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10篇

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10篇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第26卷第3期20I1年10月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 TIBETUNIVERSITY V01.26No.30e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10篇,供大家参考。

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10篇

篇一: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26卷 第3 期 20 I1 年 10 月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 L OF

 TIBET UNIV ER SITY

 V 01. 26 No. 3 0 e1. 20 11

 浅析我国少数民族期刊事业 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马多尚

 :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 北京 100080) 摘要 :

 少数民族期刊是我 国文化 出版物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民族工作的重要 内容。少数 民族期刊经 历了萌芽期、 成长期、 发展期的发展过程, 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在培养少数民族文化新人、 繁荣母语 创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

 但是, 少数民族期刊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和困境。

 文章认为, 提高少数民族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必 须坚持改革和创新, 强化质量和责任, 加强期刊编辑的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

 少数 民族 ; 期刊; 发展状况 ; 提升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G237.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5— 5738( 201

 1)03— 029— 07 期刊是定期 出版 的刊物 , 包括学术性期刊和大 众性期刊两大类。

 具体可分为:

 学术理论类 、 工作指 导类 、 时事政治类、 文学艺术类 、 综合生活文化类 、

 教学辅导类 、 信息文摘类 。期刊具有交流、 存储 、 评 价、 教育等功能。少数民族文字期刊是指各少数 民 族或 民族地 区及 民族文化研究机构和 民族高校编 辑 的以汉字或少数 民族文字编辑、 出版、 发行 的各 种刊物 , 其内容主要是反映各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 地区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发展状况 。据统计, 截至上 世纪末,我 国共 出版各类少数民族期干 lJ近 600 种。

 少数民族期刊的发展经历 了不 同的历史时期 , 呈现 出不 同的发展特点, 了解各类少数 民族期刊的特点 及作用有助于我们研究少数民族并开发利用新的 少数 民族期刊。

 一、 少数民族期刊的沿革 根据少数民族期刊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我 们将其历史沿革依次划分为萌芽期、 成长期和发展 期。

 (一) 萌芽期 我 国少数民族期刊事业起步较晚。据 白润生、

 史桂玲等学者考证,我国最早的少数民族刊物, 是 于 1909 年 由延吉教育会创办的朝鲜文 《 月报》 。20 世纪初叶, 我 国少数 民族期刊仅有两种 , 一种 是由 新 疆省官报 局 出版 的 《 新 疆公报》( 三 日刊) , 从 1914 年 9 月到 1926 年 12 月共出版 237 期 。另一 种是甘肃省 兰州边声周报社出版的《 边声周报》 , 该 刊 1918 年 8 月创刊 , 1919 年停刊。1910 年 3 月新 疆伊犁革命党人创办的 ((伊犁 白话报》 , 为了适应在 少数民族中进行革命宣传的需要,该报用汉、满、

 蒙、 维四种文字出版, 而且维文版用的是当时在新 疆的维吾尔族 、 哈萨克族、 乌孜别克族、 塔塔尔族等 通用的察合台文字 , 成为辛亥革命时唯一一份用少 数民族文字编印的革命派报纸。

 它不仅宣传一般的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 而且十分注意向少数民族同胞 收稿日期:

 2011一 O 7— 23 作者简介:

 马多尚, 男, 藏族, 青海乐都人,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文化、 翻译理论、 编辑学。

 一29—

 码多尚:

 浅析我国少数民族期刊事业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灌输 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在 动 卜 , 新军【 {] 加入同盟会 的 L] 益增 多, 当地少数 民 铁也积檄支持 命 , 新勰地区的革命形势有 了很快 的发腱 。

 ) 成 长测 时至 20 纪 2O年代 , 少数民族期刊虽然出版 了 一些通 俗 物 , 但仍然诵指 呵数, 只有 l4 种, 可 以说:

 琏 一 鳞半爪 ,

 成规模 , 而且断断续续 , 出出停 停 。

 如只出版 1期就停刊的有 1922 年创办的《 民族 杂志》 , 1923 年创办的 《 蒙藏 专门学校 月刊》 , 1929 年出版的《 蒙古留下学生会会刊》 。这些刊物 , 都是 那 一段J力史时期的匆匆“ 过客 ”, 旋办旋停, 寿命很 短。

 还没来得及留 r"{-t‘么影响, 就 已经销声匿迹 了。

 当然,出有相对稳定的:

 FJj物,譬如 1924 年创办的 《 边事》 , 1926 年~, J t= lJ 的《 中国回教学会 月报》 , 1929 年创刊的 ((边政》 、 《 新疆省政府公报》 、 《 西藏班禅驻 京办事处月报》(南京) 、 《 蒙藏委员会公报》 、 《 蒙藏 月刊》 、 《 蒙藏旬TI J)) 等杂志 。

 30 年代 , 在内外狼烟 四起 、 战事频仍、 生灵涂 炭的情况 。

 F ,编辑出版少数民族刊物 困难重重, 举 步维艰。文化 出版机构膳无定所 , 多数期刊社屡屡 迁移 , 多半期 刊成 了一刊两地甚至多地 出版 , 而且 出版无期, 时出时停 。

 这一 ‘ 时期大约出版 了 40 种少 数民族期刊, 其中持续时间较长 的, 是 中山文化教 育馆研究部 族 问题研 究室编辑出版 的不定期刊 物《 民族学研究集刊》 , 1936 年 5 月创刊, 直至 1948 年停刊。虽说此刊较有影响,但仍数易出版地, 上 海、 长沙、 重庆 , 辗转不定。再如 中央政治学校蒙臧 学校边声月刊社出版的 (勉 声》( 月刊) , 1928 年创 刊于湖南芷江 , 第 2 期刊物就移至重庆出版 。还有 《 边事研究》(月刊) ( 1934 至 1942 年) 也经历 了南 京 至重庆 的迁移 过程 。此 外 , 《 西夏研 究》(1931

 年) 、 《 康藏前锋》 ( 1933 年) 、 《 边疆半月刊》 ( 1936) 、

 《 西 南边陲》(1938 年) 、 《 新疆青年》(1939 年) 等。

 云 南边疆文化教育用品供应社出版的《 边疆文化》 (不 定期刊物) 1934 年 lO月创刊,出版 3 期均为油印 本 , 能保存至今, 可算是民族期刊中的凤毛麟角了。

 1941 年 由金 陵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所 编辑 出版 的 《 边疆研究论从》 , 从它创刊到 1948 年八年间, 总共 出了 3 期, 可 以说是我 国民族期刊史上 出版周期最 长的刊物了。

 40 年代初 , 中华大地仍然硝烟弥漫 , 民族解放 运动 如火如茶, 少数民族期刊 的编辑出版无法步入 正常轨道, 出版数量基本维持在 30 年代的水平, 没 犁 白话报》 的宣传鼓 一3r)一 有什 么发展 , 只有 《 新疆女儿》 、 《 内蒙古周报》 、 《 西 康妇女》 、 《 JIl康建 设》 、 《 西康统计》 、 《 康藏研 究》 、

 《 边政公报》 、 《 边疆》 、 《 回协》 、 《 新蒙》 、 《 边疆研 究》

 等 41 种刊物 。

 1947 年 5 月 1

 内蒙古 自治政府成立 以后 ,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 我国历史上第一份由人民政 府 自己创办的 《 内蒙古 自治政府公报》 ( 不定期刊 物) , 终于在 1948 年 7 月 10 日, 以崭新 的姿态, 在 内蒙古创刊 了。卷头语 ((1949 年我们 的任 务》由云 泽 (-6 兰夫) 撰写 , 1948 年 出版 l一6 期, 1949 年 初 更名为《 内蒙政报》(月刊) , 后又改称为 《 内蒙古政 报》 。应该说, 此刊的出版发行, 在当时起到了鼓舞 民众、 关爱百姓 、 启迪思想、 传播进步言论的积极作 用。该报是从建国前一直跨越至建 国后 60 年代的 唯一份少数 民族刊物, 是民族刊物中的珍品。

 1914 年至新 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 ,少数 民族 期刊总共出版 了 97 种 , 年均两种 , 可谓东鳞西爪 ,

 少得可怜。这些刊物大多用汉文出版, 个别用汉蒙 两种文字出版, 多数期刊限于当时条件 , 纸质极差,

 有的一期用几种纸质, 印刷质量 也非常粗糙 , 流传 至今 的风毛麟角 , 为数不多, 但这些刊物仍不失其 价值,成为我们研究 20 世纪上半叶民族问题的第 一一手材料, 今天从这些旧刊物 中仍能挖掘出有价值 的信息。

 (三) 发展期 解放后民族期刊取得 了长足发展。

 据国家民委 经济司编撰的 《 中国民族统计年鉴 1996)) 资料表 明 , 1952 年 、 1957 年 、 1962 年 、 1965 年 、 1970 年 、

 1975 年、 1978 年、 1980 年至 1993 年 间,全国少数 民族文 字 杂 志 累计 出版 1754 种 , 1. 5229 亿 册 。

 1978 年至 1993 年 民族 自治 地方 期 刊 累计 出版 4930 种, 10. 63816 亿册。

 上述数字表明,党 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 国少数 民族期刊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 除原有的 政治性和文学、 文艺性报刊外 , 一些紧跟 时代 的科 技 、 经济期刊相继 问世 ,如北京的 《 中国藏学》 、 西 藏 的《 西藏研究》 、 青海的 《 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 、

 新疆的《 乖 斗 学与技术》 、 《 新疆社会经济》 、 宁夏的《 市 场经济研究》 、 内蒙的《 内蒙古畜牧业》 、 《 内蒙古信 息》 、 广西的 《 三月三》 、 《 广西 民族报》 等 , 这些 刊物 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 它们为民族地区 的发展起到了智囊、 参谋、 助手的作用 。与此同时 ,

 以我国各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的藏学、蒙古学、 满 学、 突厥学、 布依学、 瑶学、 壮学、 纳西学等研究也形

 马多尚:

 浅析我国少数民族期刊事业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成 了相当规模, 创办 了专 门研究 民族学的期刊。如 《 中国藏学》 、 《 蒙古学研究》 、 旷 西 民族研 究》 等。

 这 些表 明, 新形势下的少数 民族期刊已走向紧扣时代 脉搏、 注重自身“ 特色”发展的良性轨道。

 全 国各 民族 高校学报更是集 中反 映了民族研 究领域的新成果、 新动态, 极具科研和专业水准 。

 50 多种学报包括中央、 省、 市和地、 市、 州、 盟级乃至 县、 旗级院校的多级刊物, 遍布于北京、 辽宁、 西藏、

 青海、 新疆、 宁夏、 四川、 云南、 广西、 贵州等全国各 地 。

 如《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

 《 西藏大学学报》 、 《 青海 民族大学学报》 、 《 :

 内蒙古大 学学报》 、 《 宁夏大学学报》 、 《 西南 民族大学学报》 、

 《 四川 民族大学学报》 、 《 中南 民族大学学报》 、 矧匕 方 民族大学学报》 、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 《 广西 民族 大 学学报》 、 《 延边 大学 学报》 、 《 大连 民族学 院学 报》 、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 《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 报》 、 《 黔南民族师专学搠 等不胜枚举。

 有关部门从各类少数民族期刊中, 科学严格地 评估筛选出核心期刊 2O余种, 如《 世界民族》 、 《 民

 族研究》 、 《 中国藏学》 、 《 中央民族大学学:版) 、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 《 西藏大学学报》 、 《 广西 民族大学学报》 、 《 贵州民族研究》 等。

 核心期刊中刊 登的大量学术性、系统性和探索性较强的论文 , 将 我国民族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可以说, 随着 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 我国少数民族:

 朗刊数量 与日俱增, 种类齐全, 质量渐高。

 民族期刊与其他期 刊比翼齐飞, 交相辉映, 为传承、 积累和弘扬民族文 化, 传播人类文明, 促进 民族地区的科学文化发展 ,

 建设和谐社会发挥 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服》 (哲社 二、 少数民族期刊的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期刊民族特色鲜明,内容丰富,

 风格独特 , 印刷精美, 装帧悦 目, 形式多样 , 具体来 讲有如下几个特 点。

 (一) 同一期刊用多种文字 出版 。

 如《 民族画报》

 (月刊) 用汉 、 蒙、 藏、 维、 哈、 朝六种文字 出版 , 在 国 内外拥有众多读者。((求是文选》(双月刊) 原用六种 文字 出版, 1995 年改为四种文字 出版 。《 民族团结》

 (双刊) 用五种文字出版, 《 半月谈》 用三种文字。原 《 红旗》 杂志也用六种文字, 从 1981 第 l 3 期一律改 为《 红旗文选》 , 仍用六种文字 出版 。四川省十佳期 刊《 民族》 (月刊)用汉、 藏、 彝三种文字出版。

