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19篇)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19篇)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作者:易海涛  作者机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初级中学,甘肃定西743000  出版物刊名:学周刊  页码:91-92页  年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19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19篇)

篇一: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作者:易海涛

  作者机构: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初级中学,甘肃定西743000

  出版物刊名:学周刊

  页码:91-92页

  年卷期:2018年第9期

  主题词:中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历代中国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在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同时,对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强也是十分有益的.纵观近几年的教育理念,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整个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对于做人的道德标准要求的非常高,一定要身体力行,重于修养身性,所以中学阶段的传统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篇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1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麦草画、烙画、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园林建筑、服装饰品、;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泼水节”。在我国有好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其中最为隆重的是春节和中秋节了,最有纪念意义的是端午节。春节,这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都过春节,不管离开家多远,不管走到那里,春节这一天都要赶回妈妈身边。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打扫家、贴窗花、买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穿新衣、吃饺子、辞旧迎新、为新的一年键健康康,一帆风顺。中秋节,是个团圆节。人们经过春种、夏播后,到了秋收。这个季节,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人们劳作了一年,丰收在望。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赏月饼、象征着一年团团圆圆。另外,端午节是为纪念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诗人屈原不满当时政府被贬到楚江一带,诗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死。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还有的地方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1/3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作用2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2/3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3/3

篇三: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少年儿童天真纯朴求知欲旺可塑性强但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较少因而品德蒙养教育决丌宜简单地向孩子灌输大道理而要将大道理化为小道理幵不生活相结合坚持教学做合一从行为的养成着眼从生活常觃日常小事入手迚行指导逐渐反复强化形成习惯迚而促成孩子良好品德雏形的建构

  .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钱相街道基础教育管理办公室郭大江

  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目前国度性质的决定,都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兴盛不衰。例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公而忘私,团结友爱,诚信忠恕,见义勇为,和睦坦荡,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上下有序,学无止境,德智兼备,讲求公德,廉洁奉公,重民爱民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先人的教诲。

  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有的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还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漠。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

  所以传播中华文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下面本人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谈几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同仁指教。

  一、传统文化重视启蒙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未成年人启蒙教育的优良传统,启蒙教育思想极为丰富。继承这一笔可贵的遗产,对现阶段我们中小学生的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

  ;..

  .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如果孩子不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如朱熹强调,在孩子知识、性情未定时,要及早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训练,这样方能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效果。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会借口幼儿无知而将教育延迟到长大后再进行的错误观念,这就像懒于摘除树苗的劣芽一样,等到长成大树以后再去砍那些枝杈,该费多大的力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含义不言而喻。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氏家训》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原因是“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只有“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这些传统文化都说明了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孔子的一生为我国乃至世界文明的文化宝库,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珍贵遗产,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认为如果择邻不到风俗仁厚的地方去,就非明智之举。“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注重环境对孩子品德形成作用的典范。注重养成的思想,启迪我们在中小学生道德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教化与践行的统一。少年儿童天真纯朴,求知欲旺,可塑性强,但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较少,因而品德蒙养教育决不宜简单地向孩子灌输大道理,而要将“大道理”化为“小道理”并与“生活”相结合,坚持教、学、做合一,从行为的养成着眼,从生活常规、日常小事入手,进行指导,逐渐反复强化,形成习惯,进而促成孩子良好品德“雏形”的建构。

  ;..

  .

  重视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对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影响的思想启示我们,应充分注意环境对中小学生道德形成的作用,极力营造有利于他们品德塑造的社会环境。如今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要比古人复杂得多,因为社会风尚、现代传媒、法制环境,以及成年人示范、熏染的人际关系,环境等,都比先前复杂了许多。对少年儿童品德培养的影响作用也日渐增大,因而更应该在少年儿童的教育中增强德育环境意识,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这其中就包括:仁爱教育、礼貌教育、善心教育等,注意将中小学生道德教育与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倡导成年公民增强责任意识,自觉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二、传统文化重视德育,万事德为先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纵观古今,孔子及其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精神,成了为人师表的楷模;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社会事业态度以及“饭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生活意识常态,永远成为人们追求真理与成功的典范;孔子“天何言哉,四时兴焉,百物兴焉,天何言哉”又在启迪人们永远向前,自强不息。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孔子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以六艺教育学生。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在当时是很全面的,包括了德、智、体、美的各个方面,其中以德育为先。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这就是说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注意道德修养,这是第一位的。

  ;..

  .

  三、传统文化重视热爱人民的教育老子的著作里,他以哲理的思想呼吁世民“守无道”、“重积德”,抨击统治阶级的贪欲,主张“无为而治,人心复朴”的治国方略,在《道德经》中体现的民本思想也是很值得我们推崇的。民本思想,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民为根本的思想。自古及今,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都比较注重民本思想在阶级统治中的作用。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见,民本思想在固化社会秩序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各个时期治国者的推崇,民本思想最终演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孙中山先生说:天下为公;毛泽东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邓小平说: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说: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之一就是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胡锦涛说: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其中之一就是要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无疑是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据传说统计,新中国建国以后,一些高级干部因与以上精神相悖,进而贪污犯罪,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总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北上长征后所剩红军的总额。这一惊人数字的后面,是否也折射出了我们在教育方面的失落呢?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中小学生的教育意义是非常迫切的,且是重要的。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本身也是国计民生的大事。

  ;..

  .

  我们要在学校开展的“过传统中国节,做现代中国人”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全校性活动和年级组活动相结合,以主题队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传统节日的文化,并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这也就从某些“小事”中,树立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只要我们做教育的有心人,就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对国对民都可谓是千秋功德的大事。

  做人不能忘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丰富的人生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家园。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责任要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谢谢!

  ;..

篇四: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

  ##县教育教学论文评比

  __焦湘芗

  题目:浅谈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单位:##县塘田市镇河边学校

  日期:2015年5月10日

  浅谈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国

  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X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是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可值得我们传承、借鉴的.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的无价之宝,是我们民族聚凝力和生命力之所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在激励人心,提高民族自尊心

  1/4

  .

  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目前国度性质的决定,都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兴盛不衰.例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公而忘私,团结友爱,诚信忠恕,见义勇为,和睦坦荡,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上下有序,学无止境,德智兼备,讲求公德,廉洁奉公,重民爱民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先人的教诲.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定制不应单单根据高考提供的定单而制定,应该是有选择性和代表性的.小学生对世界、价值的认识,不仅是现代的、西方的、世界的,更应该是历史的、东方的、民族的.学生在学校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由于学习时间的限制,学生们重视应试知识课程的学习,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已无暇顾与.中国有一句话叫做"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有着许许多多言简意赅,充满哲理的名言警句,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华民族技艺的宝库中,更有数不清的瑰宝.上学时期是精力最旺盛、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要求学生人人积极参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习染,使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享用文化.将使每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深了解,从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将随其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慢慢理解消化,无疑将对学生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整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重视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对儿童品德形成影响

  2/4

  .

  的思想启示我们,应充分注意环境对小学生道德形成的作用,极力营造有利于他们品德塑造的社会环境.如今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要比古人复杂得多,因为社会风尚、现代传媒、法制环境,以与成年人示X、熏染的人际关系,环境等,都比先前复杂了许多.对儿童品德培养的影响作用也日渐增大,因而更应该在少年儿童的教育中增强德育环境意识,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这其中就包括:仁爱教育、礼貌教育、善心教育等,注意将小学生道德教育与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倡导成年公民增强责任意识,自觉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X口的不良习惯.他们有的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还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漠.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

  《三字经》中"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如果孩子不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如朱熹强调,在孩子知识、性情未定时,要与早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训练,这样方能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效果.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会借口幼儿无知而将教育延迟到长大后再进行的错误

  3/4

  .

