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3篇

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3篇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2 -校园英语/高等教育基于“教考分离”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方式探讨湖南信息学院/张丹 雷黎【摘要】考试作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3篇,供大家参考。

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3篇

篇一: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2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基于“ 教考分离” 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方式探讨湖南信息学院/张丹

 雷黎【摘要】考试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考分离” 作为一种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方式势必能推动大学英语改革的浪潮,从而提高学生外语能力和教学质量。【关键词】教考分离 大学英语 课程评价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日趋发展及国际化,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成为高校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 教考分离” 作为一种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方式成为大学英语改革的重心。大学英语教考分离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一、大学英语考试与教学的关系考试和教学是都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即考试要为教学工作服务,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相一致,反过来,考试结果反映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优略,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及教学素质的提高。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在一个教学阶段里学习成绩进行检查的方式。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必须是相对独立的,必须按照考试自身的规律、考试规范、工作特点运作。所以要想体现其客观公正性,必须把考试与教学分开。只有科学的、公正的、客观的考试才能为教学质量的评估,教学效果的好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英语能力高低做出正确的判断。总之,教考分离的目的在于强化各自的功能,是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统一,以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二、基于“ 教考分离” 的大学英语评价方式“ 教考分离” 指的是将教学与考试分离进行,即将过去某一课程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评分的做法,改为从规范、标准的试题库中筛选、组合出符合要求的试卷,或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非任课教师依纲(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命题,并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阅试卷。这样的就有效避免了传统英语测试的主观随意性、费时费力,试卷效度、信度、区分度等指标得不到保证的缺点。通过教考分离考试所产生的数据能起到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建立高质量的试题库是实施大学英语教考分离的关键。第一要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大学英语(1-2)》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各单元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形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制定考试大纲,规定考试的范围、内容、要求、题型及评分标准,组织专家对考试大纲进行研讨,形成大学英语考试大纲,并以此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使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考核要求,扩充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第二严格按照试卷的“ 有效度、可信度、难易度、 区分度” 四大评价标准,建立大学英语试题库,保证试题全面反映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内容,并且严格把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的命题标准与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命题标准统一起来,难度合理且有一定的区分度,帮助学生适应四、六级的考核方式。及时修改、补充、更新试题库内容,有效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随着现代化考试测量技术及计算机的发展,我院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网升级和学生考查测试平台,购买了试题输入系统,设计并构建了操作简单的试题输入系统和组卷软件。聘请专家对试题输机、试题库建设、试题库调整等作专门的指导。这为教考分离奠定了基础。第三机器阅卷的实施。机器阅卷可以排除人工阅卷可能产生的干扰,如人工阅卷的主观因素过大,存在人情分,无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人工长时间阅卷的疲乏等造成的疏忽。因此采用计算机阅卷系统阅卷、统分、打印、公布、不仅能提高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而且能科学公正地统计分析学生成绩。第四制定评价教考分离试卷的指标体系,结合计算机评分系统科学统计分析学生试卷成绩,为教师提供正确的考试反馈信息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三、基于“ 教考分离” 的大学英语评价方式的意义1.保证教学效果评价的公正性,提高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在传统的教考合一模式下,教师上课随意性大,考前划重点,学生成绩不能真正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大学英语实施教考分离后,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授课同样按照大纲来,这样就保证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2.端正学生学风和考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教考合一制度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其真实学习效果,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教考分离使学生不存在对老师考前辅导的幻想及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考试成绩的高低取决于平时的努力程度及扎实的基本功,由此而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学习英语,进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总之教考分离作为终结性评价方式值得探讨研究,尤其是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教考分离通过教学和考试的分离,减少人为因素给学生成绩带来的误差,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从而达到端正学风考风,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参考文献:[1]田能瑾.大学外语实施教考分离的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 1998.[2]梁伟,卢远.高职教学评价改革中教考分离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3]张绍杰.教考分离——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必由之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篇二: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梅霞

 赵明珍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考分离是高等教育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我校探索多种教考分离模式, 有效克服了传统考试中的弊端, 推动了课程内涵建设和教学结果评价方法的改革, 营造了良好的教风、学风、考风;同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教考分离模式; 教学质量; 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梅霞 (1968-) , 女, 本科, 副教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 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和高等数学教学工作; 作者简介:赵明珍 (1964-) , 女, 本科, 教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 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7-06-07 基金:2016 年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三五”一般研究课题“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课题编号:2016-135-Y-12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ode Based on——Take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ode Based on——Take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s an Exampl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s an Example MEI Xia

 ZHAO Ming-zhen

 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Abstract:

 Examin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test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examination of the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In our school to explore a variety of separation of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ode, effectively shield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promote the curriculum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sults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reform, to create a good teaching style, study style, and at the same time;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giv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

 teaching examination separation model; teaching qualit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Received:

