展开。“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全新的一个模块,是从地理的角度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举措。例如:“地理 1”中的 1.1 主要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而“自然地理基础”中的I—1.1 主要学习在这样的宇宙环境下,地球的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地理 1”中的 1.4 主要学习如何识别一些地貌形态,而“自然

 地理基础”中的 I—1.3 主要学习如何用内力和外力作用来解释地貌的成因。选修课程有 9 个模块,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它进一步考虑扩大学生视野,关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提高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增加了“天文学基础”“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实习”3 个模块。

  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下,固有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下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变,尤其要重视问题教学。所谓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包括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以及展示评价四个部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加强地理实践,将实践的内涵提升到行动落实的层面,并从提升素养的高度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与社会贴近的身边的区域作为活动的落脚点,组织学生带任务、带问题实地考察,使用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取第一手信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反思和总结。最后还应在授课过程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总之,作为一线老师,我一定要积极学习并努力实践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顺应国家对新一代人才的要求。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0 2020 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 二) )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具体实践,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2、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这次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接受,头脑几乎成了知识仓库,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是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强调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4、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从学习评价的方向来看,“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 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只有实现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样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完整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发展有了一个全面认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新课程的评价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

 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5、《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本质上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采取自主式、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0 2020 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 ( 三) )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

 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例如,《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要求学生对影响农业的诸多要素一一厘清,并条分缕析。而因为知识面的限制和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多数学生只把这节内容作为理论课来学习,对其认识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的空洞概念。因而感觉枯燥乏味,兴趣索然,难以理解掌握。学习这节课时,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辅助学生理解、认知,构建知识体系。或是结合乡土地理的案例,如焦作地区的

 山药种植作为素材,借助身边的例子,帮助学生思考、总结,以达到厘清要素联系、落实生活体验、自主探究的目标,从而落实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主体体现,积极自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鼓舞。”兴趣是意识的 “内动力”,它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满腔热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学生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就算是达到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从知识掌握的...

篇八: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6 篇

 第三篇

  2003 年 3 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作为高中地理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引导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因为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改革方向,所以基本建立起了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新时代对提高全国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提出了 立德树人 的教育根本任务,因此,依据新要求,对《地理课标(实验)》进行修订和完善势在必行。2014年 12 月,教育部组建了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全面启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经过深入研究、多次讨论与修改,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版)》。本书在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学业水平测试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叙述,现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总结如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立德树人与地理核心素养

  (一)立德树人是地理课程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2014 年 3 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些都说明了现阶段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地理学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主要表现在受过地理教育的公民能够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理解个人对与生态环境和他人的责任,地理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学会如何与所有生物(包括人类自己)和谐相处。地理学的研究尺度广阔,并且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我们当今社会的众多挑战。这就是地理学在德育方向上的主要作用。而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则需要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 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治学(文化基础:人文底蕴和科学基础),修身(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济世(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依据这些德育要求,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部分: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含了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培养人地协调观,旨在使学生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时,理解并认识到,人类必

  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我们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综合思维强调整体观念、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即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地方的综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

  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球的面貌千姿百态,地理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如何将这看似 杂乱无章 的地球理出 头绪 ,需要一种地理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即将地理环境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各类区域:比如不同尺度大小,不同属性、不同功能等,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区域认知这一素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研究的大部分数据和第一手资料主要来自野外考察,尽管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成果广泛应用于地理学,提高了野外考查的速度和精度,但是野外考查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地理研究手段。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的在真是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新形势下的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 教学与评价建议 部分突出在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提高地理教学育人效果方面的导向作用。在这种要求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重视学生知识的探索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能力。问题式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都是以后我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方面。

  问题式教学是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程序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以及展示评价四分部分,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重在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引导、主动构建问题,发挥效果。11 月 29 日第五届全国基础教育

  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中的两节地理研讨课:《滑坡与泥石流危害》、《台风之殇》。这两节课都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滑坡与泥石流危害从金沙江堰塞湖导入,整节课以问题设计整合内容,重心问题使其以问题形式展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头脑风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最后设计灾区旅游,如何避灾,让学生学习有用地理,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落实四个核心素养。《台风之殇》本节课的核心理念是树立人地协调观,先通过台风受灾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调查本地区台风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地理调查观察能力即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有台风发生后的巨大反差引入,逐步设计问题:殇之痛 殇之由 殇之御 殇之情 殇之警,引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两节的学习以及作课教师的评课,我们对问题式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我们的新课程推行引导了方向。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方向,多思考,逐渐探索,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第四篇

  手边这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陪伴我已两月有余,每每想要着手翻阅,总是被它的厚度(全书共 259页)所吓倒。11 月份的一个下午,终于静下心来细细翻阅,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所在。这本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专业著作,对于工作在一线的

