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10篇

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10篇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财农〔****〕174号文件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全镇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

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10篇

篇一: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财农〔****〕174 号文件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全镇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地自查自纠,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镇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研究成立了固镇镇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镇纪委、财政、民政、农经、人社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自查自纠工作。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年,上级共扶持我镇 8 个基础设施项目,扶持资金共 84 万元,分别是:固镇镇烟墩村水泥路项目 40 万元,村级图书室项目 5 万元,梁郢村陈昌文种植合作社沙石路项目 10 万元,苏小店村东风养殖合作社水渠项目 10 万元,鱼塘村水渠整治项目 10 万元,街道居委会图书室项目 5 万元,钱集村沙石路项目 4 万元。

  三、明确职责,精细管理

  在财政扶贫项目的管理上,我镇扶贫工作领导组都有明确分工,有具体的财务管理和监管人员,每个项目的申报和实施,都是按区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有序进行。在资金使用和投向上,都严格按专项资金的要求,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及时拨付结报,没有发现滞留资金等现象。在自查自纠过程中,没有发现违反分配、拨付和立项、审批程序,没有出现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和骗取扶贫资金的现象。

  四、规范服务,公开公示

  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扶贫项目及资金的管理上,都相应地建立了廉政制度,并根据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监管;认真公告公示公开专项扶贫项目和资金有关信息内容,自觉接受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充分保障贫困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力求把好事办好。

 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沐川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对****年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开展行业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我乡****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的来源、性质、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年上级财政部门共拨入扶贫资金 230 万元,根据《建和乡****年新增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划,其中: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 4.7 公里,新建泥碎石路 6 公里,联户路建设 400 米,补助资金 178.5 万元;茶叶种植 200 亩,补助资金 16.8 万元;新建农房 3 户、改建农房 32 户,补助资金 34.7 万元。

  一、项目变更情况

  1、产业扶贫项目。由原规划的 200 亩茶叶 16.8 万元产业项目调整为 100 亩乌头雷竹项目,其中雷竹种苗 7500 株 6 万元;产业道 1 公里 3 万元;机耕道 600 米 3 万元;蓄水池 2口 100 立方米,Ф20mm PE 材质引水管道 1500 米,4.8 万元。

  2、公路建设项目。由原规划的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 4.7 公里,新建泥碎石路 6 公里,联户路建设 0.4 公里,补助资金 178.5 万元调整为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 3.71 公里,新建泥碎石路 1.035 公里,联户路 0.4 公里,补助资金 178.5 万元。由于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共 3.71公里项目原设计有效路面由 3.5 米变更为 4.5 米,增加资金共需 12.1 万元;增加安保设施,增加资金共需 36 万元;增加浆砌卵石水沟,增加资金共需 29.7 万元。导致资金尚有缺口,正在多方争取和整合资金,设计变更函已上交沐川县交通运输管理局。

  二、项目执行情况。

  1、产业扶贫项目。100 亩乌头雷竹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土地整理工作。

  2、公路建设项目。通过竞争性谈判,经过公示公告,确定了 3.71 公里硬化全村村组道路和新建泥碎石路 1.035 公里的施工单位。公路建设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开工,现已经完成公路路基调平工作。

  3、农房新建、改建项目。现已完成农房新建 1 户,农房改建 18 户。

  三、存在问题。

  1、项目进度滞后。由于进行了项目变更,项目建设还处于实施阶段,下一步工作中,将根据规划,进一步抓紧建设、抓紧验收、及时报账。

  2、资料完善不足。对相关项目的资料整理、归档不完善,下一步将抓紧完善,及时归档。

 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贵州是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而我市虽然经济总量排全省第 2,但人口总数和贫困人口总量同样排全省第 2,全市 780 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就达 676 万,其中习水、正安、务川、道真 4 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桐梓、习水、湄潭、凤冈、余庆 5个县是片区县,列入省级扶贫乡镇 116 个、重点贫困村 871 个,2015 年末贫困人口 55.83万人。面对繁重的脱贫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强化措施,精准施策,积极构建起“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脱贫格局和“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捆绑发展、整体推进”的攻坚体系,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十三五”以来,已实现习水、正安、务川、道真 4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 111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完成 226 个贫困村出列,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106.65 万人。全市贫困乡镇从 2011 年 116 个下降到 2015 年 5 个,贫困村从 2014 年 871 个下降到 2015年 645 个,贫困人口从 2011 年162.48万人下降到2015年55.8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4.3%下降至 8.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1 年 5216 元提高到 2015 年 9291 元,年均增长 16%;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 8247 元,年均增长 17%;贫困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 8025 元,年均增长 17.5%;民族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 7857 元,年均增长 18%。

