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7篇)

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7篇)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  廊坊地区“绿美乡村”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作者:刘家铄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2020年第33期  刘家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7篇),供大家参考。

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7篇)

篇一: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

  廊坊地区“绿美乡村”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作者:刘家铄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2020年第33期

  刘家铄

  绿化属于绿美农村建设的关键构成部分,也是保持村庄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要素,因此为了充分做好绿美乡村建设工作,打造美丽的乡村绿化景观,最大程度防止对乡村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对绿化建设实施研究和分析。乡村绿化以及美化方面的工作对打造绿美农村建设工作而言,意义显著。因此为了更加营造魅力乡村以及生态乡村氛围,必须要对绿化乡村相关内容实施研讨,全力做好绿化树种配置选择等相关工作。廊坊市处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一直以来都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称号。因此对于廊坊地区“绿美乡村”绿化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意义显著。

  一、绿美农村建设和绿化工作中的缺陷

  1、绿美乡村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出现的不足

  廊坊地区一些绿美乡村建设过于追求名利,追求政绩,并没有从实际情况入手,运用更加科学的绿化方式,只是直接照葫芦画瓢,沿用城市绿化模式,完全不符乡村实际情况。另外一些乡村大量建设大亭子以及大牌坊等工程,同既有的村庄整治目的不符;还有一些乡村具体建设过程中,对之前独特的乡村风貌进行破坏,因而也破坏了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绿美农村建设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借鉴这些不良案例,防止美丽乡村的建设绿化工作走入歧途。

  2、资金投入和相关政策

  绿美农村建设工作和绿化工作需耗费大量的资金,政府投资无法有效符合具体需求,乡村建设以及绿化工作出现负债的情况,另外在筹措资金方面也遇到非常多的问题和不足。

  3、树木栽植随意性

  栽植属于造林绿化阶段中非常关键的步骤,必须对整地以及回土等进行严格操作。城镇地区因为土壤透气性偏差,土质贫瘠等问题,开树穴小,不换土;农村造林一些地区树穴非常小,必须树根放进,根系很难舒展。这些问题在一定一定程度上对树木的成活率造成不利影响。

  4、后续管理不充分

  在树木种植好后,一些地区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后勤措施不到位。因此经常会发生天旱时,没有人员进行浇水,发生水灾后,没有及时进行排降涝渍,树木瘦弱,也没有专门人员进行施肥等,这些问题都给造林绿化工作带来不利后果。

  二、廊坊地区绿化建设的针对性措施和手段

  1、科学选取绿化树种,提升配置形式的科学性

  绿美农村建设和绿化工作阶段中,必须从地区实际的土壤以及气候人文特点入手,譬如廊坊地区地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可按照廊坊地区实际情况,科学选取树种,选取一些品质良

  好的乡土树种,且满足地区环境气候的树种,夯实绿美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基础,构建更加和谐的环境。具体来看,科学选取树种。乡土树种属于绿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人们必须有效体现出乡土树种方面的特点,充分运用其生命力顽强,且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最终完成控制绿化建设维护成本费用的目标。另外还必须对育种技术科学运用,譬如对于常规杂交育种育种方法实施科学运用,另外利用转基因技术以及细胞工程等类似的育种手段进行辅助,实现一些新品定向培育工作,利用两类育种方法的融合,不断实现互补,进而给绿美农村建设和绿化工作提供坚强后盾。其次实现配置模式方面的内容,村庄重要道路的绿化建设工作,一般情况下,都是将乔木树种作为乡村主干道绿化工作的要素,因为女贞以及法桐等树姿优美,生长速度较快,利用列植方式进行种植。另外还可利用辅助乔木以及灌木的形式实施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层次分明的感受,乡村道路整体风格保持整齐,也具有非常良好的视觉体验。然后对村庄街道以及次要道路实施绿化时,把小乔木作为主体,搭配一些月季以及紫薇等类型的灌木,另外在街道的险要位置可种植花镜,营造出更加静谧的环境和氛围。

  2、政府提高扶持力度

  对于资金方面不充分的难题,地区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对绿美农村建设以及绿化等方面工作设置专项资金,利用以奖代补的模式对财政资金效用实现最大化的体现,为乡村建设以及绿化方面的工作进行更多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最大限度的夯实绿化建设等工作的物质基础。

  3、强化同农林业部门相互的关联性

  其目的在于取得更专业的技术辅导,对良种良法实施推广以及普及。另外还可建立绿化管护队伍,专门负责进行病虫害处理以及定期浇水等方面工作,不断提升植物的成活率,进而给绿美农村建设和绿化工作的进行夯实基础。

  4、加强绿化工程质量监督

  农村绿化工程的实施同其他建设项目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绿化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监督以及后期的生长养护管理工作也非常关键,其不但需要充分做好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还必须不断健全后期的养护管理,保障工程建设的总体质量。乡村地区可聘请专业性的园林绿化知识工作人员,依据国家规定的乡村绿化工程建设规划等相关标准,从地区实际情况以及绿植的生长特点,实施后期的养护管理。

  5、培养爱护绿植意识

  农村地区必须强化绿化工作的扶持以及认识程度,科学引导村民保护绿地植物,同时发现破坏绿地不文明行为,进行有效阻止。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以廊坊地区“绿美乡村”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绿美农村的理念已逐步普及,因此为了充分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农村地区日常生活夯实基础,需不断加强绿化及美化工作,强化对绿美农村建设中绿化方式的分析。文章主要对廊坊地区绿美农村建设绿化工作中的出现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了非常多的措施和手段,以其更好的为打造绿美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065000河北省廊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篇二: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景观绿化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杭州众鑫房产置业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为主导,利用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人造景观、乡村文化等旅游资源,形成以旅游特色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城乡的融合以及循环发展。本文主要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景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景观;绿化建设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相关政策与方针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三农”工作开展的主要思想,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乡村景观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体现,逐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群众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是拉动经济发展,提高村民就业率的重要措施。