  观念,这就像懒于摘除树苗的劣芽一样,等到长成大树以后再去砍那些枝杈,该费多大的力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含义不言而喻.在我们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中,引导学生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全校性活动和年级组活动相结合,以主题队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并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并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这也就从某些"小事〞中,树立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只要我们做教育的有心人,就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广大,这对国对民都可谓是千秋功德的大事.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小学生的教育意义是非常迫切的,且是重要的.因此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责任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这是教育的根本,也是国计民生的大事.

  4/4

篇五: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丰厚的滋养。在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都提出要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革命传统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阐明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推进方式、支撑体系和条件保障,强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具有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化教育终于有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利的政策保障和具体的行动指南。因此,深刻认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语境,探寻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教师都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会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开展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合作开发的课程。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传统文化教育寻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国家课程的学习为主体。由于国家课程整齐划一,又有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及各种考试的压力,对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形成了很大的限制,传统文化教育力度明显不够。通过开设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可以打破学校中传统文化教育受限的现实。无论是全体学生共修的校本课程还是由学生自由选择的校本选修课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程,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爱好特长,确定主题,围绕主题,师生一起充分地、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校本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切实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有效弥补现行课程设置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的弊端,在学校为传统文化教育找到新的落脚点

  (一)校本课程中课程内容的专题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正确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在国家课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科内容进行渗透。所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是沿着学科内容的设置轨迹,分散的、零星的涉及。学生没有机会在校园里系统地、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即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专门的课程进行开设,课程的主题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涉及的具体课程内容也是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展开的各项专题性内容。老师和学生一起对传统文化展开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这个专门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二)校本课程中课程的活动性,有利于学生深刻地领悟中华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非常重视通过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情境的体验,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所以活动性、实践性是校本课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程的重要特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需要用心去感受,才能体味其中的奥妙之处。如果对传统文化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学生是很难感受其魅力所在,更难以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所以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体验、感悟就显得格外重要。校本课程的活动性,正好为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感悟提供了宽阔的舞台,能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内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并以此指导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三)校本课程中对学生兴趣的进一步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在各个校本课程开发中,校本选修课程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发挥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选择了同一课程。他们共同选择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说明这些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他们选择了这门课,是因为他们想学,他们需要,他们有兴趣,所以他们会努力学好,并坚持下去。这是真正的“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有了这样良好的前提条件,在校本课程开展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教师有效地组织校本课程,让每一位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有评价地参与校本课程。学生围绕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参与各种活动,自我完善,进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

  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个学习过程能有效地发展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进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者、保护者和弘扬者

  二、校本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发展学校教育特色

  寻找到了新的载体

  学校是文化场所,是思想和思想交流、情感和情感沟通、

  生命和生命对话的地方。学生在学校中受学校的文化氛围、

  教师的人格力量、管理的文化气息的影响而发展成长,成为

  一代体现学校特色的社会人。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就

  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

  景及内部、外部条件,充分认识学校的优势和风格,打造高

  质量高品位的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教育特色,全面提升学

篇六: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传统文化进校园意义重大

  弘扬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工程,要从“娃娃”抓起。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们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诸多意义。

  现在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便是教师,也有许多人讲不清道不明其中道理,因此,理直气壮地而不是怀疑或者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这事关下一代的学生们是否能够重视和深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源远流长,记得祖宗,记得自己的出身。

  加强对祖国下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现在的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知半解,或者只是了解到冰山一角,随着货真价实的文化大师相继去世,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儒家思想就存在失传的危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抢救性的保护并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进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应该提防糟粕文化对我们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理念的下一代的冲击。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相当部分的人群中已经荡然无存,这也提醒我们中华传统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修复已经迫在眉睫。

  现在,独生子女的一代逐渐进入社会并将成为社会建设的主流,而这些生在蜜罐里,长大糖水中的学生,尽享着长辈们的无限宠爱,他们吃着肯德基麦当劳,玩着电子游戏,而对于父母和社会的期待却理解甚少,对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一无所知。因此,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必须要履行的义务。

  如果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系统的学习传统文化,就可以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扬光大,就可以逐渐恢复中华民族子孙身上特有的那种中国气质,就可以采用中华民族传统精髓的价值观塑造勤劳的中国人,牢记祖宗教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把中国建设成为文化浓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强国。

  为了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浏河小学开展了“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展腰鼓、功夫扇等活动,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图片收藏于古月相册)

篇七: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弘扬中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经典浸润学生的人生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本站wtt整理了“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中华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社会培养知文明、懂礼貌、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参照市教育局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切实提高我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我校的德育教育水平结合我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以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撼唤起他们善良、聪颖、活泼的天性。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对学行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文明礼仪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

  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活动内容1、经典诵读。利用每天晨读等时间以《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千字文》、《论语》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通过读书交流、撰写心得、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自觉继承传统美德。2、宣传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同时利用教室、墙壁、橱窗等宣传窗口通过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张贴和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图像、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3、征文演讲。在学习“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开展“学经典、写人生、强素质”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分层次进行小组赛、班级赛、年组赛寓教于赛以赛促学同时遴选优秀作品相互文流。4、评选先进。围绕“四个一”(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帮助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为班级和学校做一件好事、每学期参加一次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标准评选“班十佳”、“校十佳”、“文明好少年”以典型示范提高传统美德的影响力。

  5、为营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氛围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明确活动开展的实际意义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参与了“全校师生写春联活动”活动并要求学生在春节期间参与身边的传统文化学习参观本地的历史古迹。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学校永恒的教育主题我们今后要继续坚持抓好这项工作虽然我们还处于不断的摸索中但相信我们会用中华传统文化做底蕴让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篇二: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夏商开始的甲骨文就与书法紧密相联。书法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也是中国现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代国家设有专门的书学博士;在唐代书法是考进士的必考课;可见在古代中国书法为统治者和社会所重视之程度。为什么呢?因为书法艺术是以汉文字为基础的而汉文字不仅是中国几乎所有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且也是现代中国文明进步的基石。近代汉字拉丁化的失败现代汉字数字输入法的成功说明汉字不仅能与时俱进而且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生命力。所以为了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发展现代中国先进文化。提高我校师生书法艺术素质促进我校书法教学我

  校在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引领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传统文化——书法进校园”活动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一、营造氛围传承经典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书法对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通过“书法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我校师生掀起了学书法、练书法、研书法的热潮整个校园里满是浓浓的书法艺术氛围。学校的走廊里、办公室墙壁上都有教师或学生的书法艺术作品教室的墙壁上也有学生的书法作品。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意志的锻炼、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推进我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二、加强领导组织到位从活动开始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积极筹备组织工作。具体工作有教务处分工布置书法和美术教师牵头组织年级组负责落实鼓励有兴趣和一定基础的学生报名参加。后勤部门做好活动开展的服务工作购买书法教学所用的各种工具材料确保活动推进和师资培训人员、场地、经费等到位。三、设置课程提高质量我校将书法纳入社团活动有专门配置的吴江书法协会的教师制定书法课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进度每周安排两节书

  法课确保软笔书法的开课时间不断提高书法课的教学质量。另外年级组结合语文教师是本班兼职的书法教师结合于语文教材配套《写字》教材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能力。

  四、活动多样颇显成效抓好青年教师基本功活动中我校不仅重视书法教师的培训还为全体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平时粉笔字和钢笔字的训练、展示和比赛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书法水平也为书法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成效是过去式在新的一年里我校将一如既往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工作目标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普及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在培养学生专心、细心、耐心等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工作措施(一)加强书法教育课程建设1.教学目标总体教学目标是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培养良好书写习惯做到:

