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7篇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7篇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2020年4月第17期Apr.2020No.17以“核心素养&rd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7篇,供大家参考。

以

篇一: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2020 年 4 月第 17 期Apr. 2020No.17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何 云 1 ,崔永利 2(1.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分校,北京 100048;2.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京 100041)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必备的品格和必须具有的关键能力。它是一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坚实的基础。教育的过程,是奠基人生的过程,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只有聚焦核心素养,才能为课堂教学找到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动力。笔者认为,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理念提升,准确把握核心素养实质1.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从国内外来看,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点不一样,但有相同的三个关键词:适应,要适应自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必备品格,指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关键能力,指最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是健康的身心,第二是良好的品格,第三句是关键的能力。这是教育改革更是课堂改革的基本根本出发点。2.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把握。2016年9月,中国教育学会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具备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和具体细化的十八个基本点。3.对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的理解。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理解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把握对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才能正确地引领学科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地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这是课堂改革的直接依据的关键。二、认真反思,当前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两个问题(一)当前课堂教学中, “三维目标”割裂的问题。出于现实中教学进度要求,教师教育教学压力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业成绩的要求等种种因素, “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只剩“知识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未能充分落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被虚化。这阻碍了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核心素养有助于在一个新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三维目标”的整合问题,提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转型的依据。课堂教学改革,要指导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交流结果过程中创生知识,形成思维观念和探究技能,发展素养。提升综合性品质。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基于项目的活动方式,开展体验、合作、探究或建构式的学习。(二)课堂评价过分关注碎片化,不利于学生素养形成。重视知识传授和标准答案的现状,往往强调的是具体学科知识或技能,忽略学生在现实生活和专业领域实际经历或使用到的知识、技能、能力或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则可以打破当前考试和评价指向单一的状况,倡导通过创设整合性的、情景化的的真实任务,关注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提出和形成问题,发现、收集和利用信息,权衡不同方案,产生新想法或发现新途径来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有效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和他人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这样一种评价模式要求通过正式或非正式观察、讨论、展示项目、同伴或自我评估、自我反思、成长记录档案袋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基于不同场合、时间和形式的多方面证据,[摘 要]该文梳理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核心素养等问题,并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做法:

 “基于知识的横向联系的整体化教学、基于知识纵向联系的主题化教学、基于知识的横纵联系的问题化教学、基于学生差异化需求的分层教学、基于迁移能力形成的情景化教学”,并对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基金项目]2018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堂特征及教学改进的研究” (CBDA18099)[作者简介]何 云,女,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分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通讯作者);崔永利,男,北京市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7-0194-02 [收稿日期]2019-09-02194 - -

 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TEACHING FORUM2020 年 4 月第 17 期Apr. 2020No.17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全面而合理的评价。三、努力探索,核心素养下课堂改革几个有效举措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这是学生面对未来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挑战,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校的教学中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务。目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既违背了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又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1.基于知识的横向联系的整体化教学。现实中的教学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学习许多碎片化的知识,反复进行一些碎片化的训练,也就是强化知识点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先把握事物的整体构架,再进行部分学习和研究,这样学生很难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可能形成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整合,采取单元式教学方式,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2.基于知识纵向联系的主题化教学。学习者掌握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还不够,还要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整体化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那么如何掌握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呢,这个联系在哪里?这就需要有一个整体的大知识观,由这个大的知识观产生的大的教学观,就是主题式教学方式,以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3.基于知识横纵联系的问题化教学。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4.基于学生差异化需求的分层教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5.基于迁移能力形成的情景化教学。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四、务本求实,处理好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几个关系1.处理好教授知识与培养素养的关系。知识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阿基米德点”,教学活动离不开知识,教学活动对知识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没有了知识,教学活动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无法在真空中产生也无法脱离知识而单独存在。教学的产生和维持,人的成长和发展,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养料。但是,教学决不能止于知识,人的发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识,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人的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人的素养的提升。教学是基于知识,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提升人的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改革必须回到原点、回归初心,这个原点、这个初心就是人的素养,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才是教学的本体价值。2.处理好在核心素养下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核心素养体系理论的提出,对学科教学必然要走向学科教育、为明天培养什么样的人、建立全新的人才观和评价观等诸多教育教学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如何将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或者育人目标体系,落实与推行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仍然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Core Literacy"HE Yun 1 ,CUI Yong-li 2(1.Ancient City Secondary School,Beijing 100048,China;2.Youth Activity Centre,Beijing 10004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combs the problems of core literacy,subject core literacy and student core literacy,and putsforward the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core literacy in classroom teaching:holistic teaching based on horizontalconnection of knowledge,thematic teaching based on vertical connection of knowledge,problematic teaching basedo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nnection of knowledge,and students"poor quality.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of alienateddemand and situational teaching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transfer ability are discussed,and the problems in classroomteaching under core literacy and the relationships that need to be dealt with a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Core accomplishment;Classroom;Reform in Education195 - -

篇二: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1 基亍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

 王 高

 •2 .

  我国自“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仸务乊后,教育部门的重大丼措乊一就是组建与家团队,集中研究中国学生収展核心素养;丼措乊二是组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与家组,集中研究学科核心素养。

 n 教书育人

 n 育人为本

 n 立德树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

 . •3 2014年:颁布考试招生改革系列斱案;

 2014- - 2015年: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斱案;

 2015- - 2016年: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016- - 2017年: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

 2017年— — 2019年:

 高一实斲新斱案、新标

 准、新教材、新高考(部分)

 2018年开始中招改革吭劢

 一、基亍核心素养的深化教改简介

 . •4 1.招生制度改革

 . •5

  (1 1)高考:两依据、一参考

 探索基亍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Ø 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外语两次机会) Ø 总成绩: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考3科目(3+3模式)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 •6 实施“既看分,又看人”的综合评价录取,是未来高校招录的大势所趋。

 . •7

  (2 2)

 学业水平考试地位上升

 普通高中13门科目全部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思想政治、历叱、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既设合栺性考试,又设等级考试。其余科目只有合栺性考试。

 自主选择其中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考分将计入高校招生弽叏总成绩

 . •8

 . •9 上海市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

 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三科目高考+ +综合素质评价

 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13科目、三种类型、两种水平。

 说明:合栺性考试合栺是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等级性考试结果有差异计入高考成绩。

 . •10 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 +三科目高考+ +综合素质评价

 2.高考成绩组成:3 3高考科目成绩 +3等级考科目成绩。( 3+3)

 说明:合栺性考试合栺计入高考成绩 40分;等级性考试按照等第转化为分数计入。

 . •11

 . •12

  (3 3)重规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

  程序:写实记录(学生)、整理遴选(学生、教师指导)、公示审核(学校)、形成档案(学校)、材料使用(高校)

  综合素质档案:

 ①主要的成长记录,五方面突出表现; ②自我陈述报告、教师评语; ③典型事实材料及相关证明。

 以省为单位:统一栺式、电子化管理平台

 . •13 (4 4)

 报考弽叏斱式収生发化

  高校提前2年公布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要求,考生符合一门即可报考);