 广西的 仨 月三》 杂志用壮、 汉两种文字 出版 。

 (二) 一种刊物包含多种文字。

 如由国家民族事 务委员会主管、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主办的少数民 族语文翻译学术期刊 《 民族翻译》 (季刊) , 是以汉文 形式出版 的少数 民族语文翻译学术期刊, 它所刊载 的绝大多数论文的例句和引文, 分别用汉 、 蒙、 藏 、

 维、 哈、 朝、 彝、 壮等八种不 同民族文字, 其别具一格 的个性特征, 在国内外也是不多见的。

 (三) 相同内容期刊多种文字出版。

 因文字不同

 而封面各异的刊物如《 人民画报》 用汉、 藏两种文字 出版 。《 新疆画 用汉、 维、 哈三种文字 出版。还有 刊物相同、 内容不同、 文字也不同的期刊如《 新疆畜 牧业》 (季刊) 用汉、 蒙、 维、 哈四种文字出版。《 语言 与翻译》(季刊) 用汉、 维、 哈、 柯四种文字出版。

 (四) 汉文民族期刊刊名用 多种民族文字对照。

 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 民族文学》 (月刊) , 其封面 用汉、 蒙、 藏、 维、 哈、 朝六种文字 印刷 。

 《 民族教育研 究》(季刊) 封面用汉 、 蒙、 藏 、 维 、 壮五种 文字 。《 红 河》 (双月刊) 封面用汉 、 彝两种文字。

 《 原野》(季刊) 封面用汉 、 藏两种文字 。《 满语研究》(双月刊) 封面 用汉满两种文字 。

 (五) 少数 民族文字 出版期刊刊名用少数 民族 原文音译。如蒙文:

 《 鸿嘎兽》(鸿雁) 、 《 阿拉腾文都 苏》(金根) 、 《 潮洛漾》(启明星) 、 《 赫丽齐得》(边防 军) 、 《 纳荷芽》 (幼苗) 。藏文:

 《 章恰尔》 (甘露) 、 《 达 赛尔》 (月光) 。维文:

 《 美拉斯》 (遗产) 、 《 天尔塔格》

 (天 山) 。哈文:

 《 木拉》(遗产) 。朝文:

 《 道拉吉》(桔 梗) 等等。另外, 少数民族文字期刊, 根据其文字特 有的书写规律, 有由上而下竖排如蒙文, 有从右往 左横排如维文、 哈文、 塔塔尔文、 柯文, 有从左往右 横排如藏文、 朝文、 彝文、 壮文。

 它们版式独特, 装帧 各异 , 特点鲜明, 与众不 同, 别具风采。

 我 国的少数 民族期刊成为一种独特 的出版现 象, 其睿智的 内容组构、 优美的形式特征、 准确 的市 ...

篇二: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4

 - 堡

 窒

 尽墨 《 福州晚报》 增发 澳大利亚专版 E l 前, 由《 福州晚报》 与澳大利亚 华文媒介《 大洋E l 报》 合作创办的《 今 日

 福州·澳大利亚专版》正式出版。这是 《 福州 1晚报》 的第五个海外版, 也是福州 1

 市报纸媒体首次直接面向澳大利亚华 人读者直接提供信息, 《 大洋 E l 报》 将在 每周三以 1个版报道福州的信息。

 《 大洋日报》是澳洲最有影响力 的华文媒体之一 。

 是墨尔本唯一原创 中文E l 报 .在墨尔本 150 家华人店铺 与 380 多家当地书报店同时发行 . 日

 发行量达 8 万份 . 2012 年开始在澳洲 主流超市沃尔伍斯上架发售。截至 目

 前, 《 福f J、 J、 1晚报》每周出版 12 个海外 版 . 其中马来西亚版每周 8 个版 . 美国 版、 英国版 、 印尼版、 澳大利亚版每周 各 1个版 , 周发行量达 40 多万份 。

 世纪华文推 出报刊 品牌影响力评估系统 近 日. 我国首例纸媒网络二次传 播研 究项 目系统—— “C C MC 中国 报刊品牌影响力”评估系统 与研究项 目在京发 布 该评估 系统与研究项 目 . 是世 纪华 文 (C CM C ) 针对 当前 纸媒转型特殊时期背景 下的新 型媒 体大数据分析产品 据介绍.该产品根据纸媒在互联 网、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现状, 通过互联 网软件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工具. 广泛获 取数据源 , 对纸媒在互联 网、 移动互联 网领域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进行全 面统计和科学分析 , 形成纸媒品牌影响 力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和研究分析报告。

 “2014 · 中国记忆” 直播活动启动 El 前 . “2014· 中国记忆——我记 忆中家乡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大型媒 体行动在京启动。央视科教频道将和 央视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等十个 网站联合制作“2014·中国记忆”节 目.

 并于 6 月 14 日中国文化遗产 日。在央 视科教频道进行两小时大型直播。

 在制作阶段 . 各网站派记者与科 教频道编导共同拍摄节 目素材 . 同时 针对不同主题展开讨论 ; 在播出阶段 ,

 主持人用触摸调阅的方式 . 与手机和 网络用户实时互动 . 各网站制作的相 关节 目和互动话题作 为重要节 目内 容在电视上播出 中国文化网络 电视 启动 内蒙古试点 近 日. 在内蒙古 自治区包头市召 开的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 点现场工作会上 . 文化部启动了中国 文化网络电视在 内蒙古的试点 试点启动后 .中国文化网络 电 视将开始进入内蒙古 15 万户家庭 .

 上 线 节 目 1000 个共 500 小 时 :同时 通过安装中国文化 网络 电视互动播 出终端设备. 将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 数字资源 节 目送入内蒙古各级文化 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蒙古包等服务 点 。为做好内蒙古试点工作, 文化部 全 国公共文化发 展中,D ,DH工制作 了 批适合牧区群众观看的蒙语节 目.

 首批特别推出 300 个高清节 目。

 受到 当地百姓和文化工作者的热烈欢迎 一中国青年网新增 “ 青年观察”板块 近 日, 中国青年 网首页正式改版 上线 . 这是自2Ol 1年 11 月28 日中国 青年网和 中国共青团网融合改版上 线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改版。

 新版首页按照内容的重要性 、 更 新频率依次从左上向右下设置栏 目.

 增加对搜索引擎 的友好度 。

 新增了站 内搜索和站外搜索功能。同时对内容 设置进行了大胆调整. 新增设“青年观 察”板块 . 集中推出与广大青少年切身 利益相关的原创报道。

 湖北 日报开拓新 闻

 出版大数据工程 近 日. 在第 十届 中 国 (深圳 ) 国际 文化产业博览会上 . 湖北 日报传媒集 团旗下新媒体集 团与武汉理工大学 旗下数 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签署协 议 . 合作开展 “新闻出版大数据服务 中心建设示范工程” .为新闻出版业 大数据应用探路 。

 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工程有限 公司成功研制的亿蝶系统 . 是中国第一 个全系列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数字出版 系统。公司董事长刘永坚说 . 本次合作 项 目将基于大数据应用. 建设以亿蝶系 统为核心的媒体数据中心. 为湖北日报 传媒集团旗下媒体搭建新闻素材 、 读者 习惯分析 、 传播效率分析、 新闻产品分 析等各类数据库。今后. 用户和读者将 能够享受到更加符合个人阅读习惯、 更 具有个性化的新闻资讯服务 藏 文出版 网络初步形成 日前. 西藏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 开新闻发布会宣布 :

 一个门类齐全、 布 局合理 、 比例协调的藏文出版 网络已 初步形成。

 全区共有西藏人民出版社 、

 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 西藏音像出版 社 、雪域音像电子出版社 4家出版单 位 .年均 出版藏 文 图书 300 多种 、 200 多万册:

 共有藏文报纸 l O种 、 藏文期 刊 14 种 . 2o13 年 出 版 藏 文 报 纸 2803. 09 万份 、 藏文期刊 40. 42万册。

 在出版方面 ,深入挖掘藏文出版 资源 , 策划推出一大批主题鲜明、 形式 多样的藏文精品力作 :坚持政治家办 报办刊 , 弘扬主旋律 、 传播正能量 , 推 出一系列符合“三贴近” 要求 、 具有较 强吸弓 1 力和感染力的宣传报道 在发 行方面 . 大力推进各类书店建设 . 全区 国有、 民营图书发行网点已发展到 300 多家.优先保证了各类优秀藏文图书 第一时间发行到基层。(温锡明辑) 责任编辑 :

 吕俊 平

篇三: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科版       总第   期本刊同址锨聊          四川藏区藏传佛教的基本特杨嘉铭占   摘要 佛教从西藏较早传入四川藏区主要有三个史证石渠“卓玛拉康”的修建、毗卢遮那在四川藏区的弘法、公元  世纪末在邓柯一带形成了一个康区佛法弘传中心。四川藏区的藏传佛教古老教派的影响较大传承较盛藏传佛教教派齐全共融共存包容性强涌现了一批著名活佛和教派创始人各教派与历代中央政府的联系紧密一些寺庙和僧人有爱国传统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篇章。 关键词 四   藏区藏传佛教基本特点康区佛法中心包容性转世活佛爱国传统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杨嘉铭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研究员。四川成都     公元 世纪具有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之后佛教正式从中原汉地、印度和尼泊尔传人吐蕃。至此在雪域高原由本土滋生的宗教——苯教一统民众精神信仰的格局被打破佛、苯之间此消彼长既相互排斥、斗争又相互吸纳共融并存。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不仅在西藏站稳了脚跟而且逐步完成了本土化的历程。学术界普遍认为大约在公元  一  世纪具有西藏特色的佛教——藏传佛教业已形成。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苯教的佛教化也在这个时期大抵完成。佛、苯向西藏以外的其他藏区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早期随同吐蕃时期的军事扩张而传播一是藏族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以后的文化认同与传播。前者达到的范围是有限的、局部的后者则是广泛的、全方位的。自佛教传人藏地以来至今的    多年之中由于地理区位、政治制度、人文生态环境差异使得各个藏区的佛教乃至苯教尽管在法源、教理、教义上与西藏是一致的但也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各自的特点。本文就四川藏区的藏传佛教特点试作如下探讨。一、四川藏区是我国藏传佛教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佛教从西藏较早传人四川藏区有以下三个史证。 一 石渠“卓玛拉康”的修建公元 世纪松赞干布在世时期为弘扬佛法分别在拉萨修建了大、小昭寺。据《西藏王臣记》记载大昭寺在初建时期“白天所修建筑物晚间即遭鬼神捣毁”。“公主依据中原《八十五种行算观察法》来细推观察而知道雪域西藏的地形俨若罗刹魔女仰卧的形状。娥塘湖恰是罗刹女的心脏红铁山好似罗刹女心骨的形状。所幸湖的上面已决定奉安释迦牟尼佛像而红山顶上已建筑有王宫来作镇压。”除此而外为彻底镇伏罗刹女还须在其四肢及肢体各关节部分建寺共计 座史书中分别称之为“四茹四寺、四厌胜寺和四再厌胜寺”。《西藏王臣记》中所记“在魔女的左掌心上建康隆塘度母寺”①这个度母寺就是文书中所说的“四再厌胜寺”中的一座即今天人们所称的座落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洛须镇的“卓玛拉康”。该寺现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   年笔者到洛须考察时还目睹了寺庙了珍藏的早期主供的度母佛像。应当说卓玛拉康的修建时代与拉萨的大、小昭寺是同一时代属我国藏区最早建立的佛殿之一是公元 世纪佛教传人四川藏区的见证。 二 毗卢遮那②在四川藏区的弘法公元 世纪中后期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分别迎请印度高僧寂护和莲花生入藏弘传佛法并建立了西藏首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桑耶寺。该寺首批出家并有较高造诣的 位高僧中的毗卢遮那由于各种原因被赞普赤松德赞流放。在流放途中他沿途弘扬早期宁玛派佛法后来在川西的嘉绒藏区落脚在今丹巴、马尔康、金川一带弘法并在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马尔康松岗地方创建了首座宁玛派寺庙——直波罗尔伍寺。在嘉绒著名的墨尔多神山、马尔康等地留下了他一些修行弘法的圣迹。他的高徒玉扎宁波也成为名扬雪域的宁玛派高僧。宁玛派形成后在康区形成较大的宗教势力和影响应当说与毗卢遮那早期在四川藏区的弘法是密不可分的。 万方数据