 2017-06-07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状况和评价教学结果的主要依据[1]。如何加强考试管理, 改革考核模式, 有效推进教考分离, 建立科学考试机制, 充分发挥考试效能, 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传统考试的方法一般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考核所任教班级, 自行评阅试卷, 独立评定学生成绩。这种考核模式, 灵活性偏大, 试卷的难易度、知识覆盖面及试卷的科学性等等基本是教师一人说了算, 可控性差;同时, 考核结果很难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更难以检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考核的科学性与公平性难以保障。比较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引进第三方评价, 诸如各类升学考试、考证考试、等级证书考试等等, 教与考有效分离成为了高职教学与考试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鉴于高职院校专业分散, 课程种类繁多, 各具特色,

 同一课程的授课班级较少, 服务多个专业的平行课程更少, 完全采用第三方评价难度很大, 成本较高, 操作可行性不强。

 一、教考分离意义 1. 利于良好教风的形成。

 凡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程, 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同一课程的授课教师必须严格按要求组织教学;教研室或课程组的教研活动频率提高, 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切磋, 旨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考分离的试卷在开考前对教师是严格封闭的, 有效地阻止了任课教师“考前给学生划定范围”、“故意泄题”等错误做法, 只有通过平时认真组织教学,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 利于良好学风和考风的形成。

 实施教考分离后, 学生清醒地认识到, 仅仅靠考前的突击、教师的勾划重点或提前准备“小抄”作弊等方式通过考试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们更重视平时的学习, 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进, 学习的动力明显提高, 与教师之间的配合也更默契, 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从根本上促进了学风的好转。教考分离同时避免了成绩评定过程中存在的印象分、人情分、违心分等现象, 保证了考试的严肃性。

 3. 考核评价更趋公平和科学。

 依据课程特点选择相应的教考分离模式, 诸如思政类等基础课程的机考模式、设计类课程的案例考核模式、实践型课程的技能考核模式等等;通过建立题库, 自动命题、自动组卷、流水阅卷、统一评分标准等规范完备的考核管理系统, 提供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考试成绩, 使考核评价更具科学性与公正性。

 4. 提高了教学管理部门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可信度 [2] 。

 教考分离的实施, 一方面有利于教务部门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掌握客观的教学信息;另一方面, 通过考试情况的分析, 暴露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完善考核评价模式, 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 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改善。

 二、教考分离实施 1. 模式。

 为有效推进教考分离工作, 我院依托校内技术力量自主研发教考分离考试平台, 自动组卷, 突出体现考试的公正性;根据实践课程的操作要求, 通过现场技能操

 作、实验测试、作品制作、竞赛等方式, 体现考试的技能性;依托公共课程的普及和推广, 以客观题为主, 体现考试的灵活性;依托各类国家等级、工种考试, 以证代考, 提高考试的实用性;依托专业课程工学交替的特点, 试卷库抽题, 保证考试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其就业的竞争力。积极探索“以证代考”、“平台组卷”、“在线考试”等模式及其相应管理制度, 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

 图 1 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分离模式

  下载原图 2. 实施。

 以课程组为核心, 以系部为桥梁, 教务处统筹协调, 有序推进教考分离的实施工作, 具体操作流程见表 1。

 表 1 教考分离操作流程表

 下载原表

  三、教考分离成效 通过院系两级层面逐步推进, 经过多个轮回、多门课程、多个班级的试点开展教考分离工作, 努力改进与完善, 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完善了教考分离工作机制。

 首先,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学院制定了教考分离工作实施管理办法、教考分离课程题库建设管理办法, 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平台建设和课程资料的建设, 制订了与考试软件和考试平台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其次, 学院教务处定期进行教考分离课程的过程检查, 通过交流、学习, 完善过程资料, 对不规范行为及时纠偏, 积累了过程管理的经验, 丰富了教考分离的形式, 提升了课程建设的内涵。

 2. 开发了教考分离考试软件和平台。

 教务处负责开发课程考试软件和考试平台, 组织各课程组教师按软件要求分章节、分知识点、分难易度进行试题录入, 组织和监控考试过程。软件实现了随机组卷、现场答题、电脑阅卷评分的功能, 考生当场知晓考试的成绩, 节省了大量人工阅卷、统分、成绩登记的时间和精力, 杜绝了考试过程中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更趋公平公正。同时, 基于平台的随机功能, 确保了命题的科学性、知识的覆盖面以及内容的不重复性, 可当场为考试不理想的学生提供第二

 次考核机会。考试平台具有为教师提供在线建设考试大纲、题库 (或卷库) 、组卷, 为教学管理者提供实时统计数据、进行成绩监控管理等功能;考试平台还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 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另外, 通过考试平台的自动组卷功能, 可重复为学生提供在线模拟测试, 更利于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升华。