  如:某大学公布的招生选考科目为物理和化学,考生的3个选考科目中只要有物理戒化学的都可以报考。

  逐步合幵本科录取批次;  “与业+学校”平行志愿,与业平行投档,按成绩由高至低录取。(今年浙江每个学生将可填报80个与业)

 让学生选到最好的与业斱向,最大限度确保孩子从“成人”到“成才”再到“成功”,

 . •14 中招改革

 . •15

 . •16

 . •17

 . •18  改发唯分数论;

  改发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弽叏唯一依据的做法;

  毕业、招生考试合一。尝试提供多次机会;

  增加学生和学校的选择权;

 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引导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収展。

 

  ……

  中高考改革的核心追求

 . •19 核心素养

 是学生在接叐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织身収展和社会収展需要的必备品栺和关键能力。

 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审美能力,综合能力 核心素养:必备品栺+关键能力 2.新目标(核心素养)

 强健的体魄 健康的心理品质:

 自我讣识,自我约束,阳光向上,抗拒挫折 良好的品德:

 责仸;向善

 . •20 u培养讣知能力

 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逡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织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u培养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不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不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觃范。

 u培养创新能力

 激収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栺,鼓劥学生勇亍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

 u培养职业能力

 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劢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大关键能力

 . •21 一个核心、三个维度 六大素养、十八个要点 教育斱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不生产劳劢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斱面全面収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教育斱针到学生核心素养

 . •22 丌要给学生背丌劢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台湾教育者)

 知识、分数可能是带丌走的,而斱法、能力、智慧这些素养永进会伴随着学生,而丏在伴随的过程中还会再生。以能力来呈现核心素养是国际上一般的表述斱式,带得走的能力则是核心素养。

 “留下来”是沉淀下来,“带得走”是伴随学习者的未来,是能力的运用和迚一步创造。

 “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

 “忘掉的”是具体的内容、知识等,而“留下来的”则是核心素养。

 你用2016年的中考题训练了学生,他们全会了,可是遇到2017年的考题还是丌会做,这就叫应试教育。如果训练的2016年的考题,学生一拿到2017、2018年的考题,觉得不2016年是换汤丌换药,这就是具备了核心素养。如果觉得2017不2016考题完全丌同,无从下手,这就是缺乏核心素养。

 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 •23 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戒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戒特定学习领域)乊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3.学科核心素养

 . •24 Ø数学的眼光观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

 Ø数学的思维思考:逡辑推理、数学运算

 Ø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建模、数据分析

 数学 双基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

 基础知识扎实(记忆)

 基本技能熟练(训练)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的基本经验(四基)

 . •25 语文核心素养

 写作:激活思维比斱法更重要

 . •26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质观 运劢观 能量观 相亏作用观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不合作

 科学本质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仸

  物理观念

 科学态度不责仸

 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

 . •27 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亐头, 下有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

 -----------《孙子算经》 鸡兔同笼 数学:假设法、砍足法 、斱程组法… 物理:思想实验法 物理素养

 . •28 知识、技能、能力、素养之间的关系 交觃/知识 秱库/技能 路考 /能力 素养 礼貌行车 安全驾驶 教学设计

 机

 会

 实践

 反思

  “ 知识为本 ”

  “ 以人为本 ”

  (2.0转型升级版) )

 双基目标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 (1.0初级版) )

 (3.0聚焦强化版) )

 教学实斲

 •29 .

  落实学生収展核心素养主要通过三个紧密相关的递徂: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评价改革 3.新课程

 普通高中课程的调整

  ——让每个生命都有出彩的机会

 . •30 党的教育斱针:德智体美

 围绕核心素养,指向全面育人 育人目标

 学校课程

 核心素养

 学科素养

 学科知识、技能过程、斱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科课程

 活劢实践类课程

 . •31 新课程斱案课程结构 课程性质 课程意义 总学分144 必修 共同基础;全修全考;学考内容; 毕业依据;高职高与弽叏依据

 学分88 选修1 差异収展;必修的逑迚戒拓展;选修选考 高考和选择性学考内容;本科弽叏依据

 学分42 选修2 个性化需求;交叉、延伸戒应用,校本课程 选修丌考戒备考

 学分14

 . •32 学分变化 必修 选修1 选修2 实验版 116 22 6 修订版 88 ≥42 ≥14 调整了课程结构,增强了课程选择性

 . •33 4.新课标

 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

  课程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

 内容标准

 质量标准

 . •34 新一轮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特征  瞄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 锁定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 •35  选拔 →选择

  补短 →扬长

  丌能有弱科 →最好有强科

  上下分层 →左史分类

  弽叏:学校主导 →与业主导

  今天的学习

 未来的工作生活

  学校:収现潜能、収展潜能

  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

  ……

 改革有可能带来什么?

 . •36 物理的知

 识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斲 教学的知

 识

 学生的知

 识

 教学评价 质量标准

 二、基亍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

 . •37 1.基亍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用科学的理念指导教学设计

 . •38 教学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需要 教学目的

 为什么教?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什么? 教学策略

  如何教? 教学敁果

 教得怎样? 要到哪里去?

 怎样到那里去?

 是否到了那里?

 意义

 . •39 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 教学目标设

 计

  预设性评价

  生成性评价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的心智水平 教学结构设

 计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分析 设计 评价 其它设计 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思考: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意义?→核心素养 纵向结构:指教学内容随时间的展开顺序(流程)。

 横向结构:指教学组细形式展开的穸间组合斱式。

 内向结构:指教学内容、目标和仸务的体系。

 结构化组细:重点难点;内容关联。

 问题化组细:情景中的内容→情景中的问题 操作化组细:做、想、讲的结合。

 模式层面:研究环节、程序、斱法→着眼使用。

 价值层面:研究目标指向。(合作学习)

 作业设计:解释性、多样性、分层性。

 评价设计:过程性;综合性;解释性。

 . •40 定位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 学科知识的教学是最本质的 • 你是否理解本学科教学的实质性内容幵保证传授 • 你是否了解仸一课时教学的知识逡辑幵合理讲解 • 你是否掌握学生知识不学科知识关系幵加以诠释

 . •41 物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文化. 物理树 知识层面 思维层面 文化层面 ——经师(教书匠)

 ——能师 ——人师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使人们产生讣识客观丐界的智慧

 物理文化是高品位的文化 学科是什么?

 . •42 注重顶层设计 怎么教 教什么 (教学斱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为何教 态度情感

 价值观

 为什么要上这埻课 ?

 它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

 这埻课除了知识乊外 ,

 还能让学生得到些什么? ?

 知识不技

 能

 过程不斱

 法

 学生兴趣盎然参不学习 ,

 通过一定的过程不斱法 ,

 .

  .

  切实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通过一定的过程不斱法

 学生兴趣盎然参不学习

 乐学 会学 学会 紧扣着眼点 ——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怎么教?

 . •43 知识呈现式 问题导引式 两种教学 教学建议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有敁的教学,应该使学生置亍问题情境中,让他们去经历智力的探险。

 抓住核心素养落实点 ——问题导引吭迪思维 更新教学观念 学科即问题

  学科丌是“客观”真理的化身,而是被丌断探究、理解的问题。

  课埻教学=问题解决

 . •44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知识 问题 情境 把知识转化为问题,将问题融合亍情境乊中

 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掌握知识

  教学设计过程  学生学习过程 知识的溶 解 知识的结 晶 教学操作

 . •45 有敁教学的真谛 让教学回弻本原,把课埻还给学生!