  1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景观绿化建设的意义

  1.1反映农民生活状态以及自然发展的情况

  乡村景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自然形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景观,例如乡村建筑以及每家每户都有的农田,只要能反映出乡村特色的景观都属于人文景观。乡村是自然长期发展的结构,而乡村景观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建立的,乡村的建筑能够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也能反映出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其他景观不同,乡村景观主要是通过人类活动产生的,而农民参与的活动大多都是农业活动,具有较强的乡村气息,

  因此乡村景观能直接反映出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外界也能透过乡村景观了解乡村的发展情况。农民的生产活动是集多种民族文化于一体的活动,这些活动只有在乡村才能体会到。因此,一些城市中的人们会去乡村体验农业活动,可缓解生活、工作上的压力。因此,乡村景观能反映当地人们生活状态,还能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1.2推广乡村文化

  乡村景观的建设不仅能让外界了解当地的人文特点,还能弘扬当地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在建设乡村景观时,一定要保护好祖先遗留下来的乡村文化,将乡村文化传承下去,利用乡村景观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当地人们可将投入资金用于文化教育,通过文化教育推广乡村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文化。传播乡村文化,不仅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还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乡村景观,实现乡村文化传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2美丽乡村景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独特的乡村景观逐渐消失

  在实际的乡村景观优化中,许多管理者或设计人员没有充分考虑乡村的实际情况,存在一概而论问题。每一个地区的农村均有其不同的特点,如华东地区风景秀丽,乡村一般是临水而建;华南地区有鲜明的风雨桥、鼓楼等民族特色;西南地区有着独特的阑式竹楼;华中地区多山地,形成错落有致的村庄景观;华北地区一马平川,道路笔直。若不考虑各地区的差异性,一味仿造城市格局优化乡村景观,是非常不利于乡村长久发展的。

  2.2生态景观逐步失衡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的地方对乡村景观的优化脱离了实际,过度开采矿石矿产、大量砍伐林木、侵占农业用地等,破坏了农村的生态平衡,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乡村景观优化必须遵循的原则,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而忽略了农村的可

  持续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吸引一些优秀的企业入驻乡村,农村污染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3美丽乡村景观绿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维持景观设计的乡土气息

  乡村景观的一大特色在于其独特的乡土气息,这也是我国农村的社会特质。对乡村景观的改造,必须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应呈现该乡村的真实情况。乡村景观的优化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以旅游业的繁荣带动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要吸引游客,必须让游客感受到该乡村与众不同的民俗风情,体验到悠闲放松的生活情景,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这些都离不开乡村独特的乡土气息。例如,近年来“农家乐”广受欢迎,很多游客希望可以进一步缩短与大自然的距离,希望可以深入其中,吃到当地的特色美味,参与当地充满民族特色的活动等。

  3.2体现乡村景观的地域特征

  每个乡村都有其独有的特征与优势,相关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特征,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农村地区占比较大,为了避免乡村景观出现低水平、同质化现象,必须对当地地域文化充分了解,在尊重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设计出带有当地地域文化特征的景观设计方案。例如,在优化主干道路绿化方面,树木品种的选择上就有很大的学问,在较为寒冷的东北地区,可以种植杨树、柳树、桦树等易存活的树木;在较为暖和的南方地区,可以种植榕树、棕榈、木棉等树木。同时也要注意,在乡村小道、宗庙祠堂、山水树林等景观优化方面突出当地特色。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乡村景观时,要注重将乡村中的高山丘陵、江河湖泊、突然、水系与生物、矿产等资源进行充分保护与利用,将山水、田园、林地等自然景观纳入建设中,高度重视当地的自然特色,确保空间格局合理,充分彰显当地山水的自然风光。

  3.3乡村景观维护

  乡村景观建成之后,当地村民以及政府要做好维护工作,村委会要做好责任分配工作,确保每家每户定期进行景观治理,清洁乡村景观内的环境,村委会要明确每家每户的清理范围,保障乡村景观的整体风貌。每到节庆日,村干部可以让村民对景观进行改造,可以在景观周围悬挂灯笼、绿色植物等,还可以对乡村景观进行扩建,在乡村景观内搭建绿色养殖区。为了保障乡村景观的维护质量,当地政府可以出台奖惩制度,鼓励当地村民都参与到景观改造中,在维护、改造过程中,当地村民要注意不能对原有的乡村景观造成破坏。乡村景观由于长期暴露在环境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当地农民要注意维护乡村景观,在维护过程中,要应用维护技术,保障乡村景观的维护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积极响应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离不开乡村景观的建设。乡村景观是自然和人在历史的沉淀中相互作用产生的,乡村景观与乡村振兴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乡村景观不仅能生动展现田园乡村的美丽景色,激发了村民建设和美化家乡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动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因此,乡村景观有助于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增强文化的建设和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

  [1]王章春.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景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21,19(24):55-56+61.

  [2]陈蛟.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景观绿化的完善路径[J].南方农业,2021,15(21):108-109.

  [3]贾素敏.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陶瓷,2020(07):114-115.

  [4]王廷运.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改进分析[J].安徽建筑,2019,26(04):215+220.

  [5]张珺.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种子科技,2019,37(01):28+32.

