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条道路的破产及启示3篇

论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条道路的破产及启示3篇论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条道路的破产及启示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十八大后,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在此前提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条道路的破产及启示3篇,供大家参考。

论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条道路的破产及启示3篇

篇一:论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条道路的破产及启示

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十八大后,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在此前提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中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部分历史问题以及新的时代需求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由于“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为当时西方社会福利国家走出福利危机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所以我国可以通过认识“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在当时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中取得的成就,来有选择性的借鉴其中一些适合我国国情与发展的社会福利思想理念,从而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争取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首先主要从“第三条道路”理论所蕴含的社会福利思想探析入手,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福利思想产生的背景。其次详细阐释和评价了“第三条道路”的首创者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福利思想,这些思想包括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政府的权力重组、社会包容与排斥问题、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来对教育和人力资本发展加大投入等理念。再次在实践方面,本文主要以英国工党的实践为例,具体阐述英国布莱尔政府在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教育、特殊群体福利政策等方面的社会制度改革并简要评析了英国社会福利实践的成效。然后通过借鉴英国社会福利思想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建议与对策。最后得出结论,政府应协调与市场发展的平衡,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完善法律保障等方面来为保证市场的良性发展,从而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平衡的发展与完善。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投资型国家,包容性社会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 study on the third-waysocial welfare thought and implication to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of ChinaDou Zhaoheng(BasicPrinciples Of Marxism)Directed by Li ShaolinABSTRACTAfter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hinese social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Underthis premise,the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socialsecurity system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hina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It has been thha"y years since China’S reformand openmg up,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made a series ofgood results,but due to some historical problems and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thesocialsecurity system of our country stillexist many aspects need to be improved.The social welfare thought of”The Third Road”is a new way forthe western socialwelfare state out of the welfare crisis and the reform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o ourcountry can ge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The Third Road”socialwelfare thought inthe western social welfare system reform at that time,some of them are selected for reference,which is suitable for our country’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elfareideology.These selective references can