  (1)运笔自如做到书写正确、布局合理并尝试脱离字帖自行创作;

  (2)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篇八: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形成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积极建设校内外的各种文化场所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地的书庖和图书馆要严格要求加强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内容的设置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研讨展示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从而带动全民学国学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甘肃教师学苑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几千年的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其内容广博,内涵丰富。然而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盛行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取得满意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殊不知,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教学素材和教授方法,其在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诸多益处。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而传统文化教育正是帮助学生深扎民族根、熔铸中国魂的重要方式与方法。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不仅有经典原文,还有文化知识和游艺游戏。经典原文可以让学生了解贤哲思想、文化脉络以及祖国语

  言的优雅和精致;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典故、人文常识以及古人生活的细节与图景;游艺游戏可以让学生了解风俗民情、风物百种以及古代工艺的巧妙和精湛。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最优质、最有效和最精细的教育。

  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角度出发,它可以说是最优质的教育。如今,教师向学生灌输所有的文化知识,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包罗万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梳理出有利于启蒙或理解的信息,帮助学生化无序为有序,形成有逻辑体系的“知识树”。例如,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等,字数相对较少,却遣词考究,读来朗朗上口,不仅易于儿童接受,而且利于微言大义的彰显,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悟到汉字的“音、形、义”,感受到文化的“精、气、神”。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有效的教育。

  2.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看来,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门艰深学问,传统文化教材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而非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这种看法有些偏颇。

  第一,在传统文化中,存在丰富的“劝学”素材。这些资料经过教材化的处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快速步入学习旅程。不论是在《礼记》《论语》《荀子》等大人之学中,还是在《弟子规》《三字经》等童蒙读物中,以及大量的诗歌、家训等文献中,都含有许多劝导向学的内容,或是对劝学思想的阐释。这些劝学语句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是立言,是“谋道”,是“美其身”,是“学以为己”,是“多知明达”与“心明目”。如果不学习,则“言不成章”,无法增长智慧,甚至与禽兽无异。无论贫穷或富贵,学习都是终生之事,不能半途而废。可以说,古人对学习重要性的论述和勤学精神的阐释,比今人更加深刻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感染,如若方法得当,比常规教育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持久。

  第二,在传统文化中,包含各种学习方法。这些经过前人总结和验证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能为其日后的个人文化修养奠定基础,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学习方略,不只是单纯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勤奋,不只是简单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积累,更不是粗率的“认字号儿”和“蒙师无须讲解”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古人对识字、读注、自学、默写、抄写、践行、教师开讲

  时间等,都有精辟的见解。例如,明代沈鲤等人对学习文章和讲书,主张“总—分—总”的思路,即让学生先了解大旨,然后学习字句,接着分段来讲,还要明晰其间的关系和涉及的德行论述。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理”,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即便是对今天的课堂,同样非常有效,能够为新时代学习与学力的创造,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三,传统文化涉及许多生活规范,能够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特别是针对低幼儿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朗朗上口的句子,能在无形中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训、家规中关于“戒奢靡”“戒晏起”等相关论述,能够让学生明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和其带来的有益效果。此外,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对养生之道的论述,对于饮食、养体、养气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珍爱自身,珍惜生命,注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3.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参与

  众所周知,在古典文献中,有很多关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故而,传统文化教育用礼仪规范来引导学生的言行,用先贤教诲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用圣人言语来培植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性理字训》能帮助学生学习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以培养伦理

  道德为主要目标;《叙古千文》能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典故与古人的嘉言善行,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大学》《论语》等著作,则在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培养他们“希圣希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君子人格的强大,源自对中国长时段历史中大问题、真问题和复杂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方式的培养,能够将人的心性从眼前利害中超拔出来,站在宏大时空的角度看待问题,使人的思维不至于漫无边际,能够始终落实在对社会国家、对世道人心的真切关怀上。故此,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变得更有担当和更有责任感。此外,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优势。

  在与自己相处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主张“慎独”,讲究“自知者明”,要能对自我情绪、自我意志和自我行为进行管理。例如,《小儿语》中告诫孩子:“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这就是通过强调不控制情绪的后果,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把握,使他们能够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在与家庭成员相处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孝”和“悌”,让学生了解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是古人处理家庭关系的重要准则,是孩子与父母、兄弟姐妹交往时应遵行的人伦道理。这些义理有助于形成长幼有序、谦虚礼让、互相包容、尊老爱幼的人际交往环境。

  在与他人相处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强调“诚信”和“博爱”。对学生而言,首先是“要成好人,需寻好友”;其次是态度恭谨,以礼待人,懂得“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等礼节;再次是注意“凡出言,信为先”以及“须好认错,休要说谎”等以诚实信任为原则的交往方式;最后,传统文化教育讲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能够培养学生理解和关爱他人,接纳和认同异见者,培养换位思考和求同存异的能力,拥有同理心、体恤心和宽容心。

  《颜氏家训》中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可见,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加深学生的人文积淀,培养人文情怀,健全人格,使学生可以自我管理,乐学善学,勇于探究。这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形成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势所趋,不可或缺。

  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深远,将其付诸行动有其自身的讲究。

  如何践行传统文化教育

  1.把好教材关

  在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审定过程中,要大量加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尽可能做到加大内容比重、尊重原著、不随意变动。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传统文化书籍,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指导孩子自主阅读,从而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在中、小学生的质量检测试题中,要加大传统文化考题的比例,进而督促孩子们大量阅读传统文化著作,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阅读热情。

  2.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应抓住我们国家丰富的民俗风情、地域文化、传统美德和节日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课外活动,结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节日,有针对性地强化孩子们对古老风俗节气的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节日教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在各个节日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不再沉迷于网络和电视。学校要定期邀请专家走进校园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讲座,并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使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真正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内涵,培养中、小学生的甄别和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抵制媒体传播内容的负面效应。

  3.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

  注重师资教育培训,在师范教育教材中加大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从根源上大力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在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在职教师也要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力度。提升全民素养的希望在学校,提升全民素养的重任在教师,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4.形成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积极建设校内外的各种文化场所,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地的书店和图书馆要严格要求,加强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内容的设置,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研讨、展示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从而带动全民学“国学”、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传统文化。同时,家校联系,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正确引导,家庭积极配合,鼓励、督促孩子学习传统文化。

  5.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管理工作中

  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顾及情感、追求和谐等积极因素,将其贯穿于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管理和其他面向学生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力行,逐步将其内化为受益终身的行为习惯和道

  德自觉。将贯彻《中小学生守则》的过程,作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管理工作规律,在学校、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地建立联系,使之适合我国文化特点、现实国情、学生认知规律和民众心理特点,努力将中小学生造就成兼具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意识的一代新人。

  我们的国家想要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与滋养,有赖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青少年作为民族的希望,理应承担起继承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职责,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魅力”!