篇三: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廊道景观绿化设计

  摘要:廊道绿化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介绍了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廊道景观绿化的设计原则,以及廊道绿化的种类设计,树种选择等,为进一步推进某美丽乡村建设,做好乡村园林景观绿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廊道景观;绿化设计;分析1导言按照省某委、县政府部署,自2015年起,在完成脱贫攻坚、推进精准扶贫的基础上,每年至少建成50个美丽村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村庄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5年5月27日发布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规定了气、声、土、水等环境质量要求,对农业、工业、生活等污染防治,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态保护,以及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环境整治方面都规定了相关的标准。结合某实际,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做好生态环境卫生整治、园林绿化、改水改厕等生态文明方面的工作。其中,以廊道、庭院、坑塘等为主的村镇绿化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主干道、村与村道路、村镇街道及村中空问绿化景观的设计。2乡村振兴在摸索中前行2.1把城市搬到乡村去为了吸引游客,拼命造人工化的公园,建设大牌楼、大水池、大假山。把城市街头、小区公园的做法移至乡村。把乡道改三块板四块板的道路,整齐的路灯、树木。甚至破坏自然生态,过度推山削坡,或把农田改池塘,或把池塘改绿地,真是移山倒海;或者大面积种植景观草坪,没有收益且又要增加养护费用,更是得不偿失。2.2把徽派进行到底提到村庄改造,就是粉墙黛瓦,四层五层房子上也加上马头墙。不古不今,比例不协调,把玻璃窗硬改为木头花格窗,影响采光,政府花了不少钱,老百姓还不买账,不配合的地方很多。村头都是大同小异的徽派墙。2.3到处克隆到处是花海湿地现今规划设计人员主力军都是九零后了,很少出门,网上看看,生搬硬套,此花海彼湿地,不顾农业生产,一些偏远地区,一年四季也没有多少游客,建设种植大花海,养护成本不菲,卖不卖门票都不能回收成本。没有考虑农民的生计,脱离生活实际。3设计原则街道绿化是村镇绿化的重要环节,村中空地绿化,见缝插针,既能节约用地,又能体现绿化效果。规划设计时,一是服从全县布局,整体规划设计。每个乡镇、每个行政村的通道绿化规划设计要服从全县甚至全省的全面布局,要服从全省的生态工程,服从某生态县、文明城市建设,农田林网及城乡一体化等协调一致,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二是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廊道绿化不仅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防风、固沙、防雪、固土和美化村镇等生态效益,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人,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三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做到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4村间道路绿化设计

  4.1国道、省道等主干道路一级公路:结合某造林规划,每侧植树4--8行,路宽10m左右,株行距3m×5m或3m×4m,高标准绿化农田林网延伸2--4km。一级公路:服从全县造林规划设计,每侧植树3--6行,路宽4--8m,高标准绿化农田林网延伸2--3km。三级公路:每侧植树2--4行,高标准平原农田林网延伸1--2km。4.2县道某县级公路绿化结合某每年造林规划设计,进行县道规划。县道的一级公路,

  每侧植树3--6行,宽4--8m,高标准平原绿化农田林网延伸2--3km;一、三级路段及专用公路,每侧植树2--4行,高标准平原农田林网延伸1--2km。

  4.3乡村间道路、田间路及河流、干渠、支渠边的道路路宽≥5m者,每侧植树1--2行,株距3--5m;路宽≤5m者,可栽植单行树木,株距3--5m5村镇街道绿化设计街道或村中道路绿化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主要指建筑红线之问的绿

  化,包括人行道绿化带、基础绿化带、广场空问绿地等的绿化。5.1街道绿化的种植模式一是绿化带式。当街道较宽时,中问车道和路边人行道硬化,车道和人行道

  Z问留出1.5m宽的绿化带,可种植乔木或者绿篱、花草等,也可每隔10m左右留一出人口,出人口宽度根据道路交通及人流情况而定,一般1--3m。二是树池式。一般交通量大、人流集中、人行道狭窄的街道,宜采用树池,树池可用混凝

  土或者砖块,高度20--50cm。可采用圆形或者方形,根据树种和地径等具体确定。株行距一般以1.5m×1.5m为宜。

  5.2村中步行街道绿化设计步行街道是指通往庭院的宽度3--5m及其以下的街道。可在靠院墙一侧或两侧留出1m的绿化带,种植低矮灌木、花草、果树,也可种植爬藤绿化树种凌霄、紫藤、葡萄等,结合围墙显示其立体效果。

  6街道小游园及村中绿化广场的设计可以利用村中空地进行绿化,建设休闲游园和文化广场。街道游园要做到有层次、有变化,园内可根据地形地势情况,设置人行步道,进行硬化或者铺彩砖

  等,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设置建筑小品,如亭、水池、草坪灯、孤石、假山、喷泉、

  座椅、宣传廊等,植物可以配置树群、树丛、草皮片七坛、花带,也可种植花廊、花架等,园内景观可对称,也可自然不规则;园内游玩步道要层次分明,设置若

  干个出人口,既可健身游玩,又可满足游人休闲娱乐和赏景需要。文化广场留出

  一定的硬化空问,可以结合文化大院,适当硬化;健身广场配置健身器材、乒乓球案等,配置灯光,以满足村民晚上跳广场舞的需求,既锻炼了身体、增进了感

  情交流,又陶冶了情操。

  7树种选择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选择抗性强、根系固土作用好、生长健壮的乡土树种lal。重要的乡土树种及在某生长良好的常用树种主要有泡桐、揪树、刺槐、国槐、苦谏、奕树、悬铃木、枫杨、柳树、杨树、银杏、大叶女贞等;针叶树种主要有