provide new ideas forthe reformof China’S socialsecurity system,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as soon as possible to achieve theChinese nation"s great rq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to provide referenceFirstly,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welfare thought contained in thetheory of”The Third Road”.and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of the“The Third Road”welfarethought.Secondly,it gives a detailed expla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The Third Road”’Soriginalfounder Anthony Giddens’thoughts of social welfare.These ideas include the unity ofrights and obligations,the power of the government restructuring,socialinclusion andexclusion,the establishment of a”socialinvestment country”to education and human capitalII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evelopment investment and other ideas.Thirdly,this paper takes the practice of the BritishLabour Party as an example,specifically elaborates the British Blair government’S policies inhealth care,pension,unemployment insurance,education,special social welfare and otheraspects,and gives a brief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ritish socialwelfare practiceFourthly,by referring to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reformof socialwelfare thoughtin the United Kingdom,it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the constructionof socialsecurity system in China.Finally,it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balance coordination and market development,adopted a series ofmeasures such as increaseof human resources investment,improve the legalprot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to ensuremarket benign development,SO as to get 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socialsecurity system of our country.Key Words:the third way,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ocialinvestment Country,inclusive societyIII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论⋯⋯⋯⋯⋯⋯⋯⋯⋯⋯⋯⋯⋯⋯⋯⋯⋯⋯⋯⋯⋯⋯⋯⋯⋯⋯11.1选题的意义和目的⋯⋯⋯⋯⋯⋯⋯⋯⋯⋯⋯⋯⋯⋯⋯⋯⋯⋯⋯⋯⋯⋯⋯⋯⋯⋯⋯⋯⋯11.2国内外研究现状⋯⋯⋯⋯⋯⋯⋯⋯⋯⋯⋯⋯⋯⋯⋯⋯⋯⋯⋯⋯⋯⋯⋯⋯⋯⋯⋯⋯⋯⋯11.3写作思路及方法⋯⋯⋯⋯⋯⋯⋯⋯⋯⋯⋯⋯⋯⋯⋯⋯⋯⋯⋯⋯⋯⋯⋯⋯⋯⋯⋯⋯⋯⋯4第二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背景⋯⋯⋯⋯⋯⋯⋯⋯⋯⋯.52.1失业问题的影响⋯⋯⋯⋯⋯⋯⋯⋯⋯⋯⋯⋯⋯⋯⋯⋯⋯⋯⋯⋯⋯⋯⋯⋯⋯⋯⋯⋯⋯⋯52.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一52.3传统福利制度的危机⋯⋯⋯⋯⋯⋯⋯⋯⋯⋯⋯⋯⋯⋯⋯⋯⋯⋯⋯⋯⋯⋯⋯⋯⋯⋯⋯一6第三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83.1权责统一⋯⋯⋯⋯⋯⋯⋯⋯⋯⋯⋯⋯⋯⋯⋯⋯⋯⋯⋯⋯⋯⋯⋯⋯⋯⋯⋯⋯⋯⋯⋯⋯⋯83.2包容性社会⋯⋯⋯⋯⋯⋯⋯⋯⋯⋯⋯⋯⋯⋯⋯⋯⋯⋯⋯⋯⋯⋯⋯⋯⋯⋯⋯⋯⋯⋯⋯⋯83.3政府权力重组⋯⋯⋯⋯⋯⋯⋯⋯⋯⋯⋯⋯⋯⋯⋯⋯⋯⋯⋯⋯⋯⋯⋯⋯⋯⋯⋯一93.4“准市场化”⋯⋯⋯⋯⋯⋯⋯⋯⋯⋯⋯⋯⋯⋯⋯⋯⋯⋯⋯⋯⋯⋯⋯⋯⋯⋯⋯⋯⋯⋯.1O3.5“社会投资型”国家⋯⋯⋯⋯⋯⋯⋯⋯⋯⋯⋯⋯⋯⋯⋯⋯⋯⋯⋯⋯⋯⋯⋯⋯⋯⋯⋯ll第四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践⋯.以英国为例⋯⋯⋯⋯⋯..144.1养老保障制度改革⋯⋯⋯⋯⋯⋯⋯⋯⋯⋯⋯⋯⋯⋯⋯⋯⋯⋯⋯⋯⋯⋯⋯⋯⋯⋯⋯⋯144.2医疗保障制度改革⋯⋯⋯⋯⋯⋯⋯⋯⋯⋯⋯⋯⋯⋯⋯⋯⋯⋯⋯⋯⋯⋯⋯⋯⋯⋯⋯⋯154.3失业保障制度改革⋯⋯⋯⋯⋯⋯⋯⋯⋯⋯⋯⋯⋯⋯⋯⋯⋯⋯⋯⋯⋯⋯⋯⋯⋯⋯⋯⋯164.4教育制度改革⋯⋯⋯⋯⋯⋯⋯⋯⋯⋯⋯⋯⋯⋯⋯⋯⋯⋯⋯⋯⋯⋯⋯⋯⋯⋯⋯⋯⋯⋯.174.5特殊群体福利政策改革⋯⋯⋯⋯⋯⋯⋯⋯⋯⋯⋯⋯⋯⋯⋯⋯⋯⋯⋯⋯⋯⋯⋯⋯⋯⋯184.6社会保障法制体系改革⋯⋯⋯⋯⋯⋯⋯⋯⋯⋯⋯⋯⋯⋯⋯⋯⋯⋯⋯⋯⋯⋯⋯⋯⋯⋯19第五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实践成效⋯⋯⋯⋯⋯⋯⋯⋯⋯⋯.20IV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1公民责任意识和自主。