 德国哲学家海德栺尔

 教难亍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

 “让学”策略

 大智若愚 大成若缺 大道至简 ——教学的本质就是 “ 让 ” 学生 “ 学 ”

 教学智慧!

 . •46 情境创设应考虑的因素 Ø 真实性:具有可信度戒直接叏材生活 Ø 关联性:不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相关 Ø 可接叐性:符合学生的讣知兴趣不水平 Ø 问题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激収学生积极参不 Ø 全程性:尽量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Ø 整体性: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収展

 . •47 问题是课埻的心脏

 问题价值:激収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领略问题解决的斱法,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 问题解决——课埻教学的核心技术 问题情境→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结论→结论检验→问题生収

 . •48 2.上好“课” 课埻是我们人生修炼的道场,赢在课埻就是赢得人生(窦栻梅)

 坚持

 “探究性”

 上出

 “物理味”

 找准

 “结合点”

 课埻上要让核心素养着地

 . •49 ——事实证据 ——理性思维 物

 理

 (以实验为基础)

 (以思维为中心)

 实验是 根

 思维是 魂

 把握物理学科的本质

 生活是 源

  物理学科的本质是物理核心素养确立的基础,讣清学科本质有劣亍我们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把握,有劣亍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实斲。

 生活味 探究味 斱法味 让课埻更智慧 让课埻更丰富 让课埻更精彩

 . •50 (一)生活味,让课埻更丰富

 物理丌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幵把它们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丐界中加以组细,赋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生活是一个大课埻,...

篇三: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时代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

 • 柞水县课改情况 • 课堂教学转型的缘由 • 做为教师,我们如何适应教育变革

 一、柞水课改的实践与探索

 2012年柞水教育的春天 寻求教育崛起之路

 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动员

 柞水课改经历了五个阶段: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是打开了我县教育对外交流的大门 •二是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好评 •三是改变了师生的精神状态 •四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勇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五是广大教师教育视野有所拓展,专业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 •六是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中考2013—2016年连续四年商洛市第一 •高考实现了清华北大名校的突破 •高考上线率在商洛排名上升了三个位次

 •2015年7月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板县; •2015年11月商洛市政府、市教育局在我县召开全市素质教育及课堂改革现场观摩会; •今年省、市将我县确定为素质教育及教育内涵发展试点县。近期省教育厅将在柞水召开全省素质教育现场会。

 基本上步入了 “ 理论上有支撑,理念上有共识,行动上有章法,评价上有标准,成效上有显现”的良性发展轨道。

 柞水课改经验——四轮驱动

 “524”基本模式的简介

  一节课的学习设计为五个模块,课前20分钟自主学习,课中40分钟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提升、检测评价。

 “524” 高效课堂课堂模式的核心词是:

  自主学习  合作探究  展示交流,质疑点评  点拨提升  检测评价

 二、课堂教学转型的缘由 • 国际经合组织的PISA考试分析 • 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 四次工业技术革命 • 第四次教育的重大变革

 1、 从PISA测试看中国教育信心与改革

 • 作为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针对的是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的评估,每三年进行一次,上海首次参加测试是在2009年,2012是第二次参加测试,连续两次的测试结果均列第一,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也值得国人理性看待中国教育。

 • 2015年中国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省市学生参加;

 光明日报:从PISA测试反思我国数学教育改革( 2017.1.26 )

 • 在2015年PISA测试中,我国学生整体排名第十,其中数学成绩排名第六。

 • 在2009、2012数学素养测试中,中国上海学生连续两次获得第一,2015的测试中国学生为第六。

 • 在数学课程中,我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知识的联系与综合,突出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在数学教学上,我们强调循序渐进、变式练习和巩固复习,通过变式教学,让学生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在教师专业提升方面,我国持续不断开展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

 可以说,我国在数学教育方面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中国经验。

 • 通过PISA测试,中国数学教育受到国际上的普遍关注,中国的数学教学经验受到了好评,英国政府、日本还特别引进中国的数学教学方法。但是,综合三次测试的结果,也可以看到我国数学教育至少存在六大问题。从PISA测试反思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可能更有意义。

 数学教育存在六大问题 • 第一,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导致学习兴趣减低,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影响了学生发展个性潜能。

 • 第二,数学的方法创新能力不足。首先,从PISA的测试中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对解决形式化的数学问题非常熟练,但在解决具有较复杂现实背景的数学应用问题时有一定困难。当遇到现实生活、社会或其他学科中的数学问题时,我国的学生成绩会明显降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使用常用的已有方法,面对真实的问题情景,往往不能抓住关键形成自己的方法,进行方法创新。

  • 反思我国平时的数学教学,教师习惯于设计条件、信息比较明确的封闭式数学问题,清晰地提炼和归纳解题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我国学生习惯于在此背景下进行数学学习,当要自己进行方法创新时学生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 第三,数学文本阅读理解能力较低。我国学生对于文字量较大、读图、读表等非连续性文本等问题存在一定的阅读困难。特别是对一些条件信息较多的开放性问题,学生感到尤其困难。大量的文字信息会对学生的分析思考产生干扰,从而使学生无从下手,也无法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这种现象反映的潜在问题是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学生缺乏分析大量信息资源的能力,不太善于自己选择、判断和反思数学阅读材料的重点和关键。这些现象与平时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机会偏少有一定关系。

 • 第四,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小。从PISA调查问卷的结果中可以看到,我国学生从事自主研究和学习机会相对较少。我国学生在PISA问卷中回答类似“老师经常要我们花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时,分数明显偏低,反映出我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国际上同龄人相比较少。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研究。而我们现在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太少,我们的课程总的来说太满。数学课程的内容需要进一步精简,留出空间,让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去选择和研究。

 • 第五,数学应用和推广的意识不够。在PISA测试中,我国学生在对解题结果的解释、评价和运用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他们一旦解决数学问题,一般就以为解题过程结束,不习惯描述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释,不会用所得的结果说明问题,不善于再拓展应用于其他情境。学生对得出解题结果比较关注,但对“对数学结果做诠释评价”的环节关注不够,学习了数学知识,却不善于运用数学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真实的问题。

 • 第六,教育均衡化程度不高。从2015年的测试结果来看,我国各地区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异较大。2015年中国学生的PISA成绩出现了较大后退,前两次都是上海作为中国的代表参加,上海城市化程度较高,教育基础也比较好。这次增加了北京、江苏、广东,虽然这四个地方都是我国发达地区,由于样本扩大了,而且包含较多农村地区,成绩的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如果下次测试把我国西部再扩大进去的话,不难想象成绩可能还要下降。但是,从中我们也看到一个问题,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两极分化的现象还严重存在。

 •

  在国际测试中,我国学生在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上具有较高水平,但在具有创新和决策水平的数学素养高段竞争力上并没有很大优势。

 •

 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单纯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既要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优势,又要下决心进行教育综合改革,在减轻负担、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意识,促进教育均衡化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2、核心素养为课改指路 •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炉。

  千呼万唤始出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3、 从第四次工业技术革命看课改之必然 •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 第四次工业革命 》 :一场席卷世界的社会大变革

  • 前两次工业革命中国都不知道—落后五十年; • 北京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所推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给我国的弯道超车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但像过去的工业革命一样,在推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丰富的同时,这次革命也给个人以及整体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 马云再放豪言:手机将在5 年内消失!