  池杉、油松、侧柏、雪松等;灌木树种主要有白蜡条、紫穗槐、祀柳、扶桑等;绿化观叶树种主要有红叶小璧、小叶女贞、石楠、红叶李、紫叶矮樱、黄杨、海

篇四: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

  论园林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4600031982***60213海南海口571100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造福各族人民的美丽事业。文章结合鄯善县美丽乡村建设实际,分析现阶段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园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几

  点建议,旨在为鄯善县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园林绿化;美丽乡村;重要性

  一、园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1.1促进环境保护,改善乡村环境

  农村地广人稀,远离城市喧闹以及各种工厂、车间,村庄错落分布。所以,做好绿化工作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还给村民一片自然的蓝天,改善空气适度,提高天然氧气浓度,净化水体与土壤等。

  1.2吸引外资,带动旅游业发展

  乡村以园林绿化建设为推手,提高了乡村综合竞争力,增强了乡村的亲和力,加快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度。同时,园林绿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城市综合经济效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园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绿化缺少合理规划,乡村特色不突出

  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在绿化品种的选择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美丽乡村盲目模仿城市绿化形态,但在种植过程中,绿化档次较低、廉价,品种选择不实际,美丽乡村绿化被看做是随性的种树种花。此外,所配备的绿色植被结构单一、绿化效果不明显,防风、抑尘、吸毒等作用发挥不够,生态效益发挥作用不突出;二是建设盲目仿制的绿化,不能很好地和当地实际绿化环境结合起来,以致没有体现美丽乡村乡土特色,绿化不尽人意。

  2.2绿化意识薄弱,树木保存率低

  农民绿化意识薄弱,绿化树木、花草保护不到位。很多农民依然有“种花种草没有温饱,种树、植绿不能致富”的想法,他们普遍认为美丽乡村绿化不能带来实质性效益,只是停留在遮阴乘凉作用的认识层次上。其次,乡村基层干部对美丽乡村绿化建设热情不高,缺乏组织积极性,认为美丽乡村绿化不是发展乡村经济,对乡村经济发展起不到带动作用。尽管美丽乡村绿化建设最大受益者是农民,绿化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但是村民整体素质依然不高,往往由于农户绿化意识薄弱,对花草、树木的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不少美丽乡村绿化后第2年只有很少的花草树木被保留下来。还有一些村民对美丽乡村绿化建设不配合,他们认为美丽乡村绿化与自己无关,是政府的事,所以绿化保护的积极性不高,这无疑给美丽乡村绿化建设带来一定难度。由于村民绿化意识薄弱,日常生活并不注重政府美丽乡村绿化,以致刚栽的苗木、花草得不到保护,绿化成果得不到巩固,只重视树木的栽植,而忽略栽植后的养护管理。绿化缺乏相应管护机制,往往只重栽不重管,人畜破坏及病虫害无有效的防治措施、灌溉方式不适合苗木生长等,植物成活率、保存率低,绿化后期效果差,无专业的养护队伍及责任人。

  2.3道路绿化环境功能缺失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道路交通拓展,带来了经济活力,方便了村民出行。但是,乡村道路两侧用于遮阴的绿化树木栽植稀少或绿化树种选择不理想,栽植不规范,造成新建道路依然缺少高大遮阴的树种,夏季道路两侧酷暑难耐。而且居住在道路沿线的居民受到道路交通带来的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的污染,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村民出行经常暴晒,没有体现出绿化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村民也感受不到环境的改善。

  2.4绿化建设缺少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技术

  由于美丽乡村建设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乡村基层领导对搞好乡村绿化建设,对乡镇经济、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有效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乡镇经济还不够富裕,农民对现实生活环境的质量追求还不高,对建好

  乡村绿化可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还不理解,缺少先进的绿化理念和思想。有些农民也想搞好自家院落和周围环境的绿化美化,但又不知道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环境空间,合理、巧妙地绿化栽植,乡村绿化和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总体相对滞后。

  三、美丽乡村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园林绿化作用的措施

  3.1提供乡村规划支撑

  园林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建筑,不但包含绿化,还需考虑历史、人文、古建筑等内容,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和内涵、外延的支撑。因此,美丽乡村的定位、设计和建设,更要重视乡村园林景观设计。但是,随着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对国内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美丽乡村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向城市“取经”,导致一些乡村的园林景观过度“西化”和“城市化”。作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防止过度“西化”“城市化”带来的乡村景观同质化现象。要充分利用现存的乡村传统园林格局,结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综合周边设施,注重乡土情怀,合理运用园林元素,传承传统乡村园林的优秀瑰宝。

  3.2乡村干部要做好绿化宣传工作

  为了更好地完成乡村建设中的园林绿化工作,领导干部需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村民群众了解什么是园林绿化,了解开展这项绿化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意义,从而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促进大家积极、自觉地参与到绿化工作中。

  3.3整治为主,突出乡村特色

  在美丽乡村绿化建设中,应尽可能地体现乡土特色、发掘传统文化、彰显自然和谐,结合不同乡村的地形和建筑等特点采用多样化绿地布局,不搞千村一面。绿化建设中,对村边、路边等采取多样化的绿化形式,形成布局均衡、富有层次的浓郁的乡土文化特征,不能盲目模仿城市绿化,要有区别于城市的“美丽乡村”特色。首先,在建设开始前要对美丽乡村绿化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安排,以致村内外、村头以及村民庭院能够共同构成具有本村特点的乡村空间。其次,在进行