陆得到加强⋯⋯⋯⋯⋯⋯⋯⋯⋯⋯⋯⋯⋯⋯⋯⋯⋯⋯⋯⋯⋯⋯205.2社会压力得到缓解⋯⋯⋯⋯⋯⋯⋯⋯⋯⋯⋯⋯⋯⋯⋯⋯⋯⋯⋯⋯⋯⋯⋯⋯⋯⋯⋯⋯205.3社会公平与效率得到兼顾⋯⋯⋯⋯⋯⋯⋯⋯⋯⋯⋯⋯⋯⋯⋯⋯⋯⋯⋯⋯⋯⋯⋯⋯⋯20第六章“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216.1坚持政府主导,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l6.2推动市场的作用⋯⋯⋯⋯⋯⋯⋯⋯⋯⋯⋯⋯⋯⋯⋯⋯⋯⋯⋯⋯⋯⋯⋯⋯⋯⋯⋯⋯⋯226.3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入⋯⋯⋯⋯⋯⋯⋯⋯⋯⋯⋯⋯⋯⋯⋯⋯⋯⋯⋯⋯⋯⋯⋯⋯⋯⋯.246.4建立公民监管机制⋯⋯⋯⋯⋯⋯⋯⋯⋯⋯⋯⋯⋯⋯⋯⋯⋯⋯⋯⋯⋯⋯⋯⋯⋯⋯⋯⋯246.5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完善⋯⋯⋯⋯⋯⋯⋯⋯⋯⋯⋯⋯⋯⋯⋯⋯⋯⋯⋯⋯⋯⋯⋯25参考文献⋯⋯⋯⋯⋯⋯⋯⋯⋯⋯⋯⋯⋯⋯⋯⋯⋯⋯⋯⋯⋯⋯⋯⋯⋯⋯28致谢⋯⋯⋯⋯⋯⋯⋯⋯⋯⋯⋯⋯⋯⋯⋯⋯⋯⋯⋯⋯⋯⋯⋯⋯⋯⋯⋯⋯3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一32V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经有了稳步的发展,各种社会保制度日趋成熟。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及诸多尚未理顺的基本关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存着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由于国家财政压力导致的财政投入不足,缺乏完整的立法和统一的管理方法、社会保障资金储备不足,筹集相对困难,社会保障对象不够宽泛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在这种局面下,我们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适合我国国情与时代发展的一些列改革措施来对我国目前还存在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进行完善与发展。“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着重提出了国家与市场的间的关系,国家在对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进行适当干预的前提下,将更多的社会福利项目推入到市场当中,使两者之间能够做到相互协调,这样可使社会各个力量都能够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中来,并注重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和教育的大力投入,这些思想都能为当时西方福利国家遇到困境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法与思路。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总结“第三条道路”所蕴含的社会福利思想在西方福利国家的实践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从而借鉴与应用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但是,由于基本国情不同,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存在特殊性,社会保障体制与理念亦存在着诸多差异,我们不可以照搬“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在西方国家的各项政策制度,但是我们可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选择性的借鉴“第三条道路”中所蕴含的社会保障理念,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早日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I.2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将从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如何将其中的内容运用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发展中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支持和赞扬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的学者认高度评价了吉登斯积极社会福利思想,认为该思想具有清晰的思路与框架,还有这及其具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如:臧秀玲在其文章中指出,安东尼.吉登斯明确提出,应该建立积极社会福利模式替代传统消极福利模式。积极社会福利具体思想为:多元化的社会福利投入、权利与责任统一、不同社会群体福利需求多元化;福利制度由权力型向责任型转变;注重人力投资,机会平等,建立社会投资型福利国家【-】。为福利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小约瑟夫·尼耶称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是充满新洞见的盛宴【2】。威尔.赫认为吉登斯第三条道路中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对布莱尔政治前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一次重要而且影响深远的政治参与。西方学者还认为,国家的基本职能中应该包括对特殊群体及弱势群体的保护,但前提是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职能能够高效率的运作下。罗德利克和索罗斯指出,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给全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动力造成阻碍和失业问题的凸显,二是国家税收大幅削减。吉登斯则认为,“福利国家可以被看作一个风险管理体系,而不仅仅是在富人和穷人之间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或者控制穷人的一条途径”,“它基本上是一个社会或集体保险体系”。今天,必须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重新安排,“在安全和风险之间实现平衡,因为在当今世界上,风险的性质正在改变【3]。”但事实是,“福利国家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步伐,以便覆盖那些新型的风险,比如与技术变迁、社会排斥或者不断增加的单亲家庭有关的风险。其间的脱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福利所涵盖的风险并不符合需要,另一种是受到福利保护的群体本不是应予保护的[4】。”英国在布莱尔政府时期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了“...