  高中地理教师,更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工具书。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录了大量的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不仅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给我们如何具体去做。现将读本书的收获总结如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13 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关于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有其坚实的地理学基础,它们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

  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看,高中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组成,其中 自然地理基础 是对 地理 1 的加深,前者的内容要点在 说明现象 ,后者的内容要点在 分析原理 。

 区域发展 是对 地理 2 的拓展,围绕人地协调继续展开。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是全新的一个模块,是从地理的角度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举措。例如:

 地理 1 中的 1.1 主要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而 自然地理基础 中的 I 1.1 主要学习在这样的宇宙环境下,地球的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地理 1 中的 1.4 主要学习如何识别一些地貌形态,而 自然地理基础 中的 I 1.3 主要学习如何用内力和外力作用来解释地貌的成因。选修课程有 9 个模块,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它进一步考虑扩大学生视野,关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提高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增加了 天文学基础 政治地理 和 地理野外实习 3 个模块。

  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下,固有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下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变,尤其要重视问题教学。所谓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包括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以及展示评价四个部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加强地理实践,将实

  践的内涵提升到行动落实的层面,并从提升素养的高度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与社会贴近的身边的区域作为活动的落脚点,组织学生带任务、带问题实地考察,使用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取第一手信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反思和总结。最后还应在授课过程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总之,作为一线老师,我一定要积极学习并努力实践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顺应国家对新一代人才的要求。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第五篇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 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

  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 教书 到 育人 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

  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例如,《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要求学生对影响农业的诸多要素一一厘清,并条分缕析。而因为知识面的限制和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多数学生只把这节内容作为理论课来学习,对其认识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的空洞概念。因而感觉枯燥乏味,兴趣索然,难以理解掌握。学习这节课时,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辅助学生理解、认知,构建知识体系。或是结合乡土地理的案例,如...

篇九: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20 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体会四篇 篇一

  手边这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陪伴我已两月有余,每每想要着手翻阅,总是被它的厚度(全书共 259 页)所吓倒。11 月份的一个下午,终于静下心来细细翻阅,才发现这本书的妙处所在。这本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专业著作,对于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更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工具书。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录了大量的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不仅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给我们如何具体去做。现将读本书的收获总结如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XX 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关于学科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有其坚实的地理学基础,它们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的重要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看,高中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组成,其中“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地理 1”的加深,前者的内容要点在“说明现象”,后者的内容要点在“分析原理”。“区域发展”是对“地理 2”的拓展,围绕人地协调继续展开。“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全新的一个模块,是从地理的角度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举措。例如:“地理 1”中的 1.1 主要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而“自然地理基础”中的 I—1.1主要学习在这样的宇宙环境下,地球的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地理 1”中的 1.4 主要学习如何识别一些地貌形态,而“自然地理基础”中的 I—1.3 主要学习如何用内力和外力作用来解释地貌的成因。选修课程有 9 个模块,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它进一步考虑扩大学生视野,关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提高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安全意

 识,以及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增加了“天文学基础”“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实习”3 个模块。

  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下,固有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下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改变,尤其要重视问题教学。所谓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包括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以及展示评价四个部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加强地理实践,将实践的内涵提升到行动落实的层面,并从提升素养的高度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与社会贴近的身边的区域作为活动的落脚点,组织学生带任务、带问题实地考察,使用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获取第一手信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反思和总结。最后还应在授课过程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总之,作为一线老师,我一定要积极学习并努力实践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顺应国家对新一代人才的要求。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篇二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最基本的课程理念,为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宏观的规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为目标,构建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具体实践,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1、高中地理课程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理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2、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体现了这次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被动接受,头脑几乎成了知识仓库,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

 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果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是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强调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

 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4、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从学习评价的方向来看,“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 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只有实现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样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完整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阶段性成长、发展有了一个全面认识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新课程的评价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

 性,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5、《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本质上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求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采取自主式、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篇三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

 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

 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例如,《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要求学生对影响农业的诸多要素一一厘清,并条分缕析。而因为知识面的限制和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多数学生只把这节内容作为理论课来学习,对其认识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的空洞概念。因而感觉枯燥乏味,兴趣索然,难以理解掌握。学习这节课时,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辅助学生理解、认知,构建知识体系。或是结合乡土地理的案例,如焦作地区的山药种植作为素材,借助身边的例子,帮助学生思考、总结,以达到厘清要素联系、落实生活体验、自主探究的目标,从而落实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主体体现,积极自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鼓舞。”兴趣是意识的 “内动力”,它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满腔热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学生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就算是达到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自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提升课堂的效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品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

推荐访问: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新课标 学习心得体会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