  整体绿化美化的同时,对于原始村落和新建乡村要根据其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以及风俗习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绿化建设,以便彰显美丽乡村绿化特色。

  3.4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以美丽的园林环境为重要推手,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现代乡村,独具特色的园林绿化、文化积淀,是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内容。园林绿化一直被认为是美丽乡村的配套建设,在乡村旅游中,不能忽视园林景观可以刺激、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效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建设目标,优先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园林景区,规划合适的乡村旅游路线,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开发项目,这是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推进精准扶贫,增加村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3.5加大资金投入

  绿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植被后期维护、修剪、养护等工作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后备支撑力量,以保证绿化植被的健康生长。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建筑单位应雇佣专业的植被养护人员,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园林养护队伍,并且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各位工作人员的责任、任务等。同时,对养护的植被进行不定期巡护,对存在的问题或者病虫现象等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应对、及早解决,力争将损失降至最低。同时,可以投入部分资金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工作。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部分,美丽乡村建设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乡村园林绿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心。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应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3(1):1.

  [2]马琴,郭玲玲.低碳园林建设要素分析[J].当代园林,2017,26(15):320.

  [3]程瑶.现代园林建设与管理措施初探[J].北京农业,2017,22(15):58

篇五: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中林业绿化的重要

  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态文明变得越来越重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被正式纳入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基于此,以城市林业绿化在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说明林业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林业绿化重要性

  林业绿化一直是国家生态化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自2002年建市以来就将林业绿化摆在了市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位置上。目前,绿化面积已经占据市区面积的1/3,市区已经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的“绿城”,在此后的城市规划中,还将以市区为中心建立绿化乡村。基于此,重点探讨了林业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1-3]。

  1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情况

  于2002年建市,至2010年市区的绿化面积已经达到最大化,往后绿化规划还将辐射到周边的乡村地区,意在将周边的乡村地区建设成为最美的乡村。城区绿

  化完成以后,就立即开启了绿化乡村建设任务,鼓励农户多种树,利用各种方法合理利用土地,由林业局拨款购买30余万元的苗木赠送给当地的住户。除此之外,还将国家提出的“退耕还林”政策落到实处,每667m2补贴给农户125元,鼓励农户将一部分土地用来种植树木,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户的绿化意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配合规划乡村绿化建设的积极性。在相关方针政策的推动下,至2010年底的400个村委18万员农户植树约105.6万株。

  2林业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2.1大面积绿化,打造特色乡村

  目前,我国的乡村发展普遍凋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城市中寻求发展,乡村中可用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大部分村子都只剩下老幼妇孺。加强乡村绿化建设有利于打造特色乡村,建设旅游化的乡村,有利于形成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有助于增强乡村的文明气息与艺术气息,是推动乡村向精神文明社会发展的条件。

  2.2美化乡村风貌,改善居住环境

  由于乡村经济不发达,交通闭塞,资源条件落后,不像城市有众多的产业,但是由于一部分城市已经发展到后现代化阶段,很多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对城市产生了厌恶感、逃离感。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乡村绿化建设有利于人们在工作之余放松自己,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另外,林业绿化也改善当地人的生活,如果说绿化前的乡村只是一个经济落后、环境质量差、交通闭塞的乡村,那么绿化后的乡村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令人向往的桃花源”。

  3林业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绿化意识淡薄,系统规划难度大

  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低、绿化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民认为绿化并不能带来实质的经济利益,认为绿化就像装饰自己家的庭院一样,就是简单地种种花、种种草。即使已经栽种了树木,但是由于意识上并没有重视绿化,后期的保护意识也不强,从而不仅不利于优化绿化方案,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另外,由于村民的整体绿化意识薄弱,素养也不够高,更容易将绿化责任全部归于政府,认为绿化是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小农意识的局限性使大部分人只有自给自足、自扫门前雪的意识,却没有进行统一规划,也没有系统看待问题的意识,从而增加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阻力。

  3.2乡村本身可用的资源少,政府资助的资金不足

  以为例,地处广西中部地区,当地的自然环境恶劣,绿化面积非常少,自然环境也多是裸露的岩石地表,绿化植物很少,栽种绿化植物也很困难。同时,由于政府的财政拨款都有一定的数额限制,目前对于绿化部分的拨款远远不及需求。绿化不只是种花种草这样简单,也需要后期进行精心照顾与管理,而后期的养护费用高昂,有时甚至比前期栽种的费用还多,由于资金缺乏导致后期的花木得不到精心照顾,从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生长出来的花木观赏性不高、花木高温缺水、遭遇病虫害等。

  3.3缺少专业的技术及先进的绿化理念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对于农民来说难以透彻地理解乡村进行林业绿化建设的重要性,更没有专业的技术对树木进行护理。同时,由于乡村进行林业绿化建设是近几年刚刚提出来的,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绿化建设对于乡村环境、精神的积极影响,缺乏先进的理念加强乡村绿化建设,不能进行合理规划。

  4加强林业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建议

  4.1加强思想意识培训,增强绿化意识

  针对农民绿化意识不高的问题,政府或者管理人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可以利用播放纪录片、绿化演讲、开展专题培训、一家一户进行宣传等方式,增强村民的绿化意识。另外,当地政府还可以组织村干部进行实地走访,通过参观一些通过建设绿化壮大的集体,了解绿化后的村子现状。总之,当地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式,增强村民对于绿化可以改善集体生活质量的意识,让村民真正意识到绿化带来的好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2加强特色建设,吸引外资