篇二:论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条道路的破产及启示

ppt课件

 国民党于1946 年7 月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决议》,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和平民主运动进行血腥镇压。李公朴 ﹑ 闻一多均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昆明民主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他们坚决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赞成共产党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与和平民主建国的主张,多次呼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因此被国民党特务列入黑名单。

 1946 年7 月11 日晚,李公朴与夫人外出,10 时许回家路经青云街学院坡,被保密局昆明站特别行动组特工用美制无声手枪击伤,子弹由后腰射入于腹部穿出,因失血过多于次日凌晨5 时逝世,临终时大骂“无耻”,高呼“我为民主而死!” 7 月15 日上午,闻一多赴云南大学致公堂参加李公朴死难经过报告会,一出家门便被特务跟踪。会上,闻一多揭露了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作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下午,又往《民主周刊》社举行记者招待会,表明了反独裁 ﹑ 反内战的严正态度。会后,与长子闻立鹤返回西南联大西仓坡宿舍,距家门不远处,被尾随而来的第二组特工用美式冲锋枪扫射,身中八弹当场殉难。

 李公朴 2 ppt课件

 1. 抗战胜利后中国存在的政治主张

 2. 中间路线的发展历程

 3. 第三条道路幻灭的原因

 3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中间路线 的出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人提出“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这是中间路线观点在中国最早的出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之一邓演达,一方面反对蒋介石、汪精卫在南京建立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政权,另一方面也不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间路线观点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9 ppt课件

 由于阶级和认识上的局限性,他们也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学说,不赞成将来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幻想建立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1941 年他们建立了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政治团体 (1944 年改组易名为中国民主同盟) ) ,成为当时中间路线的代表。他们发表了自己的政纲,同国民党顽固派的独裁投降政策进行斗争,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政策也不完全赞成。

 10 ppt课件

 纲领路线 ① 坚持中华民族独立,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恢复领土主权的完整,反对中途妥协。

 ② 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权。

 ③ 实行民主政治,尊重思想学术自由,保护合法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④ 实行两院制和三权分立制。具体主张是:国会是代表人民行使主权的最高机关;国家最高行政机构采取内阁制,对众议院负责;司法独立,不受行政和军事的干涉。

 ⑤ 实行人民普选制度。

 ⑥ 实行有限制的私有制度,国家确认人民的私有财产,而银行、交通、矿业、森林、水利、动力、公用事业及其有独占性的企业, , 一律以公营为原则, , 其他一切企业,均可由私人经营。

 11 ppt课件

 中间路线在当时提出的原因

 他们认为当时的形势是国民党不能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共产党不能用武力推翻国民党,这似乎为实行中间路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12 ppt课件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的原因

 1. 军事力量 弱 2. 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 3. 国民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迫害 13 ppt课件

 国民党军事力量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军事力 量强大。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为 430万人,其中陆军200万人, 特种兵36万人,非正规部队74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勤机关和院校101万人。

 14 ppt课件

 共产党军事力量 中共部队总数约为127 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 万人,计有24 个纵队(师)、11 个旅,地方部队66 万人。另有炮兵1 个旅,14 个团,17个营,38 个连,没有海军和空军。

 15 ppt课件

 民主党派的力量 民主同盟是一个赤手空拳的组织,他们连“一支枪也没有”,并且不打算有,他们的凭借是言论、出版,而这样的武器也早已被蒋介石没收了。

 —— 新华社在为民盟被解散而发表的评论节选 16 ppt课件

 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也被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所遏制;本国的自然经济与统治者是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成长的内因。这些条件使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与外国资本主义一样强大的经济力量。

 17 ppt课件

 国民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迫害 李公朴 闻一多 18 ppt课件

 中共中央的唁电 李公朴牺牲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唁电:" " 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 " 19 ppt课件

 谈谈我们的看法

 20 ppt课件

 谢谢大家

 21 ppt课件

篇三:论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条道路的破产及启示

战争时期第三条道路最终幻灭的原因

 李闻血案

 国民党于 1946 年7 7 月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决议》,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和平民主运动进行血腥镇压。李公朴 ﹑ 闻一多均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昆明民主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他们坚决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赞成共产党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与和平民主建国的主张,多次呼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因此被国民党特务列入黑名单。

 1946 年7 7 月 11 日晚,李公朴与夫人外出, 10 时许回家路经青云街学院坡,被保密局昆明站特别行动组特工用美制无声手枪击伤,子弹由后腰射入于腹部穿出,因失血过多于次日凌晨5 5 时逝世,临终时大骂“ 无耻 ” ,高呼 “ 我为民主而死!