篇九: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的重要意义及措施漫谈

  摘要】我国民族历经了五千多年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构成的主要部分。我国传统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洗礼,显得弥足珍贵。现阶段我国逐渐与国际接轨,与其他国家联系比较密切,受外其他国家文化的冲击,对小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如今时代流行更多国外的文化节日。针对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将我国中华传统文化引进小学校园中是现在的重点,小学教师有责任引导小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将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更多我国传统文化。文章将对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校园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论述,谈论引进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校园;重要意义;措施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1144-01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核心,包含着我国文化灵魂,在历史的长河不断打磨沉淀,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引进我国小学校园,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能陶冶学生情操,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也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要想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最重要的是要从我国最基础的教育阶段开始。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校园对小学教师要求更为严格了,采取合理的措施将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小学校园中,这项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对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结合小学校园的实际情况,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合理的引入小学校园。一、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当代的小学生出生在和平年代,对战争、饥饿等艰苦时期没有了解,在社会大环境下,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节日发生碰撞,进而影响逐渐价值观和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崇媚洋外,一些西方进口商品逐渐涌入我国市场,这些就带动西方精神文化流入中国,商品促销就选择国外重要节日。小学生年龄比主观能动性差,没有一定的判别能力,在这样的时代浪潮里更不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样的社会实际情况,将我国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校园当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为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是现在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不断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当中蕴含了很多有价值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校园当中,对培养新一代全面型人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意义通过教学实践得出结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的小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道德素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也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还能为小学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传统文化知识能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当代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将民族传统文化引入小学校园,小学生通过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会有逐渐培养爱国情感,这样的小学校园氛围也能促进小学生之间更好相处,坚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就会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审美能力,也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的措施1、开展传统文化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将民族传统文化引进小学校园可以在课堂这

  方面逐渐开展,而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经典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知识,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根据小学语文课本知识,逐渐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并且让当代小学生发扬光大。必须让小学语文教师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开展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语文课本的有关知识点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学和课外延伸都要重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例如,在学习古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词就提到了我国传统文化节日重阳节,要是可以为学生们讲解重阳节的由来和节日习俗以及节日的含义。让当代小学生能真正了解重阳节的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由此还可以为一些生命讲解其他传统文化节。我国古诗词就属于传统文化知识一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教授古诗词知识,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逐渐引进小学校园。

  2、结合小学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当前教育领域管理的重要工作,如今教育行业全面提倡素质教育,过程中就是普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的方式建设小学校园文化,更好的培养小学生成长。这项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受到教师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借助这项工作的开展,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进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小学生健康的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多的形式,小学的墙壁文化,走廊、宣传栏、校报等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把我国传统文化遍布到校园的各个角落,通过对学生的耳熏目染,这样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增强了解。定期为学生们举办有关传统文化阅读活动,激励小学生阅读更多古典著作,对了解传统文化内容有一定的帮助,长时间的阅读小学生思想里就会对传统文化加深理解。还可以在校园广播站定期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与古典音乐,让小学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这样的形式既能让小学的校园文化更加丰富,也能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结束语如今,时代不断的发展变化,新一代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更高,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校园对当代小学生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和文化修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小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正确的指导小学生掌握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参考文献[1]钱立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探索研究[J].学周刊,2017(35):73-74.[2]何增邦.传承传统文化,打造儒雅校园[J].学周刊,2016(15):131-132.[3]刘颖雯.非遗进小学校园的探索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6(03):225-226.[4]何雅琳.闽南儿童戏剧课程进小学校园探析[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5(04):90-92+96.

篇十: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高倩丽来源:《新课程·上旬》2019年第4期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多元化的,具有体系化的“特有”文化。道德文化是它的本体,儒家思想、道家文化是它的主体,它是一种文化形态。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各族人民长期积淀下来的、继承和发扬的文化形态,是全国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实际生活中的展现。它的思想体系丰厚,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凝聚之学,是一种丰富的内部凝聚力的文化,其基本精神文化注重和谐,强调个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地联系,形成一种体系化的文化关系;它又是一种兼容之学,兼容了对外来的佛学。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同时又具有时代特征。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实施素质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各学校因地制宜,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充分挖掘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并根据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丰富内涵,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优秀的、适合学生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认知结构,科学、系统、循序渐进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巧妙地渗透、融合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去。如语文教学中品读赏析中的经典诵读以及传统美德教育,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文化教育,蕴含了情感与心灵的统一、审美与道德的统一、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这种人文精神在音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美术教学中也处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美术史是历史缩影,是一部爱国史。在美术教学实践中,都渗透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通过欣赏图,借助美术欣赏图,当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热情饱满地向学生介绍伟大的祖国,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祖国的悠久历史,壮丽的山河,还有着勤劳人民的智慧。这样会在学生心灵中激起自豪感、激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而且使孩子们树立起崇高的道德情操。还有书法、剪纸、艺术欣赏、体育教学中的棋艺、武术等。学生通过课堂的教育教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场所和载体,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让学生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对自身道德规范、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并能内化为个人素养。

  而在国外,纵观世界各国,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文化,他们都对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不遗余力的传承和发展。英国教育部拟让全英国中小学校增设戏剧、诗歌等课程,让中小学生都读、演、赏莎士比亚剧本。法国重视法语教学和古代文学,在语言教学中,法国非常重视传统文学的诵读和学习,为学生提供发展脉络,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法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发展脉络。日本传统文化编入教材,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传统与文化教育”教材,涉及生产和生活的广泛领域,涵盖文化的多个层面。在国内,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推进京剧进校园活动,大力推广普及京剧基础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工作要点点滴滴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通过在早读、课堂等时段,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红色经典,还通过校园广播、国学大讲堂、读书节等各种活动,引领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提笔蘸墨、凝神落笔,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从一笔一画中学做人。通过写字,可以感受汉字之美。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因此,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具有很深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1.当前学校以学习技能为主,忽视了培养孩子行为规范及道德规律,导致学生缺乏基本的与人相处的能力,不懂基本的事物及社会发展的规律。

  2.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漠视,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

  3.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要形成一个学生愿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愿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愿意交流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

  教育部领导人说:“优秀传统文化里面,包含中国人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生命,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阐述得很系统。如果不能把这些继承下来,在教育过程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继承,他们的人生就会发生方向的偏离。”

  所以,我们研究的“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传统文化中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沐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号:GS[2018]GHB0753研究成果。

  编辑马晓荣

篇十一: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P>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强调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学子,肩上的责任重大。因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青年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大家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学校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两者同属文化的一部分,而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关乎世道人心。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需要进入所有学校的是“道”,重心是德性教育,其支撑点则是礼仪教育、人格教育、担当教育和经典教育。在这些问题上着力,庶几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素质。

  传统文化进校园,近些年来一直没有停,礼仪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武术进校园、书法进校园、楹联进校园,如今又有中草药进校园等,总体而言,大多属于艺术类范畴。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两者同属文化的一部分,而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关乎世道人心。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戏曲、武术等进校园,很有必要,但不必进入所有学校,需要进入所有学校的是“道”,重心是德性教育,其支撑点则是礼仪教育、人格教育、担当教育和经典教育。在这些问题上着力,庶几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素质。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标志,任何一个民族,但凡其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属于自己民族的礼仪。中华文明,震烁古今。中华礼仪,彰显了我们民族的友善、和谐与典雅,更是久享盛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进德、知书达礼,是求学的首要任务,无人可以例外。《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自律自爱,彬彬有礼等,都是修身的主课,并且是在儿童教育中完成的。

  当孩童成年之际要为他们举办成人礼,通过隆重的成人礼使儒子转变为成人,踏上一个新的阶梯,承担成年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宋大儒司马光曾曰:“不行冠礼者,人性轻薄矣。”

  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仪礼。如果我们能够从传统礼仪中汲取精华部分,让孩子们穿庄重的传统服装,由父母、师长等为其加冠,在传统成人礼中体会成长的责任、感恩。向父母、师长、天地行叩拜和师长之仪等等,让孩子深刻体会孝道、师道、友道。将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时尚风貌完美融合。