 • 让你的手机在5年后消失,用户将拥有一个与人身融为一体的支付宝,彻底摆脱“身手钥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和充电宝的束缚:只要简单动动手掌,支付宝就能在手掌心出现,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使用支付宝。

 • 支付宝就可以识别你的购物行为并分析出商品的价格,直接自动扣款。

 马云:30 年后每周上班4 天不是梦 每天工作4 小时

 • 他认为:“ 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步发展,未来三十年人类每天只需要工作四小时,每周只工作四天。”

 • 未来会有更多工作被抢走,一些能顺应潮流的人将变得愈发富有和成功,而那些被时代甩在身后的人则会越来越痛苦。

 • 不过,马云还是认为,机器永远不会获得人类那样的智慧和经验。与机器相比,“ 人类会赢”。

 4、教育的四次重大革命 • 第一次教育革命源于犹太人抵制希腊文化,对孩子们集中教育,促进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形成,家庭教育让位于学校教育;

 • 第二次革命源于文字的出现,将文字作为教育工具,人类的信息传播不再限于口耳相传;

 • 第三次教育革命源于印刷术,使人类的知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知识,知识不再为少数人垄断。

 • 第四次教育革命,是源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和教育技术理论框架的形成,其速度之快、反映之强烈、影响之深远是前三次教育革命所无法比拟的,其影响包括学习者学习、思考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的改变。

 • 正在进行的第四次教育革命,谁能立在潮头,谁就能够赢得未来,赢得世界呼?

 • 在线教育自出现至爆发只经历了短短2年的时间,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时空距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上,个性化成为在线教育的行业标签。

 • 未来,数字化学校、数字化教师、网络课堂、远程学习、在线教育、云教育、云计算、大数据等虚拟化、扁平化的交互式学习平台,游戏化学习、因材施教、翻转式课堂、远程视频教学等将成为学习的新途径。

 • 应对这场教育革命,行业应创新教育模式、革新教育内容、释放学生的创造能力。

 • 创客教育强调行动、分享与合作,并注重与新科技手段结合,逐渐发展为跨学科创新力培养的新途径。在创客教育中,学生被看作是知识的创造者或贡献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如同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所言:“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今天世界是学生的教材。”

 • 透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创客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第四次教育革命所带来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即基于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基于广泛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才是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实质与核心。

 •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之问:

 在个性化学习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这个职业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或者说:

 新型教育技术是否会把传统教育彻底颠覆?现在教育信息技术已经对教育影响很大。有世界名校的教学课件、有非常精美的MOOC课程在网上,使用价格很低,学一门课在美国只要100美元,在中国只要100元人民币左右,还有学习软件根据你的需要和你的学业水平,自动给你推送适合你的课程,还能够对你的作业评分,还需要教师吗?所以,传统的教育会不会颠覆,学校还需不需要存在?

 • MOOC(慕课)这样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机器人助教已经在美国甚至在中国的MOOC平台上岗工作,而且还有大数据等教育分析技术,随着拥有的数据越来越大,具有越来越高的智能,教育技术在未来会不会让传统的大学和中学消失,会不会让教师下岗?现在的教师,还没有像出租车司机那样,感受到技术进步,或者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压力。但未来是不是也会如出租车司机一样担心自己的工作或者收入受到影响?这些真都很难说。

 • 那么,该怎么办呢?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作者说:在数字时代,“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很快就会消失。也就是获取知识的差距越来越小,想学习什么知识在网上搜索下就能够得到。未来最大的鸿沟是“积极性鸿沟(Motivational divide)”,就是人主动学习热情的差距。在知识获得非常容易的时代,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的学习热情。你有学习热情,你会有巨大的资源,每天不断的吸收能量。你要没有学习热情,每天泡在游戏、微博或微信上那你很难有大的进步。

 • 所以在新的互联网时代、数据时代,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不是使一个学生改善技能,关键让人有更强的学习热情。教育的最重要任务是育人。怎样育人呢?就是不断地激励学生,让他或她拥有一种上进精神。MOOC等教育技术不应只是让学习变得更容易,而是要让学生更热爱学习。这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最最重要的发展目标!

 那么回到扎克伯格之问:教师会不会被替代?教育是最要求人智慧和创造力的职业,技术的替代不会那么简单。如果你只是一个技术匠人,教学生些知识,你很可能会被技术所替代。

 但如果你能够激发学生的奋斗和创新精神,如果你能够把学生的精神火炬点燃,这样的教师不会失业。

 可汗学院-创办人萨尔曼·可汗

 ...

篇四: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

 主要内容• 1、如何理解核心素养• 2、从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 3、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4、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策略• 5、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师策略

 一、如何理解核心素养•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如何理解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此项内容的知名大咖们参加了会议。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运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在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核心素养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核心素养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它有别于一个人潜在的能力。

 2、蕴含了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1)、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2)、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活动方式;3)、体验式的、基于合作探究的建构式学习。

 • 核心素养所聚焦的核心问题,正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而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正是回答“如何培养人”的全新思考。

 二、从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 传统的学科教育过度关注学科知识,纠结于学科知识的容量、难度,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点和训练点烂熟于心,而对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却往往忽视。对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不甚了解。

 • 学科的核心素养正是破解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以核心素养为纲,统领学科内容,设计教学情景,提出真实问题,围绕解决问题展开学习,全面的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

 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 语言建构与应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情趣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英语学科: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数学学科:数学抽象、逻辑思维、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 政治学科:•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关参与• 历史学科:•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地理学科:•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 物理学科:•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化学学科:• 宏微结合、变化平衡、模型认知、实验探究、科学精神• 生物学科:• 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学科核心素养分为五级水平﹡每一个素养水平都要涵盖学科表现﹡不同素养水平有一定递进关系

 以地理学科为例素养1:人地协调观水平1能够部分解释熟悉的日常生产和生活现象的地理背景,意识人类活动要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开展;能够简单辨识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以及带来的影响。水平2能够说明特定地理事象情境中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解人类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方式,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初步懂得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初步的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水平3能够说明特定复杂地理事象中,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和程度;理解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满足人类需要的潜力及有限性;懂得人类尊重自然规律的必要性,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水平4能够通过对现实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简要分析,理解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的重要性,懂得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认识到其中科学技术因素十分重要,既有积极的作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水平5能够结合现实中的各种地理问题,分析人地关系协调和失调的内在原因,阐述区域开发中存在的人地关系问题,提出改善自然环境,推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协调人地关系的对策和措施。素养素养1:人地协调观 水平划分水平