  我们在精准扶贫和资金监管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尽力做到“四个精准”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遵义工作“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新主题新定位,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大力实施“五个一批”,扎实推进“十项行动”,采取超常措施,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全市之能,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全力确保****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一)精准调研培训。一是强化调研培训。市委先后召开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专题培训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全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宣传部部长、文明办主任、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负责人以及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脱贫攻坚专题培训。二是精准调查摸底。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00 元(2010 年不变价)为基本标准,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

 况,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做到村社有册、乡镇建簿、县区存档,实现贫困识别精准化、统计分类科学化,实现精准管理、精准调度。

  (二)精准落实责任。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遵义市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扶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工作。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精准扶贫“1+10”配套政策文件,对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细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精准责任。同时出台投资、财税、金融等六个方面 20 多项具体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有计划、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有检查。三是实施结对帮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 4 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整合全市 111 个部门 475 个项目,投入帮扶资金 8.45 亿元,对务川、道真、正安等县 13 个一类贫困乡镇实施“集团帮扶”。抢抓上海对口帮扶机遇,2013 年以来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92 亿元,实施帮扶项目 122 个,惠及 9 个县(市)58 个乡镇 72 个村。

  (三)精准谋划思路。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精准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确保到****年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9000 元以上。第一步到****年,全面实现习水、正安、务川、道真 4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 116 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第二步到****年,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 871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第三步到 2020 年,补齐脱贫指标和小康指标的差距,建档立卡脱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8000 元以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四)精准帮扶措施。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每年选派 5000 名以上机关干部到 871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和“项目书记”,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人。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干鲜果、草地畜牧业等八大扶贫产业,共种植中药材 35 万亩、核桃 70 万亩、蔬菜 200 万亩、人工种草 30 万亩,发展乡村旅游点 1500 多个,全市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达到 80%以上。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施“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十三五”以来,完成“雨露计划”培训 13 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55 万人。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重点把好危改对象确定审批关,做到资金直补到户、部门帮扶到户、责任包保到户、技术指导到户。“十三五”以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30.6 万户。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坚持把移民安置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统筹起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累计建成项目安置点 92 个,搬迁贫困人口 8.83 万人。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

 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覆盖 226 个乡镇 1600 多个行政村,全市 90%以上的农村人口受益小康建设,其中“小康讯”自然村通电话率、行政村通宽带率、“小康电”一户一表率均达到 95%以上。

  二、建立健全推进机制

  为确保****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大力实施“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政策兜底脱贫一批), 扎实推进“十项行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行动。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暨“六个小康建设”行动计划。实施产业和就业扶贫行动。推进产业化扶贫,促进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实施易地搬迁扶贫行动。集中搬迁安置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施医疗健康扶贫行动。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实施财政金融扶贫行动。实现村镇银行县县全覆盖、小额信贷业务村镇全覆盖和贫困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全覆盖。实施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行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施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行动。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聚合各类扶贫资源实现与全市贫困村“一对一”帮扶全覆盖。实施特困地区特困群体扶贫行动。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实施党建扶贫行动。探索建立责任在村落实、组织在村建强、干部在村成长、资源在村整合、成效在村检验的“五在村”机制)。建立健全“六个机制”,确保实现如期脱贫。

  第一,建立健全对象瞄准机制。深入推进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针对未摘帽贫困乡镇、未出列贫困村和未脱贫贫困人口进行再调研、再精准,让群众知情并参与进来,把脱贫对象搞准、把家底摸清,对准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的事。第二,建立健全项目决策机制。因地制宜确定脱贫项目,发挥脱贫项目的带动作用。坚持“五个重点”标准、突出“23578”原则,确保产业脱贫项目安排向“片区县、重点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支持每县发展 2—3 个产业,项目覆盖 50%的贫困乡镇、70%的贫困村、80%的贫困人口。第三,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给县一级对扶贫资金安排使用充分的自主权,确保扶贫资金直接用于脱贫对象。明确安排到县扶贫资金的30%用于产业发展、30%用于合作社建设、10%用于扶贫贷款贴息、10%用于扶贫培训、2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县级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不少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 2%。完善资金监管机制,紧盯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监管等关键环节,管好民生项目的“钱袋子”。