  令人欣慰的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为人们所认同,现全国各地校园都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像书法,传统成人礼,开学尊师礼等各地校园也都在推进举办,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洗涤会给莘莘学子带来更好的道德、素质、伦理教育。

篇十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P>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必当学习传承好祖国的文化精华。现如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愈加重视,很多地方都掀起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浪潮,各类学习宣传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那么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到底何在呢?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里,中国人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看待生命,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阐述得很系统。如果不把这些东西继承下来,在教育过程中没能让学生了解、继承,其人生就会发生方向上的偏离。

  江苏联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InforcreationCo.,Ltd.)是一家以人工智能认知智能领域为基础的文化科技创新企业。联著实业以人工智能语义工程为核心,发挥大规模、智能化中文信息处理的独特优势,服务于智慧传媒、智慧科普、智慧教育、以及智慧农业等领域。目前各类产品与服务已覆盖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10日,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创始人团队由来自联想、华为等国内顶尖高科技企业的高管构成,留美博土王楠先生出任董事长。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围绕智能化中文信息处理,公司共有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4个,注册商标24个,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语义工程”及延展技术入选“江苏省新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技术”。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咨询公司官网:www.inforcreation.com。

篇十三: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P>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

  活动总结

  篇一: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中华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社会培养知文明、懂礼貌、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参照市教育局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通知,切实提高我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我校的德育教育水平,结合我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以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撼,唤起他们善良、聪颖、活泼的天性。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对学行进行“仁、义、礼、智、信”教育,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文明礼仪,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活动内容1、经典诵读。利用每天晨读等时间,以《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千字文》、《论语》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通过读书交流、撰写心得、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爱读书,读好

  书,自觉继承传统美德。2、宣传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同时利用教室、墙壁、橱窗等

  宣传窗口,通过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张贴和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图像、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3、征文演讲。在学习“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开展“学经典、写人生、强素质”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分层次进行小组赛、班级赛、年组赛,寓教于赛,以赛促学,同时遴选优秀作品,相互文流。

  4、评选先进。围绕“四个一”(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每周帮助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为班级和学校做一件好事、每学期参加一次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标准,评选“班十佳”、“校十佳”、“文明好少年”,以典型示范提高传统美德的影响力。

  5、为营造“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氛围,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明确活动开展的实际意义,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参与了“全校师生写春联活动”活动,并要求学生在春节期间参与身边的传统文化学习,参观本地的历史古迹。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学校永恒的教育主题,我们今后要继续坚持抓好这项工作,虽然我们还处于不断的摸索中,但相信我们会用中华传统文化做底蕴,让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篇二: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夏商开始的甲骨文,就

  与书法紧密相联。书法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也是中国现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代,国家设有专门的书学博士;在唐代,书法是考进士的必考课;可见在古代中国,书法为统治者和社会所重视之程度。为什么呢?因为书法艺术是以汉文字为基础的,而汉文字不仅是中国几乎所有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且也是现代中国文明进步的基石。近代汉字拉丁化的失败,现代汉字数字输入法的成功,说明汉字不仅能与时俱进,而且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生命力。所以,为了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发展现代中国先进文化。提高我校师生书法艺术素质,促进我校书法教学,我校在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引领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传统文化——书法进校园”活动,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一、营造氛围传承经典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书法对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通过“书法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和深入,我校师生掀起了学书法、练书法、研书法的热潮,整个校园里满是浓浓的书法艺术氛围。学校的走廊里、办公室墙壁上都有教师或学生的书法艺术作品,教室的墙壁上也有学生的书法作品。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意志的锻炼、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推进我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二、加强领导组织到位从活动开始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积极筹备组织工作。具体工作有教务处分工布置,书法和美术教师牵头组织,年级组负责

  落实,鼓励有兴趣和一定基础的学生报名参加。后勤部门做好活动开展的服务工作,购买书法教学所用的各种工具材料,确保活动推进和师资培训人员、场地、经费等到位。

  三、设置课程提高质量我校将书法纳入社团活动,有专门配置的吴江书法协会的教师,制定书法课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进度,每周安排两节书法课,确保软笔书法的开课时间,不断提高书法课的教学质量。另外年级组结合语文教师是本班兼职的书法教师,结合于语文教材配套《写字》教材,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硬笔书法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能力。四、活动多样颇显成效抓好青年教师基本功活动中,我校不仅重视书法教师的培训,还为全体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平时粉笔字和钢笔字的训练、展示和比赛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书法水平,也为书法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成效是过去式,在新的一年里我校将一如既往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工作目标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普及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在培养学生专心、细心、耐心等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工作措施(一)加强书法教育课程建设1.教学目标

  总体教学目标是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培养良好书写习惯,做到:

  (1)运笔自如,做到书写正确、布局合理,并尝试脱离字帖自行创作;

  (2)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2.教材建设由学校组织师生选择系统性、针对性强的教材,并适时举行书法展览。

  (二)重视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语文、美术教师为主承担书法教育任务,也可以选拔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其他学科教师,通过培训后担任书法教学工作或兼职承担书法教学辅导工作;或者聘请学生家长、社区中有书法专长的人士担任书法教师。努力探索新课程环境下的书法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书法教学质量。

  (三)建立学校书法教育激励机制1.典型带动广泛开展书法第二课堂,建立书法兴趣小组,坚持经常性的训练和辅导,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好书法特色项目发展规划,让学校相当数量的学生加入到书法特色教育行列中来,使特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开发,素质明显提高。适时召开全校书法教育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带动我校书法教育活动的开展。2.展评推动学校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师生书法展评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项书法比赛活动和社会组织的非商业性书法比赛。

  篇三: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深入落实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学校经研究决定重点围绕传统文化中的“仁”、“信”、“礼”、“孝”、“廉”五方面内容,我校于2022年3月份开始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宣教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确保活动顺利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__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明确职责分工,由教导处和少先队共同完成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确保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丰富的学习践行活动。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弟子规》的学习、践行活动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由少先队统筹安排,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弟子规》的背诵活动。一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背诵量达到一半即可,在升入三年级之前争取达到全部会背;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要求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达到人人会背。2022年6月份举行了全校的《弟子规》背诵大赛,抽查的学生背诵流利,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弟子规》的践行活动,“给父母洗一次脚”、“为父母沏茶”等践行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了行孝的美德。2022年11月份要求各班召开了《弟子规》诵读班会,12月5日举行了《弟子规》背诵比赛,一系列活动强化

  了《弟子规》的学习效果。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每天早自习班主任安排学生进行20分钟的诵读

  经典活动;每周开设一节诵读课(班主任自行安排);每月安排一次诵读为主题的班会(少先队统筹安排),通过这样系列的诵读活动,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优秀品质。

  除此之外,2022年10月学校利用多媒体设备,利用主会场的直播,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讲座,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从而树立好好学习的志向。

  12月20日,我校召开了第二届科技艺术节活动。活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展出了绘画、硬软笔书法、剪纸等优秀作品,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展示了学生的特长,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推行孝信雅行的教育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其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1月20日少先队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了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对全校学生提出了文明礼仪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少先队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4、积极开展特长教育,推进艺术素养培育工程。我校本着积极发展学生特长为原则,2022年10月份开始了特长教育活动。特长教育活动在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精选特长教师,给学生创造展示特长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德识长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完善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利用板报、橱窗宣传、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以人怡人、以文塑人、以文化人”的浓郁氛围。同学们畅游在书的海洋,汲取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总之,我校在校长的高度重视下,统筹安排,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载体,积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让他们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篇四: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2022年9月,__区__小学举办了“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秉承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校园文化底蕴”的宗旨,以带动班级文化建设为目标,学校活动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收获颇丰。