 • 学科核心素养是结果,不是顺序;• 刻画人的整体认识水平,如:小学生水平初中生水平高中生水平地理教师水平地理研究者水平

 核心素养中5个情景水平(不同水平是由情景划分的)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2、在给定地理事项或情境中3、在给定复杂地理事项或情境中4、现实问题5、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以绘画为例• 儿童涂鸦---不是某个技能差,都差,但能画;• 中学生画---几个技能提高,能画的像一点• 美院学生---技能全面提高,能画的逼真• 画家---有全面的技能,不仅像,而且有创造• 从作品看,而不是从技能看• 综合看,而不是分项看

 • 不同情景水平+不同进阶水平• =核心素养水平

 三、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例如英语学科:• 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表现---• 学习内容:• 以词汇、语法知识为主、技能训练单一,知识碎片化、缺乏语境、忽略篇章与主题意义、人文教育与育人功能薄弱、思维培养缺失。• 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为主,注重知识点

 • 训练与记忆,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实践活动。• 教学方式:模式化、表层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贴标签。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关系• 语言能力是学科基础• 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 思维品质是心智动力• 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习内容: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语用之中。• 学习方式: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 教学设计: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与过程中。

 如何整合英语课程内容分割的内容 整合的内容语音语音策略策略词汇词汇语法语法文化文化价值观价值观听说读写主题语篇语言知识 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内容主 题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听、说、读、看、写中外优秀人文与科学知识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语篇类型口语、书面语、应用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新媒体语篇语言技能中的“看”(viewing)通常指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理解这类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鉴于这种技能在新媒体时代日趋重要,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中增加了“看”的技能。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依托学科核心内容学科育人基 基 于 于 学 学 科 科 的 的 核 核 心 心 活 活 动

 指向素养的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从学生已知出发主题(情境)语篇(载体)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技能(途径)策略(方法)实现对主题和语篇理解的提升和优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创新迁移形成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塑造文化品格发展学习能力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语言与思维活动学科育人知行合一

 提高教师的文明解读能力是关键• 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水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成效的高度。

 文本解读的角度主题意义作者意图语言修辞 文体结构主要内容WhatWhyHow

 英语学习活动举例• 主题范围:人与社会• 语篇类型:应用文---广告(图片与文字)• ☆语音知识:商品词汇、描述性词汇、广 告语特定表达方式。• ☆文化知识:广告文化---广告设计理念及 文化差异。• ☆语言技能:读、看、说、写(创作);思维发展---观察、区分事实与观点、评价、批判、创建

 •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广告对大众消费心理的影响,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们的行为深受广告影响。如何认识广告?广告具有什么特点?如何分析与评价广告?如何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如何设计成功的广告?• 2、激活已知,铺垫语言:学生观看广告图片∕视频,分享自己身边的广告以及对广告的认识(创设主题语境,帮助梳理学生有关广告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激活并铺垫新词汇)

 • 3、获取信息,分析比较,讨论评价,形成结构化知识:学生阅读广告图片和文字,获取有关广告所传递的信息,发现并讨论广告语言的特点、区分事实与观点,比较设计理念或文化差异,分析、讨论广告的功能和效果。分小组梳理、总结、分享广告语言的特点和设计理念之差异及效果。形成结构化知识。

 • 4、整合运用,交流分享:运用新学的语言和结构化知识,分析身边最成功的一则广告-----特点、功能、效果、成功的原因等,得出结论。• 5、联系生活,创新迁移,理性表达:分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图文并茂)。全班展示评比最佳广告,阐述理由。

 • 6、反思评价,知行合一:学生重新思考生活中的广告,形成对广告内容和形式的新观点,学会分析广告内容,能够意识到应理性选择消费方式。并对广告设计的理念的方式有了深切体会。(联系真实生活,实现能力迁移----学生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展示和交流现实生活中多模态的广告,比如,iphone的文字广告与推介视频。分析评价出现“果粉”的原因,并合作设计一则英语广告向全班展示。学生参与评价。

 • iPhone3Gs- 有千万个理由让你爱• (The fastest,most powerful iPhone yet )

 • iPhone 4 - 这再次改变了一切• (This changes everything.Again )

 • iPhone 4s- 出色的iPhone ,如今更出色• The mostamazing iPhone yet

 • iPhone 5 - 易惹人爱,所以得众人所爱• (The biggest thing to happen to iPhone since iPhone )

 • iPhone 5s - 超前空前• ( For ward thinking )

 • iPhone 5c - 生来多彩• (For the colorful )

 • iPhone6 - 岂止于大• (Bigger than bigger )

 • Iphone7:向每个人敞开你的心扉• “Open your heart to everyone”

 • 该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将课堂学习发展出的能力迁移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

 四、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策略• 1、发展性过程评价:• 1)、课堂评价:•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完成探索、发现和展示的任务,实现学生的精神成长。• A、关注学生的意愿表达• B、关注学生的行为倾向• C、关注学生的呈现逻辑

 A、关注学生的意愿表达用学生真实回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真思考以富有张力和吸引力的问题引领教学方向,观察和评价学生对待这些问题的反应和表现,作为和学生实现良性互动的方式,无疑是实现教学效果优化的理想选择。

 B、关注学生的行为倾向要求教师用学生可以感受的情景,发现学生的真意图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评价中,要给学生设置他们需要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的特定情境,让学生在探索和表达中,呈现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为他们在将来真正面对类似情景的行为选择提供支持和根据。

 C、关注学生的呈现逻辑要求教师用学生能够明确的态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力教师能够理解的,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转换,才能变成学生能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切换身份,既能清楚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者立场,也能理解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逻辑。

 • 2)、课程评价• A、纸笔测试的改进需要教师改变研究范式,发现考试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应对策略,也必然以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及其准确恰当表达为主要着力点,让学生从“做不完的题”中解放出来,通过学科能力培育,实现对更多问题有“说的明白的解决方案”转化先看一个试题:(二)、古诗阅读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1、默写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词,与上述两首诗组成一组阅读材料。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你选择这首词的理由。答:-----------------------------------------------------------------------------。2、结合这几位诗(词)人的人生经历与创作主张,选择一个角度评析这几首诗词。3、下面两则材料是对示例作品的评点。你对这些观点有何看法?任选一则阐述你的理由。1)、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杜诗:“写雨切夜易,切春难”“喜意都从罅隙里迸透。”2)、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二句:“遂成为西湖定评。”4、不同的人阅读诗歌的感受不同,但鉴赏水平有高下之别。结合下面的材料,给一名初一的学生写一封信,向他介绍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合宜的方法。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唤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见,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

篇五: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素养与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5 5 篇

 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1

 八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举办的“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论坛”主题继续教育培训会,两天的培训日程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习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1、“素质”与“素养”的区别:褚宏启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21 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2、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褚宏启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

 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从学习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3、创新与合作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褚宏启教授在分析我国国民素质的短板问题时利用中日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对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国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差,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决定着民族的未来,那么基础教育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落后,教育质量等于分数第一的评价方式很浓厚,中小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4、作为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怎么做的问题,褚宏启教授帮我们指出了几个方向,第一、中小学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课程体系,第二、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理念。第三、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第四、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评价环境,作为教师具体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感受到教师应该不断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研过程中

 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情情况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营造快乐、平等的教学环境。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2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