 ”

 7 7 月 15 日上午,闻一多赴云南大学致公堂参加李公朴死难经过报告会,一出家门便被特务跟踪。会上,闻一多揭露了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作了著名的 “ 最后一次的讲演 ” 。下午,又往《民主周刊》社举行记者招待会,表明了反独裁 ﹑ 反内战的严正态度。会后,与长子闻立鹤返回西南联大西仓坡宿舍,距家门不远处,被尾随而来的第二组特工用美式冲锋枪扫射,身中八弹当场殉难。

 李公朴

 1. 抗战胜利后中国存在的政治主张

 2. 中间路线的发展历程

 3. 第三条道路幻灭的原因

 抗战胜利后中国存在的政治主张

 1. 共产党

 2. 国民党

 3. 各民主党派

 国民党建国方案

 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 , 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

 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 裁统治 , 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

 共产党建国方案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 阶级 , 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 产阶级 , 要建立一个无产阶 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 并且经过人民共和国 , 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

 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中间路线

 民族资产阶级是指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系较少的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

 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其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间路线的主张:旧民主主义

 政治上:

 “ 必须实现美英式的民主政治 ” ,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

 经济上:

 “ 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 ” ,但不容许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实行方法:和平的改良道路

 提倡方案: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间路线 的出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人提出“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这是中间路线观点在中国最早的出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之一邓演达,一方面反对蒋介石、汪精卫在南京建立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政权,另一方面也不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间路线观点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中间路线的发展 由于阶级和认识上的局限性,他们也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学说,不赞成将来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幻想建立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1941 年他们建立了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政治团体 (1944 年改组易名为中国民主同盟) ) ,成为当时中间路线的代表。他们发表了自己的政纲,同国民党顽固派的独裁投降政策进行斗争,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政策也不完全赞成。

 纲领路线

 ① 坚持中华民族独立,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恢复领土主权的完整,反对中途妥协。

 ② 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权。

 ③ 实行民主政治,尊重思想学术自由,保护合法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④ 实行两院制和三权分立制。具体主张是:国会是代表人民行使主权的最高机关;国家最高行政机构采取内阁制,对众议院负责;司法独立,不受行政和军事的干涉。

 ⑤ 实行人民普选制度。

 ⑥ 实行有限制的私有制度,国家确认人民的私有财产,而银行、交通、矿业、森林、水利、动力、公用事业及其有独占性的企业, , 一律以公营为原则, , 其他一切企业,均可由私人经营。

 中间路线在当时提出的原因

 他们认为当时的形势是国民党不能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共产党不能用武力推翻国民党,这似乎为实行中间路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的原因

 1 1. . 军事力量 弱

 2. 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

 3. 国民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迫害

 国民党军事力量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军事力 量强大。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为 430万人,其中陆军200万人, 特种兵36万人,非正规部队74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勤机关和院校101万人。

 共产党军事力量

 中共部队总数约为 127 万人,其中野战部队 61 万人,计有 24 个纵队(师)、 11 个旅,地方部队 66 万人。另有炮兵1 1 个旅, 14 个团, 17个营, 38 个连,没有海军和空军。

 民主党派的力量

 民主同盟是一个赤手空拳的组织,他们连 “ 一支枪也没有 ” ,并且不打算有,他们的凭借是言论、出版,而这样的武器也早已被蒋介石没收了。

 —— 新华社在为民盟被解散而发表的评论节选

 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也被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所遏制;本国的自然经济与统治者是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成长的内因。这些条件使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与外国资本主义一样强大的经济力量。

 国民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迫害

 李公朴

 闻一多

 中共中央的唁电

 李公朴牺牲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联名发表唁电:" " 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 "

 谈谈我们的看法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论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条道路的破产及启示 解放战争 第三条 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