  藏传佛教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     总第   期 三 公元  世纪末在邓柯一带形成了一个康区佛法弘传中心公元 世纪中叶吐蕃最后一代赞普朗达玛灭佛吐蕃核心地区的佛教势力遭受到严重打击。在此之时一些佛教僧人便离开卫藏去到了阿里和多康边地继续进行佛教的弘传活动。后来卫藏的佛教再度从阿里和多康传人在历史上分别称之为“上路弘法”和“下路弘法”。其中“下路弘法”的核心人物是藏绕赛、钥格迥、玛尔释迦牟尼及其著名弟子公巴铙赛等。其中心在青海的玛珑和丹底一带。除此而外及至公元  世纪后半期在邓柯一带也形成一个佛教复兴活动的中心其核心人物为弥底。“在公元  世纪后有一个兼通梵文和藏文的尼泊尔译师名叫烈如孜。他到印度去请了两位佛教大师到西藏来。这两位大师一个叫茶拉仁瓦一个叫弥底。烈如孜到西藏后得了一场暴病就死了这两位印度大师一不会藏语二不了解情况流落在西藏……弥底在后藏达纳地方靠给别人牧羊为生。后来有一个西藏译师索南坚赞遇到他发现这个人是一位佛教大师就把他请到曼垅地方向他学习佛法。后来弥底学会了藏语文来到康区在丹垅塘地方讲经传教并且从事翻译。……由于弥底的努力在康区也形成了一个讲授佛学的小中心。”          笔者    年在石渠洛须的考察中听到当地群众把他们打的一种“擦擦”叫做“弥底擦擦”据说这种“擦擦”是弥底大师所传下来的故名。在洛须境内的丹达村和俄巴纳村之间还有一处摩崖石刻当地人称“照阿娜姆石刻”。据传为文成公主进藏时途经此地所刻。经过初步考证笔者认为这处摩崖石刻应为公元  世纪至  世纪时期的作品。也就是说应是弥底在这一带地方弘传佛教并形成一个中心之后所刻。“照阿娜姆”石刻之图像并非仙女而是泽巴麦、先乃日和夏拉多吉三位菩萨在该石刻旁的一段藏文题刻中还提到法王赤松德赞。应当说这处摩崖石刻是丹垅塘早期佛法兴起之后的一个见证 。二、古老教派的影响较大传承较盛 一 苯教在四川藏区的势力和影响苯教是雪域高原最古老的宗教对藏传佛教有深刻影响。它传人四川藏区后一直十分兴盛。尽管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曾遭到一些重创但在四川藏区的影响十分深远。据一些藏、汉文献介绍四川藏区的苯教历史十分悠久。有学者说今阿坝藏区的苯教在公元 世纪就已经传人其中代表性的寺庙是萄象寺和雍忠拉顶寺。笔者比较倾向于公元 世纪中叶以后吐蕃东渐时期传人苯教的说法。苯教在四川藏区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核心地区。一个是以今德格丁钦寺为核心的康北地区包括德格、白玉、石渠、甘孜、新龙等雅砻江上游广大地区。另一个是以金川雍忠拉顶寺为中心的嘉绒地区包括今丹巴、马尔康、金川、小金等地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就有“第二象雄”之称。 世纪以来藏传佛教的各教派兴起并逐渐向四川藏区拓展苯教受到一定的挤压并在明崇祯年间和清乾隆年问受到重创但时到今日其寺庙数量仍然不少位居全国五省 区 藏区首位。据有关资料披露作为苯教发祥地的西藏现有苯教寺庙  多座而四川藏区的苯教寺庙据    年统计为   座。在四川藏区内苯教寺庙的数量仅次于宁玛派。在现存的苯教寺庙中也还有一些较为有影响的寺庙诸如今甘孜州境内的丁钦寺、满金寺、益西寺和阿坝州境内的芍象寺、昌都寺、尕米寺、阿西象藏寺等。 二 宁玛派在四川藏区的势力和影响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最早形成的教派它在四川藏区的发展远远超过西藏时至当代其寺庙所占比例在各教派中排在首位并对西藏东部地区青海、甘肃藏区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前已述及宁玛派早期密法在四川藏区的传播。学术界一般认为“直到十一世纪有所谓‘三素尔’的素尔家族的三个人出来才建立寺院并有了一定规模的活动宁玛派作为一个教派来说到这一时期才算形成。”【   聃”公元    年噶当巴・德西协巴在今白玉县河坡境内创建了康区最负盛名的宁玛派寺庙——呷拖寺。呷拖寺的建立确立了宁玛派在四川藏区的地位并成为宁玛派在四川藏区弘传的根据地。及至清初随着竹庆、白玉、协庆三座著名宁玛派寺庙的建立宁玛派在四川藏区的发展势头达到高潮。不仅四川藏区其他宁玛派寺庙大都成为上述四座寺庙的分寺就是在西藏东部、青海和甘肃的宁玛派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上述四座寺庙的影响——或是一些寺庙直接成为其分寺或是教法源于它们。在四川藏区各教派中宁玛派寺庙最多。据    年统计表明宁玛派寺庙为   座占四川藏区藏传佛教寺庙 含苯教寺庙在内 总数的  位居首位是格鲁派寺庙总数的   倍。在雪域高原 座宁玛派大寺——西藏的敏珠林寺、多吉扎寺、四川的呷拖寺、竹庆寺、白玉寺和协庆寺中四川藏区就占了 座。三、藏传佛教教派齐全。和睦相处。包容性强四川藏区不仅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和苯教一应俱全而且还是目前仅存的小教派——觉囊派的核心地区。在西藏历史上藏传佛教除四大教派外还产生过噶当派、觉宇派、希解派、觉囊派、夏鲁派、郭扎派等小教派。其中的一些小教派后来融入到其他教派之中一些小教派则逐渐消失惟 万方数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     总第   期本刊  址    船    删 一幸存的觉囊派在今西藏已不复存在但却在川、青藏区得以保存。据  世纪  年代统计表明在川、青藏区共有觉囊派寺庙  座。其中  座寺庙在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壤塘、马尔康、阿坝 县境内另外 座寺庙分布在紧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北部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境内的觉囊派寺庙在宗教上均隶属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中壤塘寺。④中壤塘寺是川、青藏区觉囊派的中心。在历史上四川藏区藏传佛教寺庙中常常有某一个教派改宗另一个教派的现象。但总体看来各教派和睦相处的状况是主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德格历来曾是康区最显赫的土司一。德格土司倡导各教派和睦相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在家庙的选择上。德格土司家族从元代起就已崇奉萨迦派但在萨迦派的更庆寺外还选择了在当地和其他地区都十分有影响的宁玛派寺庙呷拖、白玉、竹庆 座大寺和噶举派八邦寺作为自己的家庙。   康北“霍尔十三寺”的首座寺庙在德格的建立。“为进一步扩大格鲁派的势力和影响五世达赖于公元    年遣其弟子曲吉・昂翁彭措 赴康区发展黄教昂翁彭措次年即到达德格在德格土司根嘎彭措的支持下在中扎柯主持修建了康北地区的第一座格鲁派寺庙——更沙寺并亲自担任该寺庙的主持成为更沙寺第一代曲吉活佛。更沙寺建成后在清代获得一些发展先后在土司辖区建起了十多座规模不等名义上属更沙寺的分寺的格鲁派寺     ’康北地区之所以能够较为顺利地建立起“霍尔十三寺”与德格土司的支持分不开。“霍尔十三寺”中的甘孜寺、大金寺、寿宁寺、觉日寺、灵雀寺等寺庙后来均成为康北的著名大寺。  德格印经院无门户之见。德格印经院始建于公元    年是我国藏区的三大印经院之一。它之所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除了管理、印刷质量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典籍的选择、编辑、印刷上不分宗派。所刻印的诸多典籍中除了“五明”学科俱全外藏传佛教各教派包括苯教在内的经典名著尽收其中。就著作者而言也没有亲疏之分无论其属于哪个教派只要有价值、有水平均收录刻印。无怪乎德格印经院有“雪山下藏族文化宝库”的美誉。在德格印经院的殿堂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除了佛、菩萨外将各教派的创始人或著名高僧共奉于殿堂内。这就是德格土司所倡导的各教派共存共融的一个明明白白的昭示。   德格地区的“无教派运动”。  世纪中叶以降央・钦则旺波活佛为主要倡导者由贡珠・云丹嘉措活佛当理论大师曲吉・德钦林巴为主要活动家在德格地区发动了“不分教派运动”。这一运动“带有明显的大佛教复兴色彩它...

篇四: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16·5 期高等教育目前,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藏族大学生进入内地民族高校或其他院校学习的人数逐渐增多,其中西藏民族大学的藏族大学生人数最为集中。学校毕业的藏族大学生绝大多数通过自治区公务员考试回到西藏工作,成为西藏地区新型藏汉双语人才。笔者在西藏民大执教多年,从多年的汉语教学实践和长期的课堂观察,发现藏族大学生在四年大学学习期间,汉语口语能力普遍有所提升,而读、写能力偏低。其母语 — —藏语的能力有萎缩现象;英语水平测试及格率偏低。藏族大学生在语言能力上的低学业成就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的就业、考研、晋升职称等现实问题。因而,评价藏族大学生语言能力的现状,总结其语言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其语言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藏族大学生汉语写作存在的问题汉语写作涉及词汇、语法、文体、谋篇布局等多个方面,汉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实质上就是汉语水平的总体提高。为了对藏族大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真实状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笔者课题组选取了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14 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 班的藏族大学生在2014-2015第一学期写作课的所有课程作业作为调查材料,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藏族大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策略和途径。目的是分析他们的汉语能力提升情况。文学院 14 级汉本 2 班共 40人,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这40人中有4人母语为汉语,文字表述比较流畅,不在我们的考察之列,其余36人的母语都是藏语,汉语是其第二语言,他们基本上是初次来到内地,是我们重点考察的对象。他们的写作课作业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活手册,每人写了4篇,分别以月记的形式,对自己入学以来每个月的学习生活(包括军训)及思想状况做了总结记录。第二部分是每个月的读书笔记。阅读的内容有外国名著,如《简爱》、 《老人与海》等;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如《平凡的世界》、 《人生》等;也有文摘期刊,如《意林》、 《格言》等。由于藏族大学生汉语文言文的基础薄弱,因此选择阅读汉语古典名著的学生甚少,仅有一个人写的是《三国演义》的读后感。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字问题别字多。如:*①不带手机像丢了个魂似的招急。*②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一定不能抵头。*③这就是我读《童年》这遍文章的感悟。*④不管怎样,我还是尽力去解决,及时让我的生活添一道风彩。*⑤现在的我只想做三件事,不想挂科,早点回家,见见那藏族大学生汉语写作能力分析— — —以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藏族大学生为例◆王宝红· · 41

 西藏教育许久为见的人。上例中, “招急、抵头、这遍、风彩、为见”分别应改为“着急、低头、这篇、风采、未见”。类似的别字很多,如把作家“茅盾”写成“矛盾”、 “彼此”写成“比此”、“决心”写成“绝心”、 “敬佩”写成“敬配”、 “换位”写成“互位”、 “表链”写成“表键”、 “值班”写成“直班”、“骗人”写成“偏人”、“保证”写成“保障”、“艰苦”写成“限苦”、“巨大”写成“具大”、“已经”写成“以经”、“金奖券”写成“金奖卷”、“殖民地”写成“值民地”、 “精神不振”写成“精神不震”,等等。使用不规范的汉字。如:“学习不是为了隐在心头,而是去发挥自己的使力。”又如:

 “一路上收 点点滴滴的欢笑。”其中的“藏”写作“ ”。这个用字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 “藏”字笔画繁多,书写时为图省便,很多人习惯写成“ ”,这是需要规范的。此外,由于藏语和汉语书面语所用的标点符号系统各自不同,因而也存在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如句中的停顿处,顿号、逗号使用分不清,著作、文章名称不加书名号等。(二)词汇问题因不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而导致误用。如:*①将婚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无疑是个聪慧的选择。*②作品中描写了傲慢的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③其实他不是没有话说,只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话语,该说多少次感谢,才能把自己想说的,带着情绪的说出来。*④她与文章中的另一位主人翠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⑤讲述的是主人翁阿廖沙·彼什科夫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⑥结果悲催的事偏偏赤裸裸的发生。例①“聪慧”是名词,当改为形容词“聪明”。例②“偏见”是名词,被当作形容词来用。例③“带着情绪”的“情绪”指不正当或不愉快的情感,根据文意,这里指的是感激之情,应改为“感情”。例④⑤“主人”、 “主人翁”当改为“主人公”。