 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还有,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设计、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学科知识的迁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没有引领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本思想要领,到初中开始学习生物、物理、化学时,就不会把这些学科看作崭新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现在很多地方的初中设立了“研究性学习”类课程,内容涉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过程、学习方法和创造发明原理,一些学校的高中课程中还有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课题等等。这些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加强初中、高中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

 创新研究、保持探索的兴趣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3

 7 月 4 日,我有幸聆听了北京教科所王凯老师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改进》的讲座,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

 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想想自己上班的时间也不短了,应该说已经是一名老教师了,可不管从教学水平还是自身水平,我都感觉进步不大。首先,我读书少,上班以来,读过的专业书屈指可数;其次我钻研的少,对教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始终浮在很浅的层次,深不下去。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人,因为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充满爱与责任。这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做到爱学生,爱教育,对学生,对自己的教育事业充满责任感,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4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

 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 48 场访谈,涉及 575 位专家,提出了 12 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 9 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5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篇六: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dquo; 国培计划(2018 )

 ” 讷河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 诊断示范 ” 阶段初 中历史学科专家讲座

 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

 n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核心素养植根于学科的核心素养。从素养的角度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n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与学科价值的有机结合,是该学科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所在。

 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核心能力——历史解释:

 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n 小结:n 爱因斯坦说 ” 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都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

 ”核心素养重视的就是那些“网络上找不到答案的东西”,它不能靠死记硬背而取得考试的优势。n 当用核心素养去思考、审视教学时,我们的知识观、教学观、育人观和课程观将随之改变,并将最终引发一场新的教育教学革命。

 “问题导学 ” 五环节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质疑点拨

 巩固练习 能力支撑

  形式保障重要环节

  智慧源泉

 必要手段

 问题导入

 呈现目标

 释疑巩固

 盘点提升

 达标测试齐齐哈尔市创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的方式,重构学习方式,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山大附中实验中学教学专题研修

 n 小结:n 双基教学—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体现着从 “ 教书 ”走向 “ 育人 ” 的转变。

 三、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想说爱你不容易”n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核心素养的落实。n 在课程改革以后,我国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教师设计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但仍存在课堂上教师把控过多、缺少学生质疑问难等问题。因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仍需要不断改进。

 三、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n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三、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n 2、学生主体不突出

 三、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n 3、教学方法不得当

 三、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n 4、深度学习不够

 三、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n 5、学习兴趣不浓厚

 三、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n 6、多媒体运用不当

 n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反思各自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

 我们的教学改革成功过吗? 为什么?

 课堂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

 n 兴趣的培养是第一位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好”与“乐”,谈不到成功的教育。n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任何学科都有其令人着迷、甚至使人着魔的独特魅力。”

 周国平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

 n 教师洋溢的热情、渊博学识;n 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爱或鼓励;n 延展性的课外阅读;n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n 科学实验或体验活动;n 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

 “ 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如果学校里新来了一位有天才的生物教师,那么你等着瞧,两年之后就会出现10 个禀赋高强的少年生物学家,他们爱上了生物,在学校园地上入迷的进行试验和研究。哪个学校里的各科教师的教学,好像汇合成了一种各自都在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善意的竞赛,那么这个学校的智力生活就会显得生机勃勃。

 ”—— 《 给教师的建议 》

 n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n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n 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学模式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

  归纳提升

  展示交流

  实践运用

  走近生活

 观察与实验;n

  模拟事物;n

  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n

  丰富的语言描述。

 n 第一,问题的设计要有思维性和挑战性 ;n 第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和探索性; n 第三,问题的设计要有准确性和适切性; n 第四,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和条理性;

 n 第一,围绕一个目标:教学目标;n 第二,把握两个度:梯度和难度;n

  梯度:初级问题:参照已有案例可以解答;中级阶段:原有案例的变形;高级阶段: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创造阶段:需要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n

  难度:必须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n 第三,抓住三个基本点:围绕中心、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 n 第四,应用四种手法:依旧引新、先易后难、挖掘深度、启发思维;n 第五,注意五个要素:言简意赅、形式新颖、面向全体、因势利导、运用对比 。

 n 第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n 第二,创设有利于合作互动的教学情境; n 第三,有适合于合作互动的高认知问题; n 第四,面向全体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 n 第五,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的相互激发; n 第六,以情感互动为基础,达到思维互动 。

 n 第一,基于围绕核心教学目标的高认知教学问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分组合作; n 第二,正确组织,分工合作,小组互动; n 第三,合作交流,相互激发,恰当引导; n 第四,分组汇报,全班交流,有效评价。

 n 第一,展示的内容要针对合作探究的问题;n 第二,简单的问题、无疑问的问题不展示;n 第三,展示的是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问题。

 n 第一,便于学生建构合理的学科结构; n 第二,既包括知识的总结,也包括方法的总结;n 第三,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总结;n 第四,要教给学生探究、总结和反思的方法;n 第五,对容易错误的地方进行系统总结和反思。

 n 第一,知识的应用(解决书本问题、真实情境问题)n 第二,知识的迁移(迁移到本领域、本学科、其他领域、其它学科) n 第三,方法的应用(解决本领域问题) n 第四,方法的迁移(解决背景不熟悉但可以用同一方法的问题)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

  归纳提升

  展示交流

  实践运用

  走近生活

 六、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篇七: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楚 # 术  人 文 教 育  课 程 改 革 的 趋 势 以 核 心 素 养 为 本  陈 晓 玥  ( 淮 北 师 范 大学 教 育学 院 , 安 徽 淮 北2 3 5 000)

  摘 要:

 当 今 信 息 时 代 的 到 来, 知 识 的 急 剧 增 长 , 国 际 竞 争 加 剧 , 面 对 如 此 情 形 ,当 今 社 会 的 教 育 所 培 养 的 人 才 也 应 该 跟 上 时 代 步 伐, 新一 轮 的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需 要 培 养 什 么样 的 人 才 ?如 何 去 培 养 ? 以 核 心 素 养 为 本 的 课 程 改 革 , 把 身 心 健 康 放 在 课 程 目 标 的 首 位 , 培 养 学 生 终 身 学 习 的 能 力 , 以 能 适 应 未 来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 的 人 为 目 标 。

  关 键 词:

 核 心 素 养; 课 程 改 革 ; 核 心 价 值 观 中 图 分 类 号:G 6 5 0  文 献 标 识 码:

 A 随 着 世 界 经 济 的 发 展, 知 识 时 代 , 信 息 时 代 的 到 来 , 国 际 竞争 力 的 加 强 , 经 济 竞争 最 后 就 是 人 才  的 竞争 , 那 么 培 养 什 么 样 的 人 才 ? 如 何 去 培 养 适 应 当 今世 界 社 会 发 展 所 需 要 的 人 才 ?已 经 成 为 世 界 各 国 共 同 面 临 的 问 题 。

 针 对 这 些 问 题 , 各 国 及  国 际 组 织 已 经 启 动 了 学 生“核 心 素 养”的 研 究, 在 此基 础 上 进 行 了 新一 轮的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

  一 核 心 素 养的 定 义 核 心 素 养是学 生 在 接 受 相 应 学 段 的 教 育 过 程  中, 逐 步 形成 的 适 应 个 人 终 生 发 展 和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 必 备 品 格 与 关 键 能 力 。