 第四,建立健全精准帮扶机制。用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成果,逐村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实行差别化扶持、精准化帮扶,重点实施一批“短平快”和“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项目,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加速完成“六个小康建设”任务,积极做好产业扶贫、集团扶贫、对口扶贫、就业扶贫各项工作。第五,建立健全选派使用机制。大力实施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工程,选派干部到 871 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确保因村派人全覆盖。充分发挥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推进驻村工作队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监管、项目评估环节上的“四个全程参与”,切实提高精准脱贫“管道”的通畅能力。第六,建立健全贫困退出机制。实行“摘帽不摘政策”的奖励措施,形成“早脱帽子早有好处,不脱帽子还有约束”的导向。大力支持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鼓励贫困村早出列,防止“被脱贫”。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做到贫困户有进有出。

  按照 “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主题定位,我市积极筹备建设具有遵义特色的“扶贫云”平台和脱贫...

篇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15 县级工会关于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自查报告县级工会关于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工会关于对中央财政帮扶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部署要求,三都县总工会高度重视,及时安排职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检查账务运行、档案资料、帮扶系统录入情况及电话随机回访等形式开展了自查工作。期间,县帮扶中心的领导就规范建档、软件的录入管理等问题做了专门指导,对县总 2 月份的检查所提出存在的问题做了认真的整改,现将自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县职工服务中心帮扶资金管理使用制度较为健全;资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帮扶救助标准、审核程序发放制度执行较好;在资金拨付、管理、使用方面能按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实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困难职工档案能按照实际收入实行动态管理,信息真实完整性较好。

  二、具体情况

 二、具体情况

  按照三都县总工会人均月收入低于 400 元救助标准,我县为 1072 户困难职工建立了救助档案。2013 年为 176 名困难职工发放中央财政拨付专项帮扶资金16.22 万元。其中: 生活救助 146 人 11.17 万元;助学救助 21 人 3.15 万元;医疗救助 9 人 1.9 万元。做到了信息真实、完整、逻辑关系清楚正确。

  三都县总上次检查出来的问题,如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不规范、财务手续不完备现象,我们已按会计制度填制账务凭证,完备了财务手续。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帮扶专项资金管理,确保帮扶资金专款专用,符合规定。

  三、整改情况

 三、整改情况

  (一)改善了帮扶管理软件系统的录入条件。

 通过对帮扶中心微机网络的提速升级改造,工作效率及帮扶档案管理水平大为提高。

 (二)对所有已录入的 1072 户困难职工档案全部重新进行了规范化整理、录入。

  (三)对 2013 年帮扶救助的 176 户困难职工逐一进行了电话回访。

  (四)加强对帮扶系统中困难职工身份为失(无)业情况进行核实, 录入错误的及时做了改正,失(无)业情况属实及时注销其档案,并加大跟踪回访监督力度。

 (五)对夫妻双方户口不在一起的或与父母或公婆同住的已婚职工已补办了相关证明材料。

  (六)对职工已脱贫、死亡、工作调动或超过困难职工认定范围准备核实进行删除, 对退休职工和职工遗属及时从困难职工档案中注销, 使动态管理及时规范。

 (七)针对县总检查反馈的问题,我们认真对待,逐一进行了整改,纠正。

  四、今后努力的目标

 四、今后努力的目标

  (一)进一步健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各项制度, 完善困难帮扶的审核公示程序。

 特别要完善落实好调查摸底和及回访制度,切实做好对困难职工帮扶的动态管理。对归档资料与管理系统要做到:各项制度健全完善,资金账目安全规范,数据真实一致,信息准确完整,变动更新同步,逻辑关系正确,管理科学有序,岗位熟练稳定,考核验收合格,受助职工满意。

  (二)努力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工作在今年的星级达标考核中达到标准要求。

  (三)要结合三都县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县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及爱心卡的管理、使用、发放的制度、做法,使中央专项帮扶的这块资金更好地惠及困难职工。

篇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南省宜章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7 2017 年度 专项资金 绩效自评报告