 “主人公”是文艺作品中的主角, “主人翁”是对主人的尊称,与“客人”相对。例⑥“赤裸裸”比喻无所遮饰和掩盖,一般不用作状语。词语搭配不当。如:*①我们出了门就应该知道外面并不是天堂,人就得闯世事。*②通过这些画面,艺术地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城市风云,也间接的当时革命发展时缭乱的中国社会风貌。*③这本书汇集了社会上有良好反响的戏剧作品,这些作品的选材料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④被桌上的东西给吸引了眼球。*⑤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私自翻阅别人隐私,本身就是一种犯罪。例①与“闯”搭配的宾语应是“世界”,与宾语“世事”搭配的动词应是“经历”。例②“缭乱”与“社会风貌”不搭,可改为“混乱”,同时去掉“风貌”。此外,“间接的”后面缺少动词,可加上“反映了”,表达才能趋于完整。例③应删去“料”。

 “选材料”的“选”是单音动词,与之搭配的应该是单音名词。

 “选材”是指选择适用的材料或素材。例④“吸引”的语义指向是句子的主语,“眼球”是冗赘成分,应删去。例⑤“隐私”是抽象名词,与其前动词“翻阅”不搭,可改为“私人物品”。生造词语。如:*①我父亲非常严教我。*②吴荪甫的性格特征是精明强干,有雄心敢冒险是一个铁人物。*③人也变得精神不震,郁郁不闷,苍老了很多。例①是把“严厉的教导”压缩为双音节而生造的词。例②是把“钢铁般的人物”压缩之后而生造的词语。例③“郁郁不· · 42

 2016·5 期高等教育闷”是把“郁郁寡欢”与“闷闷不乐”搅在一起而生造的词语。(三)语法问题词性的乱用。如:*①人生在世,有几个朋友能为自己。*②对自己来说上藏文辅导课是一种自豪。*③从始到终自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④为了别忘记自己九年里学习过的藏文和更进一步地学习藏文,我参加了义务藏文社团。①②③例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与反身代词“自己”的用法区分不清,因而成为病句。例④的失误原因是区分不清否定副词“别”、 “不”的用法。量词的使用不够准确。如:*①开始真心对待每一位人。*②我旁边的一位人写得很多。这么热的天每天都喝四五六个饮料。*③而我觉得在这篇书中写的最好的是主人公的情感纠结。*④今天是一种特殊的日子,这次的生日也是我们来到大学的日子里过的第一次的一个生日。例①②量词“位”不通俗,改为“个”最好。例③“篇”是文章的量词,著作应该使用量词“本”或“部”。例④“一种”与“日子”不搭,应改为“一个”。助词“的”、 “地”、 “得”的用法区分不清。如:*①结束军训期间,我看见教官默默的哭了。*②课堂上讲的内容连一个都听不懂,但慢慢的习惯了老师讲课的节奏。*③他们都长的比我胖很多很多*④教官开心的合不开嘴,就一直夸我们,再接再砺。汉语助词“的”连接的是定语与中心语, “地”连接的是状语与中心语, “得”连接的是中心语与补语。上述4例的问题在于,该用“地”、 “得”的地方,都用了“的”。句子成分残缺。如:*①这篇文章是高尔基。*②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海伦凯勒的创作。*③《变形记》是奥地利的弗兰茨·卡夫卡著。*④《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要的一部长篇。*⑤在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很难得到幸福。*⑥大学的课堂不知老师在讲什么,一节课教几十页根本赶不上老师。例①主语中心成分残缺,“这篇文章”后应补出中心语“的作者”。例②“著名的”缺乏中心语“作家”。例③“奥地利的”后可补上中心语“作家”, “著”是动词,前面应加上助词“所”,才能与主语一致。例④宾语“长篇”缺乏中心语,应补上“小说”。例⑤“时代”前的修饰语缺失, “的”字的位置用错。例⑥两个分句的主语前后牵连。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 “在大学的课堂上,我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老师一节课教几十页,我根本赶不上老师。”乱用关联词语。如:*①它们长的虽然很凶的样子,但它们的内心永远是邪恶而黑色的。*②读完这本书,我很佩服奥斯丁,不为她细腻生动的笔触,仅是整本书宣传了对婚姻的爱情的自我自由地大胆的追求,以及无处不在的女权主义以及讽刺反对儿戏婚姻,金钱婚姻的思想,也让我感慨万分。例①前后两分句意义上之间没有转折的意味, “虽然……但”使用不恰当,可删去。例②关联词语“不……仅是”不搭配,可换为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而且”。虚词乱用。如:*①便拿着筷子惊讶的表情看着德拉。*②今天是国庆节,学校特地放我们五天假了。例①缺少介词,应该在“惊讶的表情”前加上介词“用”。例· · 43

 西藏教育②句尾助词“了”的位置有误,应放在动词“放”之后。一些固定句式误用。如:*①有些从正面赞颂好人好事好风尚的,也有些从反面抨击种种社会不良现象的。*②可是由于大家目标不一致就把去西安的计划泡汤了。例①“是……的”格式使用不当,应该在两个分句的“有些”后加上系动词“是”,以与句尾的“的”相呼应。例②把字句误用,可改为“就把去西安的计划给泡汤了”。句式杂糅。如:*①那时心里一阵失落渐渐由然而生。*②我看了这本书对我的收益匪浅。例①“心里一阵失落渐渐由然而生”是“心里一阵失落”与“一阵失落感油然而生”夹杂在了一起。例②是“我看了这本书”与“这本书对我受益匪浅”杂糅在了一起。定语后置的现象较多。如:*①我和同学玩了一个飞上空中的一个,我们在傍边看人家,感觉很可怕的那种。*②大学里没有人催你做一件事,天天重复的那种。上面2例中“……的那种”为后置定语成分,是对前面主语的进一步说明。根据我们多年的观察,这种现象不仅见于书面语,在他们的口语表述中也经常出现。除了词汇、语法方面的失误之外,学生对于如何调遣词句,如何谋篇布局等这些写作技巧的掌握,也相对贫乏,这个问题也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汉语写作质量。原因:汉语的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在词汇方面,对词义的把握不够准确,对同义词的用法容易混淆。在语法方面,对于实词的词性、虚词的用法把握不准。在写结构简单的句子时一般不会出错,写结构稍微复杂点的长句,特别是主干成分带上若干修饰语时,多数句子结构写不完整,常常出现句子成分残缺或前后句相互牵连的问题。其次,母语的干扰,也是导致学生汉语写作出现失误的一个因素。对策:对于教师而言,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摸清学生的汉语基础水平和程度,调整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从学生的生活记录中我们也了解到,他们的汉语听说能力也有些问题:听的方面,由于教师课堂讲授的信息量大,学生跟不上,听不懂也记不住教学内容;说的方面,他们初次置身于汉语言的环境,加上藏语也存在方言现象,来自不同藏区的学生,他们之间还不能够用藏语交流。一些来自农牧区的学生,自小说母语,虽说以前也学了汉语,但是很少使用,现在要用汉语进行交流,感觉说汉语别扭,一时也说不出口,就不说或尽量少说。多数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汉语水平不够好,但是他们希望在四年大学里学好汉语,也能够交一些汉族朋友,提高自己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打好专业方面的语言基础。从学生角度而言,要加强汉语阅读。教师可以为他们推荐合适的汉语读物,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汉语的词语、句型和篇章结构等知识,培养语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汉语视野和知识面,从而提高汉语分析和理解能力。总之,只要积累了丰富的汉语词汇,打下扎实的汉语语法知识的基础,大量阅读汉语读物,就能切实有效地提升藏族大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本文为[基金项目]国家语委科研项目:

 “藏族大学生语言 能 力 调 查 研 究 ”(编 号 :YB125-140)阶段成果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责任编辑:张暇· · 44

篇五: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摘要:虽然中国经济改革和制度转型是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农村到城市、由体制外到体制内的改革方式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效率的改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过去30 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近几年来,随着种种原因,已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通货紧缩或膨胀的现象。导致经济低迷和经济危机,既有经济周期和盲目投资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消费能力下降。心理倾向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疲软、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导致的出口下降这些原因,也有经济体制软件落后及经济体制硬件结构的不合理使得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民众预期收入上升的措施相互配套、刺激广大民众的消费需求的同时,采用各种刺激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的投资热情及扩大外贸出口等措施尽量给予人们经济自主权,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解决经济低迷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经济持续性长久发展。

  目录:一、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困境1、生产过剩和开工不足2、国企低效和过企亏损3、财政赤字与银行呆帐4、工人下岗和失业严重5、收入下降与需求疲软二、当前经济低迷和宏观调控政策失灵的原因1、经济周期低谷的进入以及盲目投资导致了生产能力的过剩2、对未来收支的担忧导致了当前需求疲软3A 经济体制基础软件的落后与经济体制硬件结构的不合理三、对策1、为了提高人们的消费热情和解决内需疲软的问题,要尽快解决 广大民众对“生、老、病、居、教”费用的后顾之忧的问题,从而解 决消费者信心不足的问题2、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生产萧条问题,要调动非国有企业的 投资热情及放宽民营和私有经济的限制3、为了解决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外贸出口下降的问题4、为了提高人们对市场化改革的认同感和政府的威信,从现在起加大打击贪污腐败的力度四、建议1、刺激经济要从经济体制转型及经济制度建设方面着手,要加快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大量减少政府部门干预经济活动的程度2、要解决好经济社会基础软件部分的落后问题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3、要保持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和法规的权威性参考文献《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 关键字:经济、改革、转型、增长、发展、效率、消费、周期、亏损、下岗、失业、生产、过剩、收入、贸易、调整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

 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

 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 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谋”才能参在点子上,“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勤政为民

 办公室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监督部门。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破解“官僚主义”,依靠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工作中,要力戒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老爷”做派,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养成问计于民的好习惯。

 二是勇于解难事。务实从严,是每个党员干部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要戒除贪图淫逸、讲求舒适、怕吃苦、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不良作风,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到为官一任,作为一方。

 三是简化办事程序。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尽最大可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办事速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勤俭从政,效率为先。

 四是接受监督。联系群众更要相信群众,加强民主更要多听民声。工作中时时处处应该考虑到群众利益,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工作开展得更有人气和活力。

 (三)艰苦奋斗

  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要结合“治治病”的要求,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边学边查边整改,对照镜子,深挖思想根源,净化心灵,摒弃享乐主义,坚持艰苦奋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面貌赢取人民群众信任。

 (四)廉洁自律 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群众本色不能变,群众情怀不能淡。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净化思想、洗涤灵魂、增强党性、明确航向。在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锻造健全和谐的心理状态、

篇六: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绪

 论 ··························································································································1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1 二、研究现状·············································································································2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8 四、创新之处·············································································································8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9 第一章

 时局与学术:民国报刊中涌现大量涉藏文章的背景 ··············· 11 第一节

  边疆危机背景下西藏地位凸显 ································································ 11 一、英、俄势力对西藏的入侵············································································ 11 二、辛亥革命后日趋复杂的西藏形势与汉藏关系 ············································14 第二节

  边疆研究及藏学研究的发展 ····································································15 一、边疆研究的发展····························································································15 二、藏学研究的发展····························································································18 第二章

 文本呈现:民国报刊中所见内地人眼中的西藏 ························21 第一节

  政治问题····································································································21 一、关于“西藏问题”的讨论················································································21 二、关于“第三次康藏纠纷”的讨论 ····································································24 三、关于“黄慕松专使入藏致祭达赖喇嘛”的讨论·············································26 第二节

  社会经济····································································································29 一、落后的农业 ···································································································29 二、种类繁多的贸易品························································································31 三、急待开发的交通····························································································32 四、其他经济印象 ·······························································································34 第三节

  风俗习惯····································································································36

  一、等级划分明显的服饰····················································································36 二、糌粑、肉类与茶叶的组合············································································37 三、解释众多的一妻多夫制················································································38 四、带有宗教色彩的医病方式············································································39 五、异于汉地的葬俗····························································································40 六、哈达是连接彼此的纽带················································································41 第四节

  教育问题····································································································42 一、西藏教育现状 ·······························································································43 二、西藏教育存在的问题····················································································44 三、推进西藏教育发展的建议············································································44 第三章

 思考与讨论:解读民国报刊中内地人的西藏印象 ···················47 第一节

 民国报刊中“内地人”的构成及身份分析···················································47 一、政府官员 ·······································································································47 二、人文学者 ·······································································································50 三、其他···············································································································51 第二节

  关于内地人西藏印象的民族学思考·························································52 一、中国“内部的他者”························································································52 二、国族观影响下内地人对西藏的认同····························································54 结

 语 ························································································································57 参考文献 ···················································································································59 致

 谢 ························································································································71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3

 绪

 论

 1绪

 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民国初年,西藏的局势不断恶化,英国势力渗透到西藏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图谋策划“西藏独立”。同时,西藏与康区等地也是纠纷不断,汉藏关系处于极为紧张的状态。在内忧外患的情势下,西藏问题成为全社会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这一时期,虽然内地与西藏交通往来不便,但是仍有大量内地人士关注西藏,从而各种介绍西藏、研究西藏的著作如汗牛充栋,其中以国内报刊居多。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各类报刊上发表有关西藏的文章约有三千余篇,其中以《边疆通讯》、《边事研究》、《边政公论》、《东方杂志》、《康导月刊》、《康藏前锋》、《蒙藏旬刊》、《新亚细亚》等报刊为主,集中刊登了有关西藏的报道、评论、介绍等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人文地理、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这些文章不仅能使我们反观出民国边疆危机之下内地人对西藏及西藏相关问题所秉持的态度,同时也真实地反映出民国时期内地人对西藏的总体认识与看法。

 有鉴于此,本文以民国报...