 它 是 关 于 学 生 知 识 、 技 能 、 情感 、 态 度 、 价 值 观 等 多 方 面 要 求 的 结 合体;  它指 向 过 程 , 关 注 学 生 在 其 培 养 过 程 中 的 体 悟 , 而 非 结 果 导 向 ; 同 时 , 核 心 素 养 兼 具 稳 定 性 与 开 放  性、 发 展 性, 是一 个 伴 随终 生 可 持 续 发 展、 与 时 倶 进 的 动 态 优 化 过 程 , 是 个 体 能 够 适 应未 来 社 会 、 促  进 终 生 学 习、 实 现 全 面 发 展 的 基 本 保 障 。

 它 超 越 了 传 统 的 行 为 主 义 的 教 育 目 标, 体 现 了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的 理 念 , 更 能 够 代 表 时 代 的 个 性。

  二核 心 素 养 的 内 容 体 系  国 际 上 的 核 心 素 养 可 以 分 为 四 大 类 型 :

 思 维 核 心 型 , 知 识 核 心 型 , 价 值 核 心 型 , 教 育 系 统 型 。

  (一)

 思 维 核 心 型 当 今世 界人 们 都 面 临 着 各 种 压 力 和 挑 战 , 为  了 更好 的 适 应 社 会 的 步 伐, 更好 的 生 存 , 未 来 的 教  育 应 该 培 养 的 人 就 是 要 让 人 们能 够 成 功 的 适 应 这 个 急 剧 变 动 的 社 会 。

 正 是 因 为 这 样, 各 教 育部 门 ,  组 织, 国 际 机 构 才把核 心 素 养 作 为 未 来 课 程 改 革  的 主 要 方 向 。

 把核 心 素 养看 成 是一 个 动 态 发 展 的 过 程, 整 合 了 知 识 、 技 能 、 态 度 、 情 感 与 价 值 观这 些 概 念 , 这 些 都是 人 们 未 来 成 功 生 活 所 必 备 素 养 , 以  此 为 出 发 点, 构 建 了 和 信 念 价 值 体 系 , 并 开 始 了 新  一 轮 的 课 程 改 革。

 其 课 程 改 革 就 是 以 这 种“思 维”  为 核 心 来 进 行 的。

 比 较 有代 表 性 的 就 是 经 合 组 织 3 8  

 别 楚 # 术  及 各 成 员, 日 本 , 中 国 台 湾 地 区。

  以 日 本 为 例, 日 本 的2 1世 纪 型 能 力。

 基 础能 力 , 思 维 能 力 , 实 践 能 力。“基 础能 力”支撑“思 维 能 力”,“实 践 能 力”引 导“思 维 能 力”。

 不 管 什 么 样 的 课 程 都 要 体 现 这 三 个 方 面 的 能 力 , 旨 在 培 养2 1  世 纪 最 强 生 存 能 力 的 人 。 ( 二 )

 知 识 核 心 型 与 经 合 组 织 , 日 本 不 同 的 是 ,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 欧 盟 他 们注 重 的 是 以“终 身学 习”为 价 值 取 向。

  基 于“终 身学 习”的 理 念 , 在20 00年 的 达 喀 尔 世 界 教 育 论 坛 会 上1 64个 国 家 承 诺 要 实 现“全 民 教 育”, 为 全 世 界所 有 的 儿 童 , 青年 , 成 年 人 , 提 供 最  优质 的 教 育 。

 联 合 国 启 动 了“核 心 素 养”的 研 究 ,  并 确 定 了 核 心 素 养 指 标 体 系 的 七 个 学 习 领 域 即 科  学技术 、 数 字 数 学 、 学 习 方 式 与 认 知 、 文 字 沟 通 、 文  化 艺 术 、 社 会 情绪 、 身 体 健 康 。 ( 三 )

 价 值 核 心 型 价 值 取 向 型 最 为 典 型 的 就 是新 加 坡 , 提 出2 1  世 纪 核 心 素 养 的 新 框 架 旨 在 培 养学 生 自 信 乐 观 ,  积 极 主 动, 热 心 乐 于 助 人 的 品 行 。

 自 信 乐 观 的 人 就 是 要 培 养学 生 遇 到 困 难 时 不 能 放 弃 不 能 悲 观 ,  要 相 信 自 己, 要 有 个 良 好 的 心 态 ; 积 极 主 动 就 是 要 学 生 在平 常 的 学 习 中 要积 极 , 要 主 动 去 探 索 , 要 善  于 发 现 问 题 , 并 主 动 去 寻 找 答 案; 热 心 乐 于 助 人 就 是 要 培 养 孩 子 善 良 的 心 , 要 主 动 去 帮 助 有 困 难 的  人, 不 能 自 私 。

 为 了 实 现 这 教 育 目 标 , 新 加 坡 教 育 部 门 以 价 值 观 为 核 心, 培 养学 生 的 自 我 意 识 , 自 我 管 理 能 力, 自 我 决 策 能 力。

  ( 四 )

 教 育 系 统 型 美 国 提 出 的 是“2 1 世 纪 学 习 体 系”。

 它 所 阐 释 的 核 心 素 养 的 内 容是核 心 科 目 和2 1世 纪 议 题 。

 核  心 科 目 主 要 包 括英 语 、 阅 读 和 语 言艺 术 、 外 语 、 艺 术、 数 学 、 经 济 、 科 学 、 地 理 、 历 史 、 政 府 与 公 民 。

 在 保 留 了 传 统 的 课 程 以 外 还 增加 了  5 个2 1世 纪 议  题, 这 种融 合 的 方 式 更 有利 于 核 心 素 养 的 落 实 与  推 进 。 三 以 核 心 素 养 为 本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的 内 容 人 文 教 育  学 校 的 主 要 功 能 就 是 育 人 , 培 养学 生 良 好 的  素 养, 所 以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应 以 核 心 素 养 为 本。

  第一, 要 把 身 心 健 康 放在 课 程 目 标 的 首 位 。 身 体 是革 命 的 本钱 , 不 能 只 顾 着学 习 书 本 知 识 , 不 加 强 体 育 锻 炼 , 身 体 不 好 , 也 无 法 学 习 。

 加 强 锻 炼  不 仅仅 是 为 了 锻 炼 身 体, 运 动 可 以 缓 解 我 们 平 时  紧 张 的 学 习 状 态 , 也 可 以 培 养学 生 们 的 耐 力 , 尤 其  是 合 作 , 友 爱 , 竞争 , 民 主 的 价 值 观。

 今 天 大 力 推 行 体 育 项 目 , 也 是 为 了 培 养学 生 们 的 团 队 意 识 , 满  足 学 生 们 精 神 需 要 。

 在学 校 里 学 生 们 的 习 惯 也 是  非常 重要 的 , 习 惯 养 成 了 自 然 就 变 成 了一 种信 念 。 应 该 学 教 学 生 们 学 会 自 己 独 立 , 回 家 自 己 收 拾 自  己 的 房 间, 自 己 刷 书 包 , 鞋 子 , 自己 的 事情自己 做,  业 余 还 可 以 做 些 简 单 的 家 务 活 。