  学校利用晨读、校本课程、书法课程以及班队会的形式开展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9月27日上午,学校利用早读时间对这一期活动进行了小结。业务副校长__做了详细总结,随后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也对本年组的活动情况进行汇报总结。

  本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圆满进行,是__小学全体同师生的努力,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极高的兴趣,在日后学习生活中也会继续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坚决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传播校园正能量尽自己的一份力。

篇十四: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P>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甘肃教师学苑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几千年的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其内容广博,内涵丰富。然而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盛行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取得满意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殊不知,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教学素材和教授方法,其在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诸多益处。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而传统文化教育正是帮助学生深扎民族根、熔铸中国魂的重要方式与方法。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不仅有经典原文,还有文化知识和游艺游戏。经典原文可以让学生了解贤哲思想、文化脉络以及祖国语

  言的优雅和精致;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典故、人文常识以及古人生活的细节与图景;游艺游戏可以让学生了解风俗民情、风物百种以及古代工艺的巧妙和精湛。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最优质、最有效和最精细的教育。

  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角度出发,它可以说是最优质的教育。如今,教师向学生灌输所有的文化知识,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包罗万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梳理出有利于启蒙或理解的信息,帮助学生化无序为有序,形成有逻辑体系的“知识树”。例如,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等,字数相对较少,却遣词考究,读来朗朗上口,不仅易于儿童接受,而且利于微言大义的彰显,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悟到汉字的“音、形、义”,感受到文化的“精、气、神”。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有效的教育。

  2.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看来,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门艰深学问,传统文化教材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而非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这种看法有些偏颇。

  第一,在传统文化中,存在丰富的“劝学”素材。这些资料经过教材化的处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快速步入学习旅程。不论是在《礼记》《论语》《荀子》等大人之学中,还是在《弟子规》《三字经》等童蒙读物中,以及大量的诗歌、家训等文献中,都含有许多劝导向学的内容,或是对劝学思想的阐释。这些劝学语句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是立言,是“谋道”,是“美其身”,是“学以为己”,是“多知明达”与“心明目”。如果不学习,则“言不成章”,无法增长智慧,甚至与禽兽无异。无论贫穷或富贵,学习都是终生之事,不能半途而废。可以说,古人对学习重要性的论述和勤学精神的阐释,比今人更加深刻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感染,如若方法得当,比常规教育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持久。

  第二,在传统文化中,包含各种学习方法。这些经过前人总结和验证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能为其日后的个人文化修养奠定基础,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学习方略,不只是单纯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勤奋,不只是简单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积累,更不是粗率的“认字号儿”和“蒙师无须讲解”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古人对识字、读注、自学、默写、抄写、践行、教师开讲

  时间等,都有精辟的见解。例如,明代沈鲤等人对学习文章和讲书,主张“总—分—总”的思路,即让学生先了解大旨,然后学习字句,接着分段来讲,还要明晰其间的关系和涉及的德行论述。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理”,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即便是对今天的课堂,同样非常有效,能够为新时代学习与学力的创造,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三,传统文化涉及许多生活规范,能够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特别是针对低幼儿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朗朗上口的句子,能在无形中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训、家规中关于“戒奢靡”“戒晏起”等相关论述,能够让学生明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和其带来的有益效果。此外,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对养生之道的论述,对于饮食、养体、养气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珍爱自身,珍惜生命,注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3.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参与

  众所周知,在古典文献中,有很多关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故而,传统文化教育用礼仪规范来引导学生的言行,用先贤教诲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用圣人言语来培植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性理字训》能帮助学生学习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以培养伦理

  道德为主要目标;《叙古千文》能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典故与古人的嘉言善行,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大学》《论语》等著作,则在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培养他们“希圣希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君子人格的强大,源自对中国长时段历史中大问题、真问题和复杂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方式的培养,能够将人的心性从眼前利害中超拔出来,站在宏大时空的角度看待问题,使人的思维不至于漫无边际,能够始终落实在对社会国家、对世道人心的真切关怀上。故此,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变得更有担当和更有责任感。此外,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优势。

  在与自己相处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主张“慎独”,讲究“自知者明”,要能对自我情绪、自我意志和自我行为进行管理。例如,《小儿语》中告诫孩子:“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这就是通过强调不控制情绪的后果,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把握,使他们能够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在与家庭成员相处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孝”和“悌”,让学生了解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是古人处理家庭关系的重要准则,是孩子与父母、兄弟姐妹交往时应遵行的人伦道理。这些义理有助于形成长幼有序、谦虚礼让、互相包容、尊老爱幼的人际交往环境。

  在与他人相处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强调“诚信”和“博爱”。对学生而言,首先是“要成好人,需寻好友”;其次是态度恭谨,以礼待人,懂得“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等礼节;再次是注意“凡出言,信为先”以及“须好认错,休要说谎”等以诚实信任为原则的交往方式;最后,传统文化教育讲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能够培养学生理解和关爱他人,接纳和认同异见者,培养换位思考和求同存异的能力,拥有同理心、体恤心和宽容心。

  《颜氏家训》中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可见,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加深学生的人文积淀,培养人文情怀,健全人格,使学生可以自我管理,乐学善学,勇于探究。这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形成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势所趋,不可或缺。

  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深远,将其付诸行动有其自身的讲究。

  如何践行传统文化教育

  1.把好教材关

  在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审定过程中,要大量加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尽可能做到加大内容比重、尊重原著、不随意变动。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传统文化书籍,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指导孩子自主阅读,从而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在中、小学生的质量检测试题中,要加大传统文化考题的比例,进而督促孩子们大量阅读传统文化著作,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阅读热情。

  2.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应抓住我们国家丰富的民俗风情、地域文化、传统美德和节日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课外活动,结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节日,有针对性地强化孩子们对古老风俗节气的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节日教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在各个节日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不再沉迷于网络和电视。学校要定期邀请专家走进校园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讲座,并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使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真正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内涵,培养中、小学生的甄别和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抵制媒体传播内容的负面效应。

  3.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

  注重师资教育培训,在师范教育教材中加大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从根源上大力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在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在职教师也要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力度。提升全民素养的希望在学校,提升全民素养的重任在教师,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4.形成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积极建设校内外的各种文化场所,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地的书店和图书馆要严格要求,加强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内容的设置,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研讨、展示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从而带动全民学“国学”、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传统文化。同时,家校联系,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正确引导,家庭积极配合,鼓励、督促孩子学习传统文化。

  5.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管理工作中

  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顾及情感、追求和谐等积极因素,将其贯穿于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管理和其他面向学生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力行,逐步将其内化为受益终身的行为习惯和道

  德自觉。将贯彻《中小学生守则》的过程,作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管理工作规律,在学校、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地建立联系,使之适合我国文化特点、现实国情、学生认知规律和民众心理特点,努力将中小学生造就成兼具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意识的一代新人。

  我们的国家想要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与滋养,有赖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青少年作为民族的希望,理应承担起继承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职责,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魅力”!