篇七: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期刊与学术评价239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及发展对策张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沈阳

 110023)摘

  要

  依据可获性、科学及合理性等原则选取相关指标,指出选取指标的原因并赋予其相应权重,从而构建国内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针对我国高校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特点,提出发展对策,为完善我国高校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

  社会科学

  学术期刊

  高校

  评价体系1

 引言学术期刊是一种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常涉及某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或者相关技术。学术期刊展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成果,并起到了公示的作用,其内容主要以原创研究、综述文章、书评等形式的文章为主,有别于科普和应用型文章。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等级可分为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双核心期刊等,内容包括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语言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体育学、统计学、心理学、人文、经济地理、环境科学等学科。目前高校作为国家科研和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与研究所有所不同的是,它一般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高校学术期刊作为承载高校科研成果的载体和高校学术的输出窗口,在学术创新与交流、学科建设以及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基金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课题(B2013-4-3);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课题(W2013025);辽宁省社科联基金资助课题(2014lslktdziwx-4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数字出版专项重点基金资助课题(SZ01-05)。作者简介 : 张璐(1985—),女,硕士,编辑。E-mail:350555813@qq.com。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科技期刊发展路径 : 第十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2402

 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2.1

 期刊被引用次数期刊被引用次数指期刊版面刊载出来的论文在统计源中,其来源期刊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一本期刊被引用的次数反映了其创刊以来在学术方面的影响力,是对本期刊中论文获得的客观的、具体的响应,可以被用来衡量本期刊在某个学科领域的实际的、长期的学术方面的影响力。期刊被引用次数可以分为三个指标,即本学科被引用次数、被引用总次数以及其他期刊引用的次数。本学科被引用次数是指在统计源制定的某一学科中的论文在本期刊中被引用的次数,它是用来衡量本期刊在某一制定的学科领域中的学术影响能力;被引用总次数,其含义基本与期刊被引用次数相同;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是指本期刊中发表的论文被统计源中的其他期刊引用的总次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本期刊的自引因素,从而规避了一些期刊通过自引方式来增加本刊的引用数据,为非统计源中的其他期刊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2-5] 。2.2

 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是指本期刊在指定的某一年份或某段时间以及期刊来源范围内,发表的论文在此范围内被引用的数量与其在此段时间内发表论文的数量之比。抑或是理解为某一期刊在此段时间内发表的论文平均在其统计时间内的篇被引率。它最早是由 E·加菲尔德在 1955 年提出的,指的是其获得的客观反映度,是衡量一个期刊重要程度的宏观测度指标。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则说明本期刊在加强学术交流与促进科研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越大。2.3

 即年指数即年指数指的是当年本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与本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之比,即本期刊上发表论文平均在当年的均被引用率;反映了一类期刊的被引用的速度;是用来评价一类期刊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即该期刊是否正位于此类期刊学术的前沿,是否已经被此类刊物的读者和学术界关注。因此,如果一类学科中的多数期刊全部的即年指数较高的话,可以说明此类学科一定属于发展速度快,并且在学术界发展活跃的一类学科,此类学科中的学者对一些热点问题相当关注。即年指标可分为三个下级指标:一般类的即年指数、某一学科领域的即年指数以及其他期刊引用的即年指数。

 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2412.4

 期刊被引用广度期刊被引用广度指的是本期刊在一段统计年中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期刊种类,即引用本刊论文的其他刊物数量。它可以衡量一类期刊其所发表论文对于其他期刊的影响度。如果一类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数量越多,则说明其影响程度越广。当然,被引用广度作为期刊的评价指标之一,在某种角度反映了该期刊在该学术范围的影响能力。一般学科的综合类期刊在此学科内较其他专业性期刊被引广度更大。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其统计的期刊种类多的学科,被引用广度相对较大。因此,在分析比较某一学科领域内某一期刊的被引用广度时,应该更加注重该期刊对其他学科领域期刊的影响程度。2.5

 二次文献转载二次文献转载指的是在我国的几个重要二次文献中某一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全文转载数量的统计。一般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数据作为二次文献计量指标,即《新华文摘》(来源: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刊复印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来源:上海师范大学)。这四个刊物作为学术界公认的权威综合类刊物,主要以刊载与转载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重要科研成果,同时反映各类学科中的未来发展走向与现在发展动态为主。因此,它们对于某一期刊的全文转载数量统计可以充分反映各类期刊对于某一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及此类学科的学术发展趋势的关注度。这个指标的设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可以考察某一期刊影响程度,是对其他评价指标的补充。当作者看到二次文献的全文转载之后,他们往往在引用这类论文时标注的是其二次文献的来源,并不是原先刊物的来源,这对于作者的二次文献引起的被引用数的丢失不免也是一种补偿。3

 发展对策3.1

 对于刊发的论文质量严要求学术期刊刊发的论文质量直接影响着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对于发表原创的论文和高质量的前沿性论文的学术期刊,其学术影响力较大。因此,必须将学术发展作为第一源动力,提高其标准,加强学术创新水平,对于人情关系稿学会说“不”,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该学术期刊的名誉受损。此外,应该尽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一些基金项目资助的前沿性学科热点课题论文,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资助基金项目等,这样可以有效交流一些国家以及政府关注并急于解决的实效性前沿问题。参考文献部分往往是文章最容易忽视的,它是反映此篇论文吸收相关学术信息能力以及掌握此类学科学术交流内容的关键因素。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是学术期刊的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科技期刊发展路径 : 第十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242编辑水平的重要体现。如果缺少参考文献抑或是参考文献引用不够准确,都严重影响着期刊的质量。因此,对于期刊刊发论文的质量要严要求,加强作者的规范意识,注重参考文献标注的准确性。3.2

 专题栏目设置要合理对于一本学术期刊来说,其专题栏目的策划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栏目作为一本学术期刊的对外窗口,其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学术期刊的整体形象和整体质量。学术期刊栏目的定位一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准确而前沿,能够依据办刊宗旨,在体现其特色的同时,刊发学术理论界中的焦点和前沿性问题。打造专栏的特色是很多学术期刊的不二之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期刊专业水平,还可以规避雷同类期刊,全面促进学术期刊整体质量提高。3.3

 提高期刊编辑的专业水平期刊编辑作为学术期刊的质量保证,是期刊论文的把关者,其水平直接影响着该刊物的论文质量和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对于期刊编辑的专业水平已经不是仅仅局限于以往的论文中语序、语病、错别字、标点符号等的校对,而是增加了其信息捕捉能力、数字化时代的接受能力等新要求。因此,全面提高学术期刊专业水平是影响期刊走向和专业的又一法宝,我们应该组织编辑人员对于一些前沿性编辑技术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与期刊共进退[6-8] 。3.4

 控制载文量,缩短出版时滞一本学术期刊,要正确看待其载文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较高的载文量并不代表着较高的影响因子,相反的,一些高载文量的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反而很低,这是因为期刊过于追求刊发论文的数量,而并不注意其质量,过于追求学术期刊涉猎的广度,而忽略了其精度。往往一些字数多且篇幅长的文章,有可能其被引用频率更低。因此,一本学术期刊不应该过于追求数量和广度,反而应该更加注意深度与精度[9-10] 。一篇文章的发表要经过多个程序,如作者投稿—收稿—复制比检测—匿名处理后送外审—退修—待发表—校对—排版等一系列流程,因此其出版周期会相对较长,如果流程中的某一环节延长,无疑会为文章发表带来时滞。时滞会大大削弱文章观点的创新性,其涵盖的信息与可实践性会大打折扣,这样就失去了其发表的真正价值与意义,从而影响刊发此篇文章的学术期刊的学术时效性以及作者对此学术期刊的信任和读者的研读兴趣。因而,学术期刊要完善出版流程和期刊管理制度,争取缩短出版时间以及网载速度,从根本上规避文章的出版时滞。

 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243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 . 学术期刊 [EB/OL].[2014-09-05]http://baike.baidu.com/view/848379.htm-fr=aladdin.[2]田林 . 从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看提高社科学术期刊质量的途径 [J]. 出版发行研究,2011(12):62-64.[3]冯春明,郑松涛 . 对学术期刊评价问题的再思考 [J]. 河北学刊,2008,28(6):247-249.[4]苏新宁 . 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J]. 东岳论丛,2008,29(1):35-42.[5]王靖,翁淳光,肖廷超 . 专业 OA 期刊的影响力分析 [J]. 科技管理研究,2010,(4):41-43.[6]刘淑杰,徐影,于涌 . 核心期刊与影响因子概述 [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 (3):38-40.[7]李燕萍 . 基于期刊的引用认同和引证图像研究 [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2):49-52.[8]杜建,张纷 . 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基于医学领域某一细分学科的视角 [J].评价与管理,2010,(4):77-79.[9]李玉玲,陈祥君,李惠 . 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模糊综合评价 [J]. 情报科学,2009,(12):57-60.[10]秦长江 . 人文学科引文数据在不同引文数据库中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J]. 新世纪图书馆,2010,(6):12-15.

篇八: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社科院 2015 年下半年科研成果公布表 序号 作者(课题主持人或主要负责人)

 职称 部门 成果名称 出版、刊发单位 出版、刊发时间 成果形式 备注 1 白玛朗杰

 院领导 西藏百年史研究(上、中、下册)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年 8 月 编著 总编 2 白玛朗杰

 院领导 西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贡献 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15 年 8 月 编著 主编 3 白玛朗杰

 院领导 西藏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和藏学事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写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建院 30 周年 西藏研究 2015 年第 4 期 论文 与车明怀合作 4 白玛朗杰

 院领导 “一带一路”将使西藏旅游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西藏日报 2015 年 9 月 30 日 理论文章

 5 车明怀 副研 院领导 拉萨蓝皮书——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5)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年 7 月 编著 主编 6 车明怀 副研 院领导 论青藏高原地区文化地理研究中需要坚持的观点 中国藏学 2015 年第 3 期 论文

 7 车明怀 副研 院领导 拨开迷雾 正视历史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 年 11月23 日 理论文章

 8 车明怀 副研 院领导 刘朴忱驻藏经过及刘公亭的遭遇 西藏研究 2015 年第 6 期 论文

 9 车明怀 副研 院领导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实践的不平凡历程 新华网 2015 年 9 月 8 日 理论文章

 10 车明怀 副研 院领导

 要情(内)

 2015 年第 16 期 研究报告

 11 车明怀 副研 院领导

 要情(内)

 2015 年第 17 期 研究报告

 12 车明怀 副研 院领导

 要情(内)

 2015 年第 21 期 研究报告

 13 车明怀 副研 院领导 认真学习贯彻 努力抓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西藏日报 2015年12 月24日 理论文章

 14 车明怀 副研 院领导 伟大祖国是各族人民美好幸福的家园 西藏日报 2015 年 8 月 16 日 理论文章

 15 吴坚

 院领导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西藏日报 2015年10 月10日 理论文章

 16 王文令 助研 科研处 西藏牧区安居点社会管理问题研究 青藏高原论坛 2015 年第 2 期 论文

 17 王文令 助研 科研处 “民族走廊”引领藏区文化交融发展 新丝路 2015 年第 6 期 论文

 18 王文令 助研 科研处 夯实基础重要原则下加强西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思考 西藏发展论坛 2015 年第 6 期 论文

 19 王文令 助研 科研处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西藏日报 2015 年 11月21 日 理论文章

 20 王春焕 研究员 马理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内)

 2015 年第 445 期 论文

 21 王春焕 研究员 马理所 一部反映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成功实践的力作——评贺新元的《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民族政策西藏实践绩效研究》 西藏研究 2015 年第 3 期 书评

 22 王春焕 研究员 马理所 必须坚持西藏工作重要原则 西藏日报 2015 年 12 月 5 日 理论文章

 23 郑丽梅 副研 马理所 关于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帮助尼泊尔人民重建家园的思考 西藏研究 2015 年第 4 期 论文 与刘红娟合作

 24 次仁德吉 实研 马理所 拉萨市创新社会治理调研报告 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5)

 2015 年 7 月 研究报告 与刘红娟合作 25 次仁德吉 实研 马理所 2014 年拉萨市“双联户”基层治理模式实践报告 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5)