 为确实做好 2017 年度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宜章县财政局关于开展县级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和绩效监控工作的通知》(宜财绩字[2018]46 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我单位组织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小组,评价小组采取座谈等方式听取情况,检查专项资金有关账目,收集整理专项资金支出相关资料,并根据各部门(股室)报送的绩效自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现将我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专项概况

 2017 年我单位狠抓重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根据我单位的工作职能和职责、按照项目资金的使用内容和用途,本单位项目资金支出主要是:项目管理费、扶贫工作经费、重点项目前期经费、扶贫培训费。

 项目为持续性、常年性项目,资金来源为年初财政预算或年中财政预算追加。通过这些专项工作的开展,完成年度动态减贫 2 万人以上。

 二、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我单位项目支出年初预算为 52.00 万元,其中:扶贫工作经费 52 万元。

  2017 年我单位项目支出决算为 82.36 万元,其中:项目支出 82.36万元,主要用于:项目管理费 26.82 万元、扶贫工作经费 29.18 万元、重点项目前期经费 4.36 万元、扶贫培训费 22.00 万元。

 项目所有开支均按照我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执行,资金的使用严格把关,整个项目的运行完全按照我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县委县政府及财政的有关规定执行。单位内部不定期进行抽查,严格人员作风,不存在违规违法的问题。各个项目资金使用与具体项目实施内容相符,绩效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都已按照计划完成,未逾期。

 三、专项组织实施情况

 我单位专项工作已于 2017 年完成,完成了年度绩效目标。所有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均按照我单位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建立了工作有计划、实施有方案、日常有监督的管理机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效能得到了提高、获得了社会公众的好评。

 四、专项绩效情况分析

 我单位 2017 年专项,从项目立项、资金落实、业务管理到财务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益,6 项二级指标得分都很高,总分达到 96 分。

 1、项目立项(12 分):项目的申请、设立过程符合相关要求,设定的绩效目标合理,绩效指标细化、明确、清晰、可衡量。

 2、资金落实(8 分):资金落实到位情况良好 3、业务管理(9 分):管理制度健全、制度执行有效、项目质量可控。

 4、财务管理(20 分):管理制度健全、资金使用合规、财务监控有效。

 5、项目产出(28 分):项目完成率 100%、完成及时率 100%、质量达标率 98%、成本节约率 98%。

  6、项目效益(19 分):项目实施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较好,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及可持续影响力也较好。

 五、基本经验及主要做法

 做好项目实施的跟踪检查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实施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能实现预期绩效目标的项目予以充分肯定,对进展缓慢,预期绩效目标较差的项目,及时进行协调和提出整改措施,确保项目实施工作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绩效目标。

 六、意见及建议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创新管理手段,用新思路、新方法,改进完善财务管理方法。

 2、按照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财政资金效益考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湖南省宜章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8 年 5 月 17 日

篇四: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满意的教育.这一重要论述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财政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省人大常委会要求,落实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加快制定出台我省教育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各级政府落实教育投入责任,并将财政教育投入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推动地方加大教育投入、落实 “两个只增不减”.继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新增财力主要投向高等教育,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中高等教育的占比,争取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坚持加大投入与推进改革、建立机制、加强管理、提高绩效相结合,制定省级教育经费绩效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上报告,请审议.关于 2019 年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的要求,加强对重点民生领域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的监督,按照省人大常委会 2020 年监督工作计划,做好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 2019 年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报告的准备工作,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财经工委于 2020 年 3 月商请省审计厅将教育厅列入 “同级审”范围,并派员参与审计调查工作; 4 月收集整理省教育厅、部分县(市、区)关于 2019 年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有关资料; 5 — 6 月先后赴福州市、厦门市对幼儿园到高校的各层级 10 所学校开展实地调研; 6 月组织听取教育界省、市两级人大代表、省人大财经专家咨询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7 月组织听取省教育厅关于 2019 年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汇报.同时,专门设计包括教育学位供给、资金投向、教师队伍建设、资金使用绩效等 12 个问题的调查问卷,通过代表履职平台向省人大代表征求意见,收回问卷 151 份,汇总整理各方面意见建议并吸收进调研报告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力平,财经委、财经工委有关领导、委员陈青文、梁晋阳、林少雄、刘尚逊、曾丽卿、张炯佳和部分省人大代表参加了调研或座谈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 2019 年全省教育资金基本情况2019 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 1342

推荐访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资金使用 专项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