篇十五: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P>  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是整个中华几千年发展的宝藏,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都起着促进作用。于是,传统文化进校园自然也就得到了很多教育人员的支持和认可,本次就分享进校园的意义,希望对大家正确认识该活动有所帮助。

  一、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校园传统文化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整个过程是不能够只流于形式,而是需要重视内容,并且需要较为充分地挖掘其精神内涵。所以传统文化进校园可以将本身所含有的精神内涵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二、将传统文化与品德与生活教学有效结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时候,其中较为重要的还有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美德。通过不同的活动,向校园生活逐渐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能较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全民的核心素养。三、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责任,还有传承文化的责任。所以说传统文化进校园能够使得老师更加地注重自身在该方面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教师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的品格,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

  四、调整课程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我国的独有的应试教育体制可以说使得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受到了的影响。所以,教育部门为了减缓这种影响,对于教育体制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重视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上述就是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有需要的可以咨询江苏联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篇十六: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P>  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管理工作规律在学校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地建立联系使之适合我国文化特点现实国情学生认知规律和民众心理特点努力将中小学生造就成兼具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意识的一代新人

  【教育杂谈】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甘肃教师学苑昨天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几千年的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其内容广博,内涵丰富。然而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盛行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取得满意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殊不知,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教学素材和教授方法,其在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诸多益处。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1.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而传统文化教育正是帮助学生深扎民族根、熔铸中国魂的重要方式与方法。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不仅有经典原文,还有文化知识和游艺游戏。经典原文可以让学生了解贤哲思想、文化脉络以及祖国语言的优雅和精致;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典故、人文常识以及古人生活的细节与图景;游艺游戏可以让学生了解风俗民情、风物百种以及古代工艺的巧妙和精湛。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最优质、最有效和最精细的教育。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角度出发,它可以说是最优质的教育。如今,教师向学生灌输所有的文化知识,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包罗万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梳理出有利于启蒙或理解的信息,帮助学生化无序为有序,形成有逻辑体系的“知识树”。例如,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等,字数相对较少,却遣词考究,读来朗朗上口,不仅易于儿童接受,而且利于微言大义的彰显,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悟到汉字的“音、形、义”,感受到文化的“精、气、神”。可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有效的教育。

  2.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看来,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门艰深学问,传统文化教材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而非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这种看法有些偏颇。第一,在传统文化中,存在丰富的“劝学”素材。这些资料经过教材化的处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快速步入学习旅程。不论是在《礼记》《论语》《荀子》等大人之学中,还是在《弟子规》《三字经》等童蒙读物中,以及大量的诗歌、家训等文献中,都含有许多劝导向学的内容,或是对劝学思想的阐释。这些劝学语句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是立言,是“谋道”,是“美其身”,是“学以为己”,是“多知明达”与“心明目”。如果不学习,则“言不成章”,无法增长智慧,甚至与禽兽无异。无论贫穷或富贵,学习都是终生之事,不能半途而废。可以说,古人对学习重要性的论述和勤学精神的阐释,比今人更加深刻和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感染,如若方法得当,比常规教育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持久。第二,在传统文化中,包含各种学习方法。这些经过前人总结和验证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能为其日后的个人文化修养奠定基础,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学习方略,不只是单纯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勤奋,不只是简单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积累,更不是粗率的“认字号儿”和“蒙师无须讲解”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古人对识字、读注、自学、默写、抄写、践行、教师开讲时间等,都有精辟的见解。例如,明代沈鲤等人对学习文章和讲书,主张“总—分—总”的思路,即让学生先了解大旨,然后学习字句,接着分段来讲,还要明晰其间的关系和涉及的德行论述。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理”,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即便是对今天的课堂,同样非常有效,能够为新时代学习与学力的创造,奠定扎实的基

  础。第三,传统文化涉及许多生活规范,能够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

  特别是针对低幼儿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朗朗上口的句子,能在无形中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训、家规中关于“戒奢靡”“戒晏起”等相关论述,能够让学生明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和其带来的有益效果。此外,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对养生之道的论述,对于饮食、养体、养气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珍爱自身,珍惜生命,注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3.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参与众所周知,在古典文献中,有很多关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故而,传统文化教育用礼仪规范来引导学生的言行,用先贤教诲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用圣人言语来培植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性理字训》能帮助学生学习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以培养伦理道德为主要目标;《叙古千文》能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典故与古人的嘉言善行,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大学》《论语》等著作,则在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培养他们“希圣希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君子人格的强大,源自对中国长时段历史中大问题、真问题和复杂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方式的培养,能够将人的心性从眼前利害中超拔出来,站在宏大时空的角度看待问题,使人的思维不至于漫无边际,能够始终落实在对社会国家、对世道人心的真切关怀上。故此,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变得更有担当和更有责任感。此外,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优势。在与自己相处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主张“慎独”,讲究“自知者明”,要能对自我情绪、自我意志和自我行为进行管理。例如,《小儿语》中告诫孩子:“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这就是通过强调不控制情绪的后果,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把握,使他们能够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在与家庭成员相处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孝”和“悌”,让学生了解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是古人处理家庭关系的重要准则,是孩子与父母、兄弟姐妹交往时应遵行的人伦道理。这些义理有助于形成长幼有序、谦

  虚礼让、互相包容、尊老爱幼的人际交往环境。在与他人相处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强调“诚信”和“博爱”。对

  学生而言,首先是“要成好人,需寻好友”;其次是态度恭谨,以礼待人,懂得“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等礼节;再次是注意“凡出言,信为先”以及“须好认错,休要说谎”等以诚实信任为原则的交往方式;最后,传统文化教育讲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能够培养学生理解和关爱他人,接纳和认同异见者,培养换位思考和求同存异的能力,拥有同理心、体恤心和宽容心。

  《颜氏家训》中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可见,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加深学生的人文积淀,培养人文情怀,健全人格,使学生可以自我管理,乐学善学,勇于探究。这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形成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势所趋,不可或缺。

  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深远,将其付诸行动有其自身的讲究。如何践行传统文化教育1.把好教材关在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和审定过程中,要大量加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尽可能做到加大内容比重、尊重原著、不随意变动。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传统文化书籍,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指导孩子自主阅读,从而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在中、小学生的质量检测试题中,要加大传统文化考题的比例,进而督促孩子们大量阅读传统文化著作,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阅读热情。2.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抓住我们国家丰富的民俗风情、地域文化、传统美德和节日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课外活动,结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节日,有针对性地强化孩子们对古老风俗节气的认识。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节日教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在各个节日期间举办丰

  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不再沉迷于网络和电视。学校要定期邀请专家走进校园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讲座,并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使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真正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内涵,培养中、小学生的甄别和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抵制媒体传播内容的负面效应。

  3.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注重师资教育培训,在师范教育教材中加大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从根源上大力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在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在职教师也要加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力度。提升全民素养的希望在学校,提升全民素养的重任在教师,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4.形成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积极建设校内外的各种文化场所,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地的书店和图书馆要严格要求,加强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内容的设置,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研讨、展示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从而带动全民学“国学”、全社会关注和支持传统文化。同时,家校联系,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正确引导,家庭积极配合,鼓励、督促孩子学习传统文化。5.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管理工作中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顾及情感、追求和谐等积极因素,将其贯穿于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管理和其他面向学生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力行,逐步将其内化为受益终身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自觉。将贯彻《中小学生守则》的过程,作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管理工作规律,在学校、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地建立联系,使之适合我国文化特点、现实国情、学生认知规律和民众心理特点,努力将中小学生造就成兼具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意识的一代新人。我们的国家想要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与滋养,有赖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青少年作为民族的希望,理应承担起

  继承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职责,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魅力”!