  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当地可以通过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乡村绿化景观,最好是将这种特色打造成精品旅游特色,从而就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同时,当地还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吸引外资前来投资,这样就有了地方自主性,不用只依靠政府拨款去绿化乡村。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当地也要坚持先规划、后行动的方针,只有有了基础的规划才不至于出现盲目建设的现象。此外,在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了解当地的特色,尽量多引进成本低廉、适合当地气候的苗木等,在种植中也尽量避免种植单树种,预防后期出现病虫害。

  4.3利用政策吸引专业人才

  针对缺少专业技术及先进绿化理念的问题,政府可以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即“大学生村官”“三下乡”等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优势,吸引学习园林专业的大学生下乡,为乡村绿化建设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和。同时,还可以招募对于这方面感兴趣的人才。目前,为了鼓励乡村进行自主变革,国家制定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地方政府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从宏观上进行规划。

  5结语

  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提倡乡村自主发展的背景下,建设乡村绿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已经满足了城市绿化建设的要求,对于其他乡村地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政府人员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了解当地村子特色的基础上,制订出适合各个乡村特色绿化发展的方案。

篇六: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

  浅议乡村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国家也开始将发展的眼光放到了农村的建设上,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十分的关注生产生活中的植被绿化问题。在进行植被绿化改善的过程中,园林景观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相关研究证明,园林植物景观绿化建设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是施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一部分的工作进行研究,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成长,景观绿化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提高景观绿化施工的质量,确保景观绿化工作的安全实施。

  关键词:乡村建设;绿化施工;问题与对策

  引言

  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绿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地方的持续投入,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乡村绿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狠抓农村绿化建设,对于改善农民生活生产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景观绿化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景观绿化的建设与施工是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进步非常大,城市化发展的速度也来越快,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可以被称之为一种城市化发展的表现,但是它与城市化建设之间还有着一定的区别,要想在城市化建设中融入新农村,就需要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加大对绿化景观工作的关注力度做好绿化景观的打造工作,为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近几年来,政府对农村发展问题十分关注,农村的发展水平也因此得到了大力的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在这一发展背景之下,农村居民也开始关注起生活环境的质量来,对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升,而景观绿化的打造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环境的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城市化建设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市容市貌的打造,美丽乡村的建设也一样,农村环境的整洁程度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农村发展水平的一个关键内容,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对景观绿化打造的关注度,做好乡村建设的景观绿化打造工作,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水平。

  二、景观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景观植物建设体系

  景观绿化施工中植物景观的打造已经成为了一个综合性十分强的学科,设计到的专业领域与学科知识非常多,在进行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和处理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增加,我国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植物景观,并且植物景观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进行植物景观的打造与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是流程出现了失误,都会导致农村植物景观打造的质量与水平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完善景观植物建设体系,提升农村景观绿化施工质量水平。

  2.2施工的技术水平有限

  在进行植物景观绿化施工过程的管理时,绿化施工技术的质量水平是控制整个景观绿化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施工技术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对于这一问题,在项目立项之后的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就需要对可能需要种植植物的绿化区域进行勘察,对该区域的水土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

  2.3植物种类单一,缺乏多样性

  部分乡村在进行绿化景观打造时,由于个别工作人员社会水平有效或者是建设单位对乡土绿化景观营造的重视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在进行绿化景观打造时,植物的品种应用过少,植物的比例搭配不合理等。

  2.4植物配置模式过于城市化

  当前很多乡村在进行绿化景观植物的配制时,模式过于偏向于城市化,植物的层次结构设计的过于精致,缺乏了乡土的质朴韵味与生态野趣。

  3乡村绿化建设对策

  3.1以人为本,科学规划

  乡村绿化工程包括乡村道路、乡村沟塘、村级公共绿地、农户庭院、村落房前屋后等内容。乡村绿化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规划原则。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统一布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着手,通过科学规划,充分体现浓郁的乡土文化,丰富乡村绿化空间层次与景观。只有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才能最终形成优美的乡村绿化景观,达到预期的规划目标。

  3.2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

  山水田林路居是构成乡村土地利用的基本架构,良好的生态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当前,全国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不顾条件“大拆大建、推倒重来”“求新求洋”“千村一面”等问题。这不仅造成了传统农村乡土景观特色的丧失,给传统文化的延续带来负面作用,也造成局部小环境生物链的破坏,形成了水土流失问题。给美丽乡村的建设效果、乡村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偏远山村能提升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区,一般都是有好山好水,或是青山绿水,水源清澈透亮,水中有鱼有虾,水生物活跃。但乡村建设过程中,也成了生活垃圾污染高危区。首先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受污染,沟渠塘库水体富营养化突出;其次是在美丽乡土植物景观方面,出现了人工痕迹较重、植物配置手法单调生硬、植物材料单一、缺乏植物多样性等问题。因此,水土流失、水源环境保护是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

  3.3加强法制,制定相关标准指标,彻底进行污染治理

  要实行农村垃圾的集中处理,要求资金、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有力支持。应严格防控生产污染、生活污染,遵循无害化、减量化生产和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制定详细的规定,并且积极引用先进的科技,解决垃圾处理问题。随着生活的改善,农村垃圾已经不是随意丢弃垃圾坑就能降解的,在农村污染中,生活垃圾污染高达74.3%,成为污染治理的首要问题。集中将村民的日常生活垃圾运往指定垃圾回收处,强化垃圾的回收,实现日产日清。在对垃圾分类回收管制时,不仅要求村民们分类投放,还要在管理部门的收集、运输、处置环节把好关,才能实现垃圾分类到位。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并要求处理率应达95%以上,同时建立垃圾中转站,从而杜绝二次污染,减少劳动力,降低运行成本。可以在村庄就地修建沼气池,同时解决了环境和能源两大问题,实现了部分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