 2015 年 7 月 研究报告

 26 卢怀科 实研 马理所 纠“四风”机制构建的观念障碍及其破解 西藏发展论坛 2015 年第 6 期 论文

 27 项智多杰 副研 宗教所 桑普寺创建年代再考 西藏大学学报(藏)

 2015 年第 3 期 论文

 28 项智多杰 副研 宗教所 藏传因明史上的“新旧因明”概论 西藏研究(藏)

 2015 年 3 期 论文 与桑杰端智合作

 29 项智多杰 副研 宗教所 简析东噶教授的《教派概论》价值及特点 东嘎·洛桑赤列学术思想评论集(藏)

 2014 年 9 月 论文

 30 普布多吉 副研 宗教所 江孜夏卡瓦家族早期历史追溯 西藏大学学报(藏)

 2015 年第 3 期 论文

 31 次仁平措 研究员 民族所 格萨尔王传门岭之战 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15 年 12 月 编著 与仁增等合作 32 次仁平措 研究员 民族所 格萨尔王传杂日药宗 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15 年 12 月 编著 与索格等合作 33 次仁平措 研究员 民族所 格萨尔论文选集(2)

 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15 年 8 月 编著 主编 34 次仁平措 研究员 民族所 夏尔巴人的族群归属问题——意义与依据探讨 西藏大学学报(藏)

 2015 年第 2 期 论文

 35 次仁平措 研究员 民族所 西藏民间文化若干问题研究(修订本)

 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15 年 5 月 专著

 36 次仁平措 研究员 民族所 从族群称谓探讨夏尔巴人的民族归属问题 攀登 2015 年第 2 期 论文

 37 次仁平措 研究员 民族所 西藏《格萨尔》史诗保护探索工作与实践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2014—2015)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论文 2015 年版 38 次仁平措 研究员 民族所 《格萨尔》音乐精选评介 安多研究(藏)

 2015 年第 11 辑 论文

 39 次仁平措 研究员 民族所 从族源探讨夏尔巴人的民族归属问题 西藏研究(藏)

 2015 年第 3 期 论文

 40 班觉 研究员 民族所 早期西方传教士在西藏活动综述 西藏研究 2015 年第 6 期 论文 与仓决卓玛等合作

 41 格桑益西 副研 民族所 卫藏方言中的有目的性语码转换行为研究 西藏研究(藏)

 2015 年第 3 期 论文

 42 格桑益西 副研 民族所 卫藏方言中的有目的性语码转换行为研究 西藏大学学报(藏)

 2015 年第 2 期 论文

 43 泽旺仁真 副研 民族所 格萨尔论文选集(4)(藏)

 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15 年 12 月 编著 主编 44 达琼 副研 民族所 略论江察·拉温的不同历史记述 西藏大学学报(藏)

 2015 年第 2 期 论文

 45 阴海燕 助研 民族所 格萨尔论文选集(4)

 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15 年 11 月 编著 主编 46 阴海燕 助研 民族所 拉萨市创新警务模式的调研报告 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5)

 2015 年 7 月 研究报告

 47 阴海燕 助研 民族所 拉萨市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报告 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5)

 2015 年 7 月 研究报告 与孙伶伶合作 48 宋博瀚 实研 民族所

 要情 2015 年第 20 期 研究报告 与达娃群宗合作 49 王代远 研究员 经战所 西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与任务研究 西藏研究 2015 年第 5 期 论文

 51 王代远 研究员 经战所 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对策研究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5 年 6 月 编著 第三、八章主撰稿人 52 王代远 研究员 经战所 央行经理国库体制必须得到坚持和完善 金融时报 2015 年 7 月 27 日 论文

 53 王代远 研究员 经战所 西藏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及特点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 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 2015 年 8 月 论文 获得优秀奖

 54 周勇 副研 经战所 人口因素对西藏经济的影响 西藏研究 2015 年第 5 期 论文

 55 周勇 副研 经战所 新常态下的创新创业研究 学术研究 2015 年第 8 期 论文

 56 周勇 副研 经战所 资本属性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 河北学刊 2015 年第 9 期 论文

 57 周勇 副研 经战所 休闲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2013—2015 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即休闲绿皮书)

 2015 年 10 月 论文

 58 杨亚波 助研 经战所 西藏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现实需求和战略选择 西藏发展论坛 2015 年第 5 期 论文

 59 杨亚波 助研 经战所 拉萨市依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报告 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5)

 2015 年 7 月 研究报告

 60 杨亚波 助研 经战所 拉萨市依法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调研报告 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5)

 2015 年 7 月 调研报告

 61 连成国 助研 经战所 2014 年拉萨市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拉萨法治发展报告 2015 年 7 月 研究报告

 (2015)

 62 多庆 副研 农村所 西藏社会保障在反贫困中的作用 西藏研究 2015 年第 4 期 论文

 63 达瓦次仁 研究员 农村所 藏区生态移民与生产生活转型研究:西藏日喀则市生态移民案例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年 10 月 专著

 64 达瓦次仁 研究员 农村所 关于西藏冬季旅游的一点思考——开发冬季观鸟旅游线路 西藏研究

 2015 年第 5 期 论文

 65 何劲 实研 农村所 坚持实践经验 西藏日报 2015 年 11月21 日 理论文章

 66 孙伶伶 副研 当代所 深入推进法治拉萨建设,探索建立“共治共享”模式——依法治藏方略在拉萨的具体实践 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5)

 2015 年 7 月 研究报告

 67 孙伶伶 副研 当代所 适时完善法律规范体系,促进拉萨建设——2014 年拉萨地方立法发展报告 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5)

 2015 年 7 月 研究报告

 68 边巴拉姆 副研 当代所 从西藏法制建设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人民日报 2015 年 9 月 7 日 理论文章

 69 边巴拉姆 副研 当代所 国际视域中民国时期的西藏地方 中国藏学 2015 年第 3 期 论文

 70 边巴拉姆 副研 当代所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评析——以50年来西藏自治区立法为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5 年第 5 期 论文

 71 边巴拉姆 副研 当代所 拉萨市加强全民普法 树立法治理念建设报告 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5)

 2015 年 7 月 研究报告 与刘红娟合作

 72 边巴拉姆 副研 当代所 拉萨市依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报告 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5)

 2015 年 7 月 研究报告 与孙伶伶合作

 73 边巴拉姆 副研 当代所 拉萨市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报告 拉萨法治发展报告(2015)

 2015 年 7 月 研究报告 与刘红娟合作

 74 索朗曲杰 研究员 贝叶经 论如何保护和利用西藏珍藏梵文贝叶经写本 西藏贝叶经研究(藏)

 2015 年版 译文

 75 索朗曲杰 研究员 贝叶经 西藏北部霍尔地三十九部落研究 西藏研究(藏)

 2015 年第 4 期 译文

 76 欧珠次仁 副研 贝叶经 略论《亲友信》一书 西藏贝叶经研究(藏)

 2015 年版 论文

 77 欧珠次仁 副研 贝叶经 贝叶推介——唯识三十论颂(梵文写本)

 西藏贝叶经研究(藏)

 2015 年版 论文

 78 大普仓 实研 贝叶经 藏译佛经翻译译场概论 西藏贝叶经研究(汉)

 2015 年版 论文

 79 大普仓 实研 贝叶经 贝叶推介——唯识三十论颂 西藏贝叶经研究(汉)

 2015 年版 译文

 80 达娃群宗 初级 贝叶经 《诸经之王》——《金光明经》研究综述 西藏贝叶经研究(汉)

 2015 年版 论文

 81 格桑平措 副馆员 文献处 日喀则市拉孜县桑珠寺简历 西藏佛教(藏)

 2015 年第 2 期 论文 上半年未公布 82 格桑平措 副馆员 文献处 圣地梅里雪山的赞美

 西藏佛教(藏)

 2015 年第 4 期 论文

 83 格珍 副研 编辑部 格萨尔论文选集(3)(汉、藏)

 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15 年 12 月 编著 两部主编 84 格珍 副研 编辑部 浅谈期刊编辑中藏语汉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西藏研究 2015 年第 4 期 论文

 85 格珍 副研 编辑部 甲玛地区婚姻习俗及现状调查 西藏大学学报(藏)

 2015 年第 2 期 论文

 86 格珍 副研 编辑部 现代化建设中如何看待藏族传统文化 西藏研究(藏)

 2015 年第 3 期 论文

 87 拉巴次仁 副编审 编辑部 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工作综述 西藏贝叶经研究(藏)

 2015 年版 译文

 88 索朗次旦 副编审 古籍社 西藏宗教实践与理论探索 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15 年 8 月 译著

 89 普琼旺堆 副编审 古籍社 藏文古籍出版事业 发展历程——兼论《雪域文库》 西藏研究(藏)

 2015 年第 3 期 论文

 90 平措 副编审 古籍社 浅谈因明学与内名学的关系 西藏研究(藏)

 2015 年第 4 期 论文

 91 平措 副编审 古籍社 西藏佛塔概述 中国藏学(藏)

 2015 年第 4 期 论文

 注:以上简称副研、助研、实研分别为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及研究实习员;除《西藏研究》英文版、《西藏贝叶经研究》藏汉文版、《要情》、《西部五省区涉藏问题通讯》外,均为公开出版或发表的成果;对于漏报的成果,除特殊情况外,将不再予以公布(未报的2015年最后一期刊物发表的文章可于2016年上半年上报公布)。

 西藏社科院科研管理处

篇九: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p>

 藏文编码 字符集标准应用中的 问题 及对策 *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Tibetan Coded Character Set in Application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2

  西藏大学3

 龙从军1 1, ,2 2

  刘汇丹1 1

  安

 波1 1

  才

 华3 3

  吴

 健1 1

 摘

 要

 藏文文本中存在同形异码现象给文本处理带来一定的问题。通过大规模文本统计,找出了 90 组同形异码实例,通过分析发现,藏文文本中同形异码现象是国际编码集中同时存在单字符编码和组合字符编码导致的。在进一步对字符编码集进行分析,描述了各种可能产生同形异码的字符,从改进国际编码字符集和改进输入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藏文国际编码

 藏文输入法

 单字符

 组合字符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the same shape different code is always present in Tibetan texts; it brings out many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text processing. In this paper, authors get a certain number of error instances through large-scale text statistics, and discover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single coded character and Combination of coded character coexist in Unicode tables of Tibetan. And then authors analyze all types of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 in the Unicode 6.0 table and insist this problem can be settled by modification of Unicode table and input method.

  Keywords :Tibetan international code; Tibetan input method; single characters;combined characters 1 藏文国际编码的问题 1.1 藏文字符概况 藏文属于拼音文字,有 30 个基本辅音字符和 4 个元音字符,这些字符按照一定的拼写规则构成了藏文的音节字。为了满足语言翻译或语言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辅音和元音符号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增加的方式也呈现一定的规律,主要通过现有字符变形得到新的字符,变化方式有:

 (1)反写。把现有字母反写产生新字符,这是最简单、经济的一种方法。不但辅音字母通过反写获得新的辅音字符,元音符号同样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表 1 列出了利用反写新创的辅、元音字符。

 表 1

 反写新创字符

 辅音 元音

 原有 ཏ ཐ ད ན ཤ ིཬ 新创 ཊ ཋ ཌ ཎ ཥ ི

  (2)组合。如果说反写是对个体的改造,那么组合方式则是在个体改造无法满足需要时,最容易用到的一种处理方法。藏文字母、字符通过组合方式增加新的字符,既包括辅音,也包括元音,但是元音组合方式选择了重叠,如 表 2 所示。

 表 2

 组合新创字符

 辅音字母 元音 原有 ག + ཧ ཛ + ཧ ཌ + ཧ ད + ཧ བ + ཧ ཧ + ཕ ི

 ི

  * 本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1132009,61202219,61202220,61303165),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项经费资助(XXH12504-1-10),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经费资助(0610-1041BJNF2328/23,0610-1041BJNF2328/26)

 2

 新创 གྷ ཛྷ ཌྷ དྷ བྷ ཧྥ ི

 ི

 (3)添加辅助符号。辅助符号可以添加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元音符号上增加,也可以添加在辅音字符上。如 表 3 所示。

 表 3

 添加辅助符号元音

 元音 原有 ཨ ིཬ ི

 ིཬ ིཬ ིཬ 反写

  ི

 ི

 ི

 新创 ིཫ ིཫཬ ིཫ

 ིཫ

 ི ཫ

 ི ཫ

 通过这些变化方式,最终藏文辅音字母(单个和组合)达到 41 个,元音符号(单个和组合)达到 15 个。

 除了上述字符外,还有一些符号包括:数字符号、标点符号、变音符号、篇章符、敬重符、吟诵示意符、吟诵会意符、占星符和装饰符等。

 [1]