篇十七: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P>  学校年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

  义和途径

  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现实和深远的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引导少年儿童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引导少年儿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一、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民族,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少年儿童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

  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机器猫、奥特曼、蜡笔小新;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对于民间艺术,了解的越来越少了;对传统礼仪知道的也极少。大多数孩子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来消磨时光,很少外出散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游戏。正因为如此,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之能够为下一代成长更好地服务,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当今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简述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炎黄子孙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谐持中,崇德尚仁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等等。和谐持中、以德化人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一种高尚风范。

  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少年儿童,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同学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间文化环境也越来越远,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同学们对身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继承和发扬了。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我们在校园可以进行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让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一)营造传统文化环境。

  从孩子的认知特点来看,让他们对某事物感兴趣就必须根据孩子认知发展水平,加以浓烈的气氛渲染,他们才会去感受、想象和发扬、创造。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与之亲近的传统文化环境氛围。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要突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在走廊、围墙上画上图文并茂的爱国英雄故事;楼梯转角和专门的活动区角的墙上挂上孩子们动手制作的花灯、川剧脸谱、剪纸等民俗手工艺术作品等。

  (二)科学开展教学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包括:传统美德、传统歌舞、传统服饰等各个方面。要将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优秀的、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东西整理出来,开展教学活动。1.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因中国传统佳节是传统文化的驿站,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他具有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关于中国传统佳节方面的主题活动,从不同节日习俗入手,以儿童的特点与眼光展现各种活动的意蕴。如:把“九九重阳佳节”的意蕴定为“爱老人”,进行了“祖孙同乐庆重阳”的活动。为了使孩子理解,便可设计为“爷爷奶奶的话——我们的成长——感恩——共同绘制一幅画卷——分享快乐的感受”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共同思考并体验到了尊重老人的快乐及分享了彼此的经验。整个活动可以层层展开,既显现出了节日内涵又结合了儿童的自身特点。

  2.传统文化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当今社会中现代化教育也很重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应运用科学的形式和优秀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三)在生活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加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使孩子们从一点一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彩。1.合理利用学校少年宫。“点心店”中,孩子们用各色彩泥和各种废纸制作桔红糕、麻糖、小蛋糕等常见民间小吃;“服装厂”中,孩子们利用白纸、颜料、尼龙草等材料通过印染、编织等手法做出的服饰非同一般。2.合理利用校园文化墙。让每一个墙壁都会说话,发挥正能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生根开花,让孩子们在校园中耳濡目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健康成长。3.合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吃饭前、教学活动之间、上课前、离校前等小块时间也可以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四)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他们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还必须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才能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多姿多彩的家庭生活,让孩子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采,使孩子们体验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既提高了孩子们文化的素质和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既唤醒了孩子们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激起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学校

篇十八: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丁辉来源:《新课程·中旬》2018年第10期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不朽精神、睿智哲理、永恒情感和基本价值,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和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对学生养成习惯、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和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价值;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壮大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语文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对学生养成习惯、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和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培育民族精神的资本,构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延续着一个民族世代累积的情感、理想和价值,是展示民族身份,维系民族认同的最重要因素。它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摇篮,体现出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仁爱、推崇正义、信守承诺、注重民本、崇尚和谐、追求大同的理想追求,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生息繁衍的最大动力,也是千千万万华夏儿女和谐共存、繁荣富强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儿女中的一员,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富强、和谐、美好、繁荣的祖国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二、解决学生面临的难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12个方面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它们的根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价值理念的继承、发展和提升。因此,践行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古浪一中秉承“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广泛开展具有鲜明特色、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植根于学生心中,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如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挖掘课本中的有效资源,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苏武传》这篇文章中展现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无理扣留之后,在茫茫大漠坚守了十九年,虽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始终不为威服、不被利诱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他坚强的个人品质、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精神。我们在讲授课文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苏武这一不朽的爱国者形象。

  三、打造德能双优的教师,实现一中学子的精彩人生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寓传统文化教育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有一支德能双优的教师队伍。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二三四”发展模式。其中的“两翼齐展”中的一项就是要有研究探索能力的教师队伍。语文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以及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重任。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师要想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潜心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必须充分挖掘经典篇目的内涵。

  我校“一二三四”发展模式中的四维理念:“人文一中,书香校园,绿色课堂,精彩人生。”这四个方面就很好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以书香为伴,学生在书香中成长,读书成为古浪一中师生的生活方式。整个校园弥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气息,一中学子展现着他们的精彩学生生涯。通过读书,引导他们追求人格的尊严、充实的人生,正道直行、勇往直前,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四、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前教育,功利色彩和实用主义过于浓厚,学校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以高考为指挥棒,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导致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人格精神的培养严重缺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对素质教育的开展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比如我们在鉴赏《离骚(节选)》时,就要引导学生把握两点:一是诗人通过“香草美人”的手法,用来象征其洁身自好、坚贞高尚的内在美质。二是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光明和真理,坚信理想和正义的存在。尽管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高洁品格,他的崇高理想都不容于当世,容易招致朝廷佞臣的污蔑诽谤,遭受种种迫害打击。可是,诗人却在诗中反复申明他决不能随波逐流,要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主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情感。

  总之,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能够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弘扬传统美德,发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奋斗!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陈水利.以传统礼文化滋养心灵之根:“礼文化教育”探索[J].福建: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

  注:本文系2017年度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立项号:WW[2017]GH207)研究成果之一。

篇十九: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者:易海涛来源:《学周刊》2018年第09期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历代中国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在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同时,对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增强也是十分有益的。纵观近几年的教育理念,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整个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对于做人的道德标准要求的非常高,一定要身体力行,重于修养身性,所以中学阶段的传统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关键词:中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意义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9-0091-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056传统文化的概念主要是指在中华民族地域内居住和生活的中国人民及其祖先创造的所有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悠久的优良文化,又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本精神支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中华民族的子孙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并且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建立文化自信的前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传统的伦理共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培养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世界长河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力量,她不仅创造了优良的传统文化,更是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民族文化素养的中华子孙。但是,我们面临着传统文化严重缺失的现状,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使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发生扭曲,所以在中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学校应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锻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间得以发扬光大。同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如果没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就不会有中国的快速发展,就没有优秀的中国人民。二、培养中学生注重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拥有大海一般的胸怀,能够博采众长,包容所有优秀的文化成果;能够在利益面前坚守原则,能使自己的人民感受到强大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吃苦耐劳,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所有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对于正在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长的青少年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品质。纵观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志,又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还有木兰从戎精忠报国的民族正义。这些形象都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楷模,不断激励着学生前进。学生都要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牢记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爱国主义和自强奋斗是相互依存的,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将其落实到实践当中去,不断加强自强奋斗精神的培养,所以,在中学阶段的传统教育中,教师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中学阶段,教师还应该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厚德载物的理念灌输到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去,让它成为中学生行动的基本准则,进一步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三、培养中学生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文化文化强调和谐,主张克制过度膨胀的欲望;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维护着国家的统一,维护着中华民族的延续,是中华民族渡过难关的精神内容,同时中华文化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华文化强调刻苦奋斗,厉行节俭;强调气节,努力奋斗等精神价值,反对和唾弃贪图享乐和不劳而获,传统文化崇尚科学,反对愚昧;中华文化强调积极进取的精神内涵,其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积极进取并奉献社会的精神食粮,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将这些文化的精神内涵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尽可能做到刻苦奋斗,杜绝享乐主义,抵制不良社会习俗,养成社会公序良俗,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做出贡献。四、学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中华民族的文化是自然、社会、人的和谐统一体,最终的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同发展。从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朴素和谐思想。在人与社会的相处过程中,我们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在与人的交往中,我们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中学阶段正是思想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培养爱国、爱党的伟大情怀,同时,也要求他们继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劳朴素的基本素养。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五、结语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中学阶段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一种合力,这对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校的基本知识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阶段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在中学阶段得以弘扬和继承,不断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栋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1]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修订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张云飞.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小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6.[4]王雪梅.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12).

推荐访问: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意义 文化活动 意义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