  3.4强化绿化工程质量监督,抓好养护管理,充分显现绿化景观效果

  绿化工程不同于其他建筑工程,施工期工程质量监督与生长期养护管理同等重要,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和抓好养护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彰显绿化景观效果的基础。要组织或聘请具有园林绿化专业知识的人员按照国家绿化工程建设有关规范、技术要求对每项绿化工程进行质量监督,按照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要求、结合树木生理特性、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适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打药、修剪等养护管理,营造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

  3.5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农村绿化最主要体现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要想实现农村绿化可持续发展,并发展得越来越好,就需要注重经济效益。只有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农村绿化工程才能得到进一步的资金投入,从而促进农村绿化发展,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过程。因此,在美化村屯的同时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让农民多种植一些经济作物种,如花卉苗木等。也可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收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园林绿化施工工程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可以确保园林景观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有效推进美丽乡村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梓淼,周菊玲.育种杂交棉的品质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8-62.

  [2]龚芳.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7):206.

  [3]马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种养,2014(7):207-208.

篇七: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

  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绿化措施探讨

  作者:郑德林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年第05期

  摘要: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在乡村环境绿化中,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绿化布局不合理、树种选择不当、后续管理和养护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乡村绿化效果差,成果保存不理想,环境改善不明显。为此,在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绿化中引入园林绿化理念,通过借鉴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措施,因势造景,因地植树,增加绿量,加强养护管理,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美丽乡村;环境绿化;技术措施

  乡村环境的绿化是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美丽中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努力借助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绿美景等手段,不断挖掘乡村现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等资源,不断改变农村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整体收入。要不断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进行各区域的统筹治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比如农村特产、乡村旅游以及乡村养老等产业,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不断发扬优秀的传统农村生态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乡村居民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绿色成果,不断提高乡村居民的幸福感,推进美丽乡村绿化建设。

  1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绿化现状

  自党的十八大会议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美是体现美丽乡村的重要特征,要以改善环境为核心,打造出一个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的中国。基于此,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又怎么把乡村的绿化建设开展到位,怎么样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都影响着美丽乡村建设方方面面的成效。其中,在乡村建设的绿化工作中,部分乡村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绿化布局不合理、树种选择不当、施工专业技术水平低、后续管理和养护工作不到位等原因,乡村绿化效果差,成果保存不理想,环境改善不明显。为此,在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绿化中应该引入园林绿化理念,通过借鉴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措施,因势造景,适地适树,增加绿量,加强养护管理,不断提高乡村绿化水平,提高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更高效的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

  2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绿化过程中具体问题

  1)农村生态环境绿化美化缺少系统规划。一些地方对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科学性、重要性、系统性认识不够,认为编制系统性的总体规划既花钱又起不到多大作用,因此在没有

  编制系统性的总体规划的条件下就开始绿化,造成部分绿化布局不尽合理。有些地方虽然也编制了绿化规划,但是在建设中不严格按照规划实施,造成绿化效果差。

  2)农村人均收入偏低,经济发展缓慢,其可投入到绿化中的资金相对较少,尤其是后期养护管理资金缺乏,大部分绿化基本上是依靠农户自己管理,绿化成果难以持续保存。

  3)大部分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对绿化施工技术及养护管理知识掌握不多,绿化施工质量普遍较差,对养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养护效果不佳。

  4)绿化树种选择盲目跟风。没有按照适地适树要求选择绿化树种,盲目跟风。有些乡村为了营造风景,甚至不惜代价栽种大树、名贵树木;有些地方将城市绿化搬进农村,热衷于种草坪,建大公园。

  5)对村容村貌和原有绿化保护不够。有些地方搞美丽乡村建设一味地拆旧建新,大动土方,破坏原有的地貌土地平整,破坏原有建筑的风格与特色而去堆砌没有特色的新材料建筑,砍掉乡土树种甚至几十年的古树然后栽种一些引进的树种。

  6)部分农民对绿化美化环境认识不够。认为绿化占用了房前屋后的土地起不了什么作用,没有什么经济效益,“种花种草没有温饱,种果种树不能致富”,不如种点菜或农作物实惠,前栽后毁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农村风俗习惯较浓厚,部分农户拒绝在门前种树,影响了村庄绿化美化的连续性和整体效果。

  3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绿化主要技术措施

  3.1尊重自然,科学规划

  在美丽乡村绿化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特點,根据乡村所在的实际地形和建筑特点进行灵活性规划设计,避免一种风格千篇一律的情况。可以对道路边、房屋边以及河道边采取因地适宜的绿化方式,形成具有相对层次感和美感的绿地系统。美丽乡村绿化不能按照城市绿化美化的模式进行,应该具有独有的乡土气息,形成自己的绿化特色。首先在工作开展之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让乡村环境、村民住居和百姓生活形成显明特色;其次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在进行规划建设时,必须对原有的文化特色进行针对性改造,更好的彰显美丽乡村绿化特色。

  在整理改造美丽乡村绿化时,应把中心区建设作为绿化重点,其余地方可以见缝插绿,逐步增加绿地面积;最后对部分有种植经济林传统的美丽乡村,应注重提倡发展庭园经济,建设经济型绿化示范村。

  在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因为要考虑树种营造的整体性特点,所以要重视生态和经济两个原则。要结合农村的风格以及所在地区实际特点进行合理树种搭配,可以在原有的树种基础上采取带状等方式,努力做到以远景近景的搭配、图案组成的搭配以及树势的搭配等,做好生态资源与经济效益的搭配。因此在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多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3.2合理布局,节约成本