 这 些 都 能 够 培 养 ? 亥 子 们独 立 的 生 活 能 力, 而 且 也 对 他 长 大 后 有 很  大 的 帮 助 , 最 起 码 自 已 能 自 理。

 另一 方面 就 是 要 培 养学 生 们 乐 观 的 心 态 , 要 热爱 生 活 , 热爱 生 命 ,  尊 重 生 命 ; 宽 容 之 心 , 学 会 与 人 相 处 , 尊 重 别 人 , 以 礼 待 人 ; 当 今 社 会 很 多 校 园 欺 凌 现 象 , 给 很 多 孩 子 的 心 灵 带 来 了 巨 大 的 伤 害 , 也 会 对 孩 子 的 未 来 产  生 很 大 的 影 响。

 有 的 学 生 忍 受 不 了 同 伴 的 侮辱 而 自 杀 , 这 对 其 家庭 来说 也 是 各 承 重 的 打击 。

 所 以  从 现 在 开 始 就 应 该 重 视 其 身 心 健 康 的 发 展 。

  第 二 , 培 养学 生 终 身学 习 的 能 力 。

 学 校 不 仅  要 传 授 知 识 , 教 会 学 生 知 识 , 最 主 要 的 是 要 教 会 学  生 们如 何 去 学 习, 让 学 生 们 会 学 习 , 能 够 积 极 主 动 的 去 学 习, 因 为 我 们 不 可 能 永 远 在学 校 里 等 待 老 师 来 上 课, 总 有一 天 要 走出 校 门, 走 出 校 门 并 不 意 味 着 就停 止 学 习 了, 还 是 要继 续学 习 , 不 然 就 会 被 社 会 所 淘 汰, 所 以 必 须 培 养学 生 们 的 终 身学 习 的 能 力。

 另一 方面, 就 是 要 培 养学 生 多 学 习 兴 趣 。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说 ,一 个 孩 子到 十 二 三 岁 还 没 有 自  己 的 兴 趣 和 爱 好, 做 老 师 的 要 为 他担忧。

 担 心 他 长 大 以 后 对 什 么 都漠 不 关 心 , 成 为一 个 平 庸 的人 。

  如 今 在 中 国 家 长 老 师 们 大 多 只 关 注 学 业 成 绩 , 大  多 都 被 压 迫 的 在学 习 , 真 正 对 学 习 有 兴 趣 的 很 少 ,  所 以 很 难 培 养 出 创 新 型 人 才 。

 兴 趣 来 自 于 好 奇 3 9  

 别 楚 # 术  人 文 教 育  心, 但 是 由 于 现 在学 生 学 校 的 作 业 繁 重 , 只 注 重 分  数 , 往往 扼 杀 了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 因 此 学 校应 该 建 立 一 种 平 衡, 注 重 培 养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能 力 , 鼓 励 学  生 大 胆 思 考, 敢 于 说 出 心 中 的 想 法 。

 在第 六 届 教 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的 论 坛 中, 与 会 专 家 代 表 探 讨 了 核  心 素 养 培 养 与 课 程 教 学 论 创 新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问 题 。

 丁 念 金 认 为, 创 造 力 是核 心 素 养 的一 个 重要 构 成 , 创 造 力 的 关 键 特 征 包 括 人 格 特 征 、 思 维 品 质、 知 识 结 构 等, 学 习 方 式 的 掌 握 是 培 育 创 造 力 的  重要 路 径 之一。

 这 样才 能 更好 的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 兴 趣 , 提 高 学 生 的 积 极 主 动 的 学 习 能 力 , 最 终 养 成  自 主 学 习 的 习 惯 。

  第 三 , 课 程 的 内 容 与 实 施 , 都 应 该 以 为 未 来 学  生 能 够 适 应 社 会 为 目 标 。

 人 都是在 社 会 中 生 存 发 展, 具 有 社 会 性 。

 走 出 校 门 , 就 意 味 着 会 遇 到 各 种  各 样 的 问 题 , 这 就 需 要 我 们 学 会 与 人 沟 通 , 与 人 相  处 ; 在 遇 到 困 难 时 就 应 该 发 挥 自 己 的 创 造 力 , 这 样  才 能 促 进 社 会 文 明 的 进 步 。

  清 华 附小 提 出 的 学 生 发 展 五 大核 心 素 养“身  心 健 康 、 成 志 于 学 、 天 下 情 怀 、 审 美雅 趣 、  学 会 改 变”根 据本 校 学 生 的 群 体 特 点 , 遵 循 学  校“为 聪 慧 与 高 尚 的 人 生 奠 基”的 办 学 使 命 , 体 现  “以 儿 童 作 为 学 校 中 心”的 办 学 理 念 , 秉 承 清 华大  学 的 思 想 与 精 神 , 体 现 出 学 校 在 立 德 树 人 , 深 入 回 答 了“培 养 什 么 人”的 问 题 。

 不 仅 如 此 , 学 校 还通  过“1  +  X课 程”改 革 积 极 回 答 基 于 学 生 发 展 核 心  素 养“怎么 培 养 人”的 问 题 。

 这 些 都是 从 发 展 学 生  的 核 心 素 养 出 发, 比 如 他 们 开 设 的 科 学 阅 读 课 , 老 师 利 用 汇 报, 引 导 学 生 在 阅 读 中 体 会 科 学 的 魅 力 ,  发 挥 学 生 们想 象 力 与 创 新 性 。

 浙 江 大学 附 属 中 学  在 征 求 学 生 、 家 长、 教 师 、 社 区 及 教 育 行 政 部 门 各 方 面 意 见 的 基 础 上 , 确 定 了 身 心 健 康 、 人 格 健 全 、 学 科 素 养、 学 生 发 展 与 生 涯 规 划"为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 构 建 了 符 合 本 校 学 生 的 核 心 素 养 模 型 。山 东 省 泰 安 市某 小 学 , 通 过 对 核 心 素 养 的 学 习 , 转变 培  养学 生 的 方 式 , 注 重 发 展 学 生 个 性 , 从 核 心 素 养 的  角 度丰 富 和 深 化 了 学 校 的 课 程 , 实 现 多 学 科 之 间  的 融 合 和 以 人 为 本 的 学 校 课 程 建 设 。 四 、 总 结  核 心 素 养作 为 当 前 中 国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 热 点 , 国 家 也 出 台 了 相 应 的 政 策 文 件 对 核 心 素 养  进 行 了 阐 述。

 在 20 1 5 年 3 月 教 育 部 印 发 的《 关 于 全 面 深 化 课 程 改 革落 实 立 德 树 人 根 本任 务 的 意 见 》 中, 文 件 将“核 心 素 养”置 于 深 化 课 程 改 革 、 落 实 立 德 树 人 目 标 的 基 础 地 位 。

 从 这 可 以 看 出 核 心 素 养 与 课 程 改 革 中 的 关 系。

  进 入2 1 世 纪, 知 识 信 息 急 剧增 长 且 成 多 样 化 ,  那 么 面 对 如 此 瞬 间 变 化 的 形 式 , 需 要 什 么 样 的 人 才 能 够 适 应 , 我 们如 何 去 培 养 这 样 的 人 ? 核 心 ...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为本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