 1.2 藏文字符同形不同码 问题 在藏文文本处理中会遇到同形不同码现象,这对藏文分词、信息检索等都有一定影响。为了搞清楚在真实文本中,到底存在哪些同形不同码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频次?本文作者采集了主流藏文网站的页面,经统计发现,同形不同码的藏文音节 90 组,总次数 12 571 次。由辅音字符导致的同形不同码有 15 组,由变形字符导致的同形不同码有 2 组,由输入错误导致的有 3 组,由元音导致的有 70 组。下面分别对不同类型错误进行详细分析。

 (1)由组合辅音字符导致的错误,组合字符主要是 ཀྵ、དྷ、ག ྷ 、བྷ。在六个辅音组合字符中 ཛྷ 和 ཌྷ 在统计文本中没有出现同形例子。其他四个组合存在同形异码现象,其中 ཀྵ 组合字符有 7 组,དྷ 组合字符有 2 组,ག ྷ 组合字符有 1 组,བྷ 组合字符有 5 组。具体出现频次如表4 所示。

 表 4

 辅音字母组合导致的同形异码例子(部分)

 字 符 编 码 频次 (分) 编 码 频次 (合) 字 符 编 码 频次 (分) 编 码 频次 (合) བྷཱ 0F56 0FB7 0F71 43

 0F57 0F71 1 ཀྵ

 0F40 0FB5 0F7A 13 0F69 0F7A 1 བྷུ 0F56 0FB7 0F74 85

 0F57 0F74 2 ཀྵ

 0F40 0FB5 0F7C 10 0F69 0F7C 2 བྷཬ 0F56 0FB7 0F72 278

 0F57 0F72 2 ཀཬ 0F40 0FB5 0FA8 0F72 3 0F69 0FA8 0F72 1 བྷ

 0F56 0FB7 0F7C 2376

 0F57 0F7C 2 ཀྵཬ 0F40 0FB5 0F72 95 0F69 0F72 35 བྷ

 0F56 0FB7 0F7A 679

 0F57 0F7A 4 ཀྵུ 0F40 0FB5 0F74 37 0F69 0F74 10 དྷཬ 0F51 0FB7 0F72 453

 0F52 0F72 2 ཀྵྵིཾ 0F40 0FB5 0F72 0F7E 3 0F69 0F72 0F7E 1 从统计数据看,最容易导致辅音字符组合同形异码的是 ཀྵ,有时候两种不同编码使用的频次比较接近,如 ཀྵཬ(0F69+0F72)和 ཀྵཬ(0F40 0FB5 0F72)出现的次数分别是 35 次和 95 次。但大部分情况下,在同形异码现象中,某一种的频次要远远高于另一种,如:བྷ (0F56+0FB7+0F7C)和 བྷ (0F57+0F7C),分别是 2376 次和 2 次。所有的使用频次高的都是按照“最小优先法则”使用的结果,这与制作编码时,把组合字符作为一个整体的初衷相悖。

 (2)

 由元音导致的错误。元音导致同形异码现象主要是元音字符有两套编码体系,短元音(正常)和长元音,在国际编码表中,短元音 ཨ(0F68)、ཨ (0F68+0F7C)、ཨ (0F68+0F7A)、ཨ ུ (0F68+0F74)、ཨཬ (0F68+0F72)有对应的长元音形式,分别是 ཨཫ (0F68+0F71)、ཨ (0F68+0F7D)、ཨ (0F68+0F7B)、ཨ ཱུ(0F68+0F75)、ཨཫཬ(0F68+0F73)。但在使用中,会出现 ཨྰ(0F68+0FB0)、ཨ (0F68+0F7C+0F7C)、ཨ (0F68+0F7A+0F7A)、ཨ ཱུ(0F68+0F71+0F74)、ཨཫཬ (0F68+0F71+0F72)的情况。

 ཨྰ (0F68+0FB0)和 ཨཫ (0F68+0F71)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别,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少。其他几个,两种编码的显示形式几乎没有差别,因此就会出现混用情况。我们的统计文本中

 3

 共有 70 组,如表 5 所示(部分)

 表 5

 由元音字符导致的同形异码例子 字 符 编码 (分)

 次 编码 (合)

 次 字 符 编码 (分)

 次 编码 (合) 次 ཁ

 0F41 0FB2 0F7C 0F7C 7 0F41 0FB2 0F7D 19 ཞ

 0F5E 0F7A 0F7A 5 0F5E 0F7B 2 མ ཱུ 0F58 0F71 0F74 16 0F58 0F75 2 མ

 0F58 0FB1 0F7C 0F7C 1 0F58 0FB1 0F7D 3 ཤ

 0F64 0F7A 0F7A 2 0F64 0F7B 1 ཛྷ ྷེེ 0F5B 0FB7 0F7A 0F7A 6 0F5B 0FB7 0F7B 10 ཀ

 0F40 0FB1 0F7A 0F7A 44 0F40 0FB1 0F7B 38 ཨ

 0F68 0F7C 0F7C 20 0F68 0F7D 11 ཌ ཱུ 0F4C 0F71 0F74 166 0F4C 0F75 7 ཨ ཱུ 0F68 0F71 0F74 4 0F68 0F75 1 དྡྷཱུ 0F51 0FA1 0FB7 0F71 0F74 3 0F51 0FA1 0FB7 0F71 19 ཨ

 0F68 0F7A 0F7A 26 0F68 0F7B 12 与辅音字符导致的同形异码现象相比,元音字符导致的同形异码更加复杂,在两种编码使用频次上倾向性不明显。

 在同形异码现象中,不同的元音使用频次也有明显差别,其中 ཨཫ(0F68+0F71)和 ཨྰ(0F68+0FB0)没有统计数据,ཨཫཬ(0F68+0F73)和 ཨཫཬ(0F68+0F71+0F72)只出现一个例子 ཉཬ(0F49+0F73)1 次和 ཉཬ(0F49+0F71+0F72)3 次。最多的是 ི ,共有 35 组,其次是 ི ,共有28 组,ི 出现 6 组。

 (3)

 由变形字符导致的同形异码。变形字符主要是 ར,在国际编码表中有四个编码与它有关,分别是 ར(0F62)、ཪ(0F6A)、ི (0FB2)、ི (0FBC)。按照编码集规定,ཪ(0F6A)是针对 ར 作为 ཉ 的上加字符的一个专用编码,ར(0F62)是针对单字符或者上加变形字符 的编码,例如 ར ྒ(0F62+0F92)、རགས (0F62+0F42+0F66)是合法的;ཪྒ (0F6A+0F92)显示不正确,ཪགས(0F6A+0F42+0F66)

 形式上看不出正确与否。用喜马拉雅输入的结果为ར ྒ (0F62+0F92)、རགས(0F62+0F42+0F66),专用于 ཉ 的上加字 ཪ(0F6A)加在 ཉ 上的形式为 ཀྵྙ(0F6A+0F99),这个形式却不正确。

 ཉ 的上加字使用了 ར(0F62),如 རྙ ( 0 F 62 + 0 F 99 ),喜马拉雅输入结果为 ར ྙ ( 0 F 62 + 0 F 99 ),这与设计编码时的初衷不一致,从而导致 ཪ(0F6A)这个码闲置,在本应该使用 ར(0F62)的地方却未使用。如 表 6 所示,使用 ཪ(0F6A)的只有 3 例,说明由变形字符 ཪ 导致的同形异码现象不多。

 表 6

 变形字符同形异码统计表 字符 编码一 次 编码二 次 རྭ

 0F62 0FAD 5617

 0F6A 0FAD 1 ཪཫ

 0F62 0F71 524

 0F6A 0F71 2 (4)由输入错误导致的同形异码 在输入时导致的错误中,一种情况是输入了错字,如:

 སྡྷཱུ(0F66+0F92+0FB1+0F74+0F74)中多了一个元音 ི (0F74) ,形式上就可以断定是一个错字 ;另一种情况是输入了错字,但是不管从形式上还是编码上都难以断定是否错误,主要指元音符号 ི 、ི ,如 ར (0F62+0F7C+0F7C)和 ར (0F62+0F7D),这种错误只有通过上下文才能判断。还有一种情况,形式上难以判断但从编码上可以判断是否错字,在我们的统计中主要出现 3 组,如表7 所示。

 4

 表 7

 输 入错误同形异码统计表

 这种错误是由于多输入的附加字符与原来的附加字符重叠在一起,显示上看不出来,但可以通过编码判断,从统计数字看,错误的是少数,正确的占多数。

 藏文国际标准字符编码集自身的缺陷以及藏文输入法的设计问题共同导致了在藏文文本中同形异码问题。从整体上看,不同类型的同形异码在使用频次上高低不一致,辅音的使用频率相对高一些,元音的相对低一些;辅音组合字符倾向“取小原则”,元音字符则没有这个特点。

 1.3 藏文字符编码问题 讨论 在对拼音文字编码时,对单个字符的编码是最基本的处理策略,组合字符则由多个单字符构成。如果标准集中既有单字符又有由这些单字符组合形成的组合字符,则对字符的输入、显示和打印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前文通过对真实文本统计分析,证实了这一点。高定国也指出,藏文部分编码字符存在歧义现象,认为组合辅音字符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编码 [2] 。这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与整体编码恰恰相反,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单字符组合的方式得到组合字符。当前的藏文输入法(以喜马拉雅输入法为例),辅助键盘过多,使用者难记住,一些符号的输入十分不便,在字符输入时,当遇到组合字符,大多数使用者不自觉地采用了以单字符组合的方式得到组合字符。一些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才可能遵循编码集规定的方式,由此造成了文本中存同形不同码的现象。藏文国际编码(Unicode6.0)中存在大量的组合字符,这些字符有可能导致同形不同码问题。下面对这些组合字符的分解方法详细描述如下: (1)元音组合字符,除了上文所描述的、在统计中出现的元音组合字符之外,还有一些没有在文本中出现,但可能会出现的组合元音,如 ི

 、ི ཫ 等,表 8 中包括所有的可以分解的元音组合。

 表 8

 所有的组合元音分解表 字 符 预组合 形式 分解形式 (字形)

 分解形式 (编码序列)

 字 符 预组合 形式 分解形式 (字形)

 分解形式 (编码序列)

 ིཫཬ 0F73 ིཫིཬ 0F71+ 0F72 ི ཫ

 0F79 ི ིཫི

 0FB3 +0F71+ 0F80 ིཫ

 0F75 ིཫི

 0F71+ 0F74 ི

 0F7B

 ི ི

 0F7A +0F7A ི

  0F76 ི ི

 0FB2 +0F80 ི

 0F7D ི ི

 0F7C+ 0F7C ི ཫ

 0F77 ི ིཫི

 0FB2 +0F71+ 0F80 ིཫ

 0F81 ིཫི

 0F71+ 0F80 ི

  0F78 ི ི

 0FB3 +0F80

 (2)辅音字符组合:辅音组合中还可能出现 ,表 9 列出了全部可能的辅音组合形式。

 表 9

 所有的辅音组合形式分解表 字 预组合 分解形式 分解形式 字 预组合 分解形式 分解形式 字符 正确编码 次 错误编码 次 འ྇

 0F60 0F87 10

 0F60 0F87 0F87 5 ཝཾ

 0F5D 0F7E 114

 0F5D 0F7E 0F7E 2 པཾ

 0F54 0F7E 16

 0F54 0F7E 0F7E0F7E 1

 5

 符 形式 (字形)

 (编码序列)

 符 形式 (字形)

 (编码序列)

 གྷ 0F43 ག ི

 0F42+ 0FB7

 0F9D ི ི

 0F9C+ 0FB7

 ཌྷ 0F4D ཌ ི

 0F4C +0FB7

 0FA2 ི ི

 0FA1+ 0FB7 དྷ 0F52 ད ི

 0F51+ 0FB7

 0FA7

  ི ི

 0FA6+ 0FB7 བྷ 0F57 བ ི

 0F56 +0FB7

 0FAC ི ི

 0FAB+ 0FB7

 ཛྷ 0F5C ཛ ི

 0F5B +0FB7

 0FB9 ི ི

 0F90+ 0FB5 ཀྵ 0F69 ཀ ི

 0F40+ 0FB5

  (3)标点符号组合,一部分标点符号也会导致同形异码的问题。最常见的是“༎”和“༎༎”,通常使用者都采用单垂符重叠方式获得双垂符和四垂符。།༎是四垂符的一种特殊形式,当段落或者篇章结束的最后一个字符是 ག 和 ཤ 时,四垂符变成三垂符,它本应该是一个单纯符和一个双垂符构成,但是实际文本中存在།།། (0F0D+0F0D+0F0D、།༎ (0F0D+0F0E)和།༎ (0F0E+0F0D)几种情况。如表 10 所示。

 表 10

 组合标点符号分解表 字符 预组合形式 分解形式(字形)

 分解形式(编码序列)

 ༎ 0F0E །

 ། 0F0D+ 0F0D ༎༎ 0F0E +0F0E ། ། ། ། 0F0D +0F0D +0F0D +0F0D །༎ 0F0D+0F0E ། ། ། 0F0D+0F0D+0F0D (4)其他符号,其他符号包括篇段落、章起始符、黑白子等,也可以通过单字符组合的方式获得,如,༂(0F02)由 ...