  在乡村绿化过程中,遵循自然和谐原则,将大自然作为绿化创意的来源,积极运用园林规划自然发展路线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结合实际情况,因地适宜,合理规划,做到借助地形特点进行综合设计,从大自然中获得相应的设计灵感,重视树林、河流、沙土等原有资源的利用,一方面贯彻与大自然环境共存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节约乡村绿化的成本。

  3.2.1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充分利用乡村原有的地形,应用当前已经存在的土地空间资源进行设计,按照因地制宜原则进行相应的改善,在原有地线基础上进行改造,优化土地利用空间,节约土地资源。不能对原有的地形地貌造成大的破坏。

  3.2.2生态适宜性设计

  要充分调查并分析当地光照特征、降水特征、土壤特性以及温度差异等自然生态条件,根据当地的实际生态环境合理设计绿化树种。要遵循生态学的适应性原理,努力做到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减少过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利用农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充分保护好原有的自然生态特性,最大程度地将有价值有意义的自然生态部分给予合理利用,更好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3.2.3经济成本可控制

  在乡村绿化设计布局中,通过巧妙利用自然地形景观设计,尽量依山就势,依地造景,尽可能降低经济成本,将经济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需要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适当改变,尽可能保障绿化区域与挖填土方的整体平衡性。

  3.3因势造景,适地适树

  3.3.1因地适宜选择绿化树种

  一是优先乡土树种。乡土树种适应性强、苗源有保障并且成活率比较高,所以在绿化建设中首先要选择本区域树种,同时也要合理选择一些驯化并且适合在当地生长的外来树种,努力做到一年四季都有着景色良好的效果。二是为了适应乡村绿化建设管理粗放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抗风和抗旱特性的树种,以便更好地节约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三是科学选择一些

  根系比较发达的树种。因为根系比较发达的树种,其抗风沙的能力也比较强,容易形成比较密集的树林。与此同时枝繁叶茂的大树可以对雨水起到更好的拦截作用,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四是要选择对病虫害抵抗能力强的树种。树种要能够抵抗病蟲的侵袭影响,并且不会成为病虫害的中间宿主影响附近农作物的种植,避免外来物种的侵袭,从而减少治理环境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3.3.2合理搭配栽植树种

  道路绿地树种配置应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形成更好的搭配效果;农田林网绿化树种配置应以自然走向的路、河、渠两侧绿化为骨架,并要结合网格面积,注意新造林带要垂直于主要害风的方向。河、渠、堤等地区的绿化建设要根据当地实际的水位高低或者水质情况选择一些抗风性,耐水湿的植物树种,比如垂柳;要注意农田林网和植物配置的模式的一致性,更好地提高生态建设的高效性,在已完成的乡村区域内的河、渠、堤采用适合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模式,在乡村建成区外的河、渠、堤绿化多以乔木为主,在易干旱缺水的地区河渠坡面上应选择耐干旱、耐瘠薄的树种。庭院绿化树种配置基本模式如下:①观赏型。面积特别狭小的庭院可以采用以花卉栽种为主,选择适合实际环境的花卉种类,在其中可以间种少数乔木。②休闲型。面积相对较大的庭院可以选择兼顾经济效益和景观生态效益,一般采用以高大乔木为主要植物,并以灌木为辅。

  3.4加强保护,持续培育

  3.4.1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管理和养护责任

  “三分种,七分管”,乡村绿化需要耐心和时间。在美丽乡村绿化建设工作中,日常养护管理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年年种树不见绿”的情况。没有后续养护工作的有效保证,会降低原有绿化工作的效果,造成投资损失。所以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必须坚持“种养结合、建管并举”的方针,制定并严格遵循相关的养护管理措施,将具体的管理和养护责任落实到人,将集中性养护和长期性管理两个特点相结合。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定向扶持,可以采用专业人员管理或者承包到户的方式进行养护。树木的养护管理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绿化美化的关键。

  3.4.2科学养护管理,保护好绿化成果

  由于许多新种植的绿化植物早期根部吸收水分的能力较弱,所以在日常绿化管理中要保证水分的及时供应,确保土壤有足够的湿度。同时对于地理位置较低的植物周围做好排水沟处理,确保多余雨水得到有效排出。在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坚持预防为主,在不同季节情况下科学合理安排植物药剂喷洒,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其次,在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之后,土壤的肥力以及松软性会大幅度下降,不利于区域内绿色植物的生长。所以,要保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并适当施肥。

  美丽乡村绿化建设能够极大地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但是只进行一次性投资建设是不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的。在建设过程中,努力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发挥好社会力量,持续增大建设的投入力度。要注重吸收社会资金的投入,大力调动社会群体包括企业家以及爱心人士等一起,努力建设美丽乡村。村委会要发挥好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管作用,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服务;加大美丽乡村绿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乡村居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增加居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必要性的认知,使其在不断建设过程中慢慢感受到环境绿化、美化带来的积极作用,不仅惠及自身,更会给未来的乡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树立绿色、生态意识,爱惜居住环境内种植的各种绿化植物,减少破坏绿化景观行为发生。

  4结语

  生态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灵魂。植树绿化是改善环境实现生态美的具体措施和有效途径。尊重自然,科学合理进行绿化规划布局;因势造景,经济节约建设生态景观;适地适树,选择搭配绿化树种;加强保护,持续培育管理,是乡村环境绿化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持续增加乡村绿色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

  [1]汪彩琼.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8):1204-1207.

推荐访问:美丽乡村绿化的意义 绿化 乡村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