篇十: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DIGITAL TECH. | 融媒之光2021年第6期 | 科技与出版我国藏文出版数字化转型对策思考德庆央珍民族出版社,100013,北京摘 要  传统藏文出版机构是我国藏文内容供应的中坚力量。为解决我国藏文数字出版的主要矛盾,文章从理念、平衡、资金、人才和技术5个维度,探究我国藏文出版数字化转型之道。关键词  少数民族;藏文;出版;数字化;对策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伴随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如藏语文的数字内容在新媒体空间的需求张力开始显现,这种需求从初期的数字新闻资讯向体系化内容和深度阅读延伸。遗憾的是,作为藏文数字出版产品供应主要力量的传统藏文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初期阶段,用户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产生了供需层面的矛盾。笔者在《藏文数字出版内容供需问题及其根源初探》一文中提出:传统藏文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主要受制于理念、平衡、资金、人才和技术等主观及客观因素。

 [1] 如果希望系统性、整体性地推进藏文数字出版事业,需要逐一破解这些掣肘发展的问题。藏文出版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全国出版业整体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有共性,也有区别。共性主要体现在理念和人才层面,而不同之处则表现在平衡、资金、技术等方面。之所以将行业共性问题也纳入藏文数字出版领域进行探究,是考虑到这些普遍存在的挑战在特殊领域显得更加严峻,解决的途径更加迂回,费用更可能高于行业平均成本。在前期现状调研和问题溯源的基础上,本文将全国藏文数字出版作为一个整体考量,初步提出解决传统藏文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问题的对策。1 行政支持和自我革新提升藏文数字化发展理念处于某个时期的行业群体,其整体发展理念深受传统影响,自觉地在短时间内做出改变非常困难。藏文出版作为一种国家公益行为,由于体制因素影响,藏文出版机构与原生市场的传导性趋弱,要借助市场外力促成藏文出版机构的理念革新较之一般出版机构更具挑战。然而,这种体制属性所带来的禀赋也可能促成藏文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尝试。1.1  行政引导鉴于出版业面临的变革形势,传统藏文出版机构的主管部门应在对传统藏文出版机构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新媒体影响力维度。新媒体影响力应该成为衡量一个公益性出版机构工作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传统藏文纸质出版当下的规模和收益掩盖了传统藏文出版机构对新媒体用户需求紧迫性的感知,市场变化就无法成为内容供应者的晴雨表,只有通过行政力量引导传统藏文出版机构进入新媒体市场。1.2  知识结构优化出版机构决策层的知识结构必须通过行政压力或者自我学习得到深层的优化。相较于完全成DOI:10.16510/j.cnki.kjycb.20210610.002

 64融媒之光 | DIGITAL TECH.科技与出版 | 2021年第6期长于市场环境的民营企业,传统藏文出版机构的决策层形成往往是行政规划的结果。长期以来,传统藏文出版机构决策层知识结构的调整无法通过用户及市场反馈完成,因此也就很难产生面向新兴业务自上而下的战略谋划。新媒体市场对产品适应性的渴望决定了产品供应方的决策层应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能够引导整个机构进行资源配置调适,从而为新媒体用户架构稳定的、可持续的数字产品体系。1.3  年龄结构调整理念的形成除了借助外力因素,出版机构内部应该通过优化年龄结构冲击传统保守意识,进而促进执行层及决策层的理念升级。90后和Z世代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是互联网各种生活方式的最热情的拥抱者和笃行者。提升出版机构数字出版理念的方式之一是在短期内加大执行层及决策层互联网原住民的占比,让这个年龄群体在机构内能够独立孵化新产品、创建新的管理 模式。2 政策支持、标准制定和平台建设协调藏文出版数字化进程按照主流经济学观点,通过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解决供需平衡的资源配置问题是最为合理的。如果把藏文出版放在市场的维度,那么将藏文数字出版在平衡协调方面存在的问题交由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去解决即可。不过事实上,藏文作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其读者数量和市场规模无法支撑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正因如此,国家将少数民族出版纳入公益性范畴,通过国家力量介入来保障民族文字及民族文化在传承和传播方面的均等性。政府及行业力量可分别从政策统筹、标准制定及平台建设3个方面推动解决藏文数字出版在行政范畴和区域分布维度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藏文出版机构分布于中央及5个省区。2个中央级出版机构分属于2个不同部委,6个地方级出版机构分属5个涉藏省区。从行政维度看,由于其在行政层面不具备垂直属性,要统筹协调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藏文出版力量缺乏抓手。新中国成立以来,涉藏省份协调发展问题在国内各民族区域发展问题中是比较突出的。因此自1980年起,中央已经不定期召开了6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研判并部署涉藏省份面临的任务及解决这些任务的方针政策。随着全国及涉藏省份经济工作的长足进步,文化发展及繁荣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藏文出版作为涉藏省份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新媒体方向的发展问题应该成为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关切,应从中央层面对全国的藏文数字出版进行谋划布局。这是藏文数字出版工作在政策调配方面的行政依靠力量。从行业维度看,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全国藏文图书出版发行协作会议至今已经举办20届,这个会议及其领导小组是我国藏文出版工作垂直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的行业协调力量。在传统纸质出版不断萎缩、数字出版势不可挡的当下,如何共同应对来自新媒体空间的挑战应该成为全国藏文图书出版发行协作会议新的关切。这是藏文数字出版工作在合纵连横方面的行业依靠力量。2.1  政策制定的着力点藏文数字出版的政策设计应该由行业力量发起,然后经由行政力量进行政策制定并督促落实。政策目标关注三点:其一是通过行政督促藏文出版机构决策层理念升级,实现团队知识结构

 65DIGITAL TECH. | 融媒之光2021年第6期 | 科技与出版优化;其二是加大人才培养,推动现有藏文出版机构的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其三是从资金层面解决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及存量内容资源数字化的投入问题。以上政策着力解决传统藏文出版机构数字出版事业中的理念革新、团队建设和资金保障等问题,能够促进传统藏文出版机构及社会相关力量数字化转型的平衡协调发展。2.2  标准建设的关键点藏文数字出版标准最为重要的目标是确保藏文数字资源传播效果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行业力量需要从3个方面入手推进藏文数字出版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其一是藏文数字资源的编码规范化。在藏文Unicode编码被三大操作系统(Windows、Mac、Andriod)认可并最终实现系统级别的藏文输入输出支持之前,数字形态的藏文资源编码方式五花八门,这种差异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非国际标准编码的藏文编辑软件活跃在藏文内容生产领域。藏文出版行业必须将Unicode作为数字资源存储的唯一编码标准,以确保内容资源在数字空间高效、自由传播。其二是藏文数字资源的存储规范化。藏文出版机构应关注每一单元数字内容的结构化存储问题。对于文字内容来讲,具备统一编码属性后,结构的规范性将决定检索、交互和传播的效率。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内容结构标记语言之一,也是目前电子书开放格式先锋Epub采用的标记规范。藏文出版行业应该确立基于XML的数字内容资源加工及存储标准,在藏文内容结构层面形成合纵连横的局面,使资源的传播利用具备基础适配性。其三是数字资源的元数据规范化。数字内容本身的结构化完成后,需要建立描述这些资源的规范,也就是元数据规范。元数据(Metadata)也被称为数据的数据,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每一个资源单元的可发现性。藏文数字出版所存在的资源不易被发现的问题,元数据未规范化是其重要的成因。藏文出版行业必须建立统一的藏文内容资源元数据标准,使得所有沉淀在各个机构的藏文资源可见于数字资源渠道商,可见于互联网藏文数字用户群体。2.3  藏文出版数字平台建设在国家政策和行业规范的保障下,我国的藏文出版机构可以联合起来,建立全国统一的藏文数字产品信息发布和交易平台。由于协调难度大,大语种出版要建立统一数字平台几无可能,反观藏文出版力量,国家认可的具有正式资质的藏文出版机构一共有8家,根据国家版本图书馆数据,2000年至2020年,这8家出版机构出版的藏文图书品种数占全部图书品种数的92%。在规范内容资源编码、结构标记及元数据的前提下,可以协调8家藏文出版机构建立全国统一的藏文图书及数字资源中心,直接开展线上资源交易,为藏文产品销售渠道和最终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与此同时,可以将藏文公益性选题直接转化为数字产品,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直接在平台上向全网读者提供在线服务,从而树立藏文数字出版国家公益服务的良好形象。3 建设多渠道资金支持的藏文数字出版体系资金掣肘是国内很多出版机构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数字出版的趋势毋庸置疑,但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之中,那些先行的出版机构的数字产品收益尚无法应对试水初期的投入。多年来国内许多出版机构的数字化投入得益于国家财政在这一领域的专项支持,如“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升

 66融媒之光 | DIGITAL TECH.科技与出版 | 2021年第6期级”“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等项目。当然,还有一批民营企业完全白手起家,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筹措,按照互联网流量思路进行产品设计、制作及分发,一些成功案例已为业界津津乐道。然而,少数民族文字的用户规模及其应用场景无法支撑其数字出版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因此发展藏文数字出版事业,应该从财政专项支持、政府采购保障及社会资本联动3个方面入手。3.1  藏文数字出版财政专项支持一般来说,国家助推产业发展的政策主要体现在2个维度。一是国家垂直领域的支撑政策,主要来自中央各大部委;二是区域行政方面的自主政策,主要来自各省、市、自治区。显然,按照现行模式,中央面向垂直领域安排的资金无法聚焦到某种单一文字的数字出版方向,藏文出版机构在全国新闻出版数字转型各类支撑项目的角逐中鲜有所获。再看地方层面的产业发展扶持能力,5个涉藏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靠后,可以用于发展新型业态的资金可谓捉襟见肘,依靠地方财政支持藏文出版数字化转型存在现实困难。国家层面没有针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数字出版进行政策规划,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所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财政能力各不相同,可能导致各民族文字数字出版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对涉藏省区稳定及发展重视有加,文化安全和文化发展在新时代更作为重中之重得到关切。文化安全和发展的根基是阵地,建立藏文数字出版阵地是建立和拓展藏文数字空间话语权的基础性工作。中央及国务院统筹涉藏省区工作的相关部门应该设立藏文数字出版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帮助藏文出版机构全面完成数字化转型,建设新媒体阵地,助力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在 网络空间的广泛传播。3.2  政府采购保障政策可持续的发展往往需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设立藏文数字出版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是在藏文出版机构新媒体转型这一特定时期的权宜之计,它解决的是藏文出版机构阶段性的数字化转型问题。而藏文数字出版发展的驱动力离不开市场,但有别于常规意义的市场概念,这里的市场指的是公共文化服务市场。藏文出版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其数字产品应该作为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引导藏文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该建立长期的政府采购机制,将藏文数字产品作为公益文化服务的内容组成部分,设立科学的年度采购计划,一方面将藏文数字产品源源不断输送到各个藏文新媒体聚集的网络空间;另一方面鼓励藏文内容生产机构向新媒体产品配置更多资源,加大投入,开拓新媒体阵地,筑牢藏文网络空间话语权。3.3  鼓励社会资本联动藏文数字出版缺乏基于市场的收益回报投入再生产的机制可能,因此无法吸纳市场资本进行创新或者扩大再生产实现资本回报。如果上述政府采购保障政策能够稳定施行,培育出一定体量的藏文数字出版规模,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一些市场资本和社会公益资本有可能注入藏文数字出版领域。市场资本参与藏文数字出版可能出于两方面的动力,一是通过持续的政府采购保障其获得长期的收益回报;二是其经营的其他市场业务能够借由这种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得到隐性的或者间接性的回报。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文字在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必将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藏文数字出版机

 67DIGITAL TECH. | 融媒之光2021年第6期 | 科技与出版构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内部管理体系,积极联动市场资本及社会公益资本,共同打造数字化的藏文公共文化服务矩阵。同时,政府方面应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市场资本和社会公益资本加入藏文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发挥传统出版机构的内容和人才资源优势,培育出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藏文数字出版发展模式,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添砖加瓦。4 探索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机制要解决藏文数字出版的人才队伍问题,首先要分析藏文数字出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传统纸质出版的人才结构非常稳定。数...

推荐访问:西藏藏文期刊的发展状况及提升对策 藏文 西藏 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