 3. 确立了一系列适合教考分离的课程, 形成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考分离的课程比较适合于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程, 如思政类课程、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基础会计等等, 知识更新不是太快, 上课人数多、授课教师多, 有统一的教材、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 适合建立试题库并进行教考分离。而对一些专业性与实践性较强、内容更新快、技术含量高、新兴或边缘学科的课程, 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应岗位技能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需要随着时代变化、技术更新而不断充实, 求得成熟, 则不宜采用教考分离。为保障教考分离工作的有效开展, 课程组修订完善了原有的课程标准, 统一了课程考试大纲;设计了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学视频以及完整的教学课件;建立了课程卷库和题库, 题库量大, 覆盖面广, 难易兼顾, 层次分明。

 4. 提升了课程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

 开展教考分离, 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课程负责人要有一定的从教经历和工作经验, 熟悉课程所服务专业的知识结构, 把握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内容, 以及重点、难点, 能带领团队教师建设课程素材资源, 组织考试, 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而教考分离加强了教师间的竞争, 更能检验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会投入加倍的精力, 一方面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与分析, 尽最大能力做到主次分明, 重点突出, 难点剖析透彻;同时要大量阅读, 密切关注专业发展动态, 力求使所教内容与实际生活或生产应用有机融合。

 四、教考分离建议 教考分离虽存在诸多优点,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从各个环节充分准备, 将教考分离的不利降低到最低程度。

 1. 精心选择课程, 建立教考分离课程库。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教考分离, 课程的受众面、课程的内容、课程团队等等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比如一些与时代接轨比较紧密的新兴学科、一些质量或检测标准会随时变化的课程、应用学科、边缘学科等等, 这些课程总是在不断变化中求得充实并日趋成熟, 所以不太适宜用一直不变的题库进行教考分离, 这样会制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影响课程的生机和活力, 更不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而另一些知识体系相对稳定、发展较为缓慢、内容基本固定的学科, 比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 还有一些学院建设较为成熟的优质课程 (如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就比较适合实施教考分离。

 2. 探索考试及命题组卷方式, 凸显多元化。

 多数教考分离的课程类型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 而能体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造力、协作能力的操作考核较少, 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不能完全体现部分核心课程的特色。应鼓励广大教师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 对实践技能操作要求强的课程考试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模式, 将学生的实践技能考核 (系列技能点操作考核) 作为课程考核的重点内容, 变“一张试卷定终生”的考试方式为“一张试卷+若干技能”的教考分离方式, 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功能———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对基础验证性实验强的课程, 遵循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 可采取以设计性实验作课题撰写论文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对知识相对固定、成熟的基础性课程, 如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可采用与国家等级考试挂钩的方式, 科学合理地利用校外标准化考试资源, 以达到教考分离的目的, 提高评价教与学的效度与信度[3]。

 3.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提升教学效果。

 引进了教考分离机制, 教师不再单纯地以“填鸭式”的满堂灌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而是需要更加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 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巧妙运用微课资源等等, 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更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学理念、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等方面的转变,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应当明白, 我们的教学模式应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 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 向以学生为中心, 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只有师生在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 课堂教学中形成良性的互动, 才能做到全面深层次地推进教考分离工作,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晶, 胡兵.高校实施教考分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4) :58.

 [2]庞伟勤.新形势下我校教考分离实施现状与完善的思考[J].职校论坛, 2014, (3) :172.

 [3]黄坪, 魏义东.教考分离模式存在的不足及优化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 (学术) , 2007, (15) :68.

篇三: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理工 第 4 期DOI:10.19469/j.cnki.1003- 3297.2020.04.0061佟晓丽 王嬿舒 张素媛(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59)摘 要 文章从课堂教学评价入手,坚持“理念引领,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概念嵌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及教学效果;科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要素进行诊断与评价,反馈并纠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课堂组织、课程考核、课后评价、持续改进”的闭环模式,用“行动、反思、行动”的方式完成教学及教学持续改进任务。关键词 课堂评价;教学模式;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3297(2020)04- 00061- 030 引言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一部分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知行分离,课程考核重结果轻过程,教学过程缺少诊断。2018 年 9 月,教育部下发了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强调加强学习过程管理 [1]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探索以评价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核心观点是:设计边评边改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科及行业知识,更新教学内容,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加强过程管理,使教学过程与结果并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程目标,使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1 以课堂评价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探索1.1 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2] 。模式构建过程中,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应用于教学过程及教学考核,促进评价对象的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中将能力培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将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制定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的发生。1.2 模式的内涵研究及构建1.2.1 构建“学生中心,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围绕着学生回归课堂及学生能力培养,将作者简介:佟晓丽 (1971— ),女,黑龙江依兰人,副研究员,硕士;王嬿舒 (1989—),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张素媛 (1965— ),女,辽宁沈阳人,高级工程师,学士。基金项目:2019 年度沈阳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一般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应用”(SLGJG2019003)。电大理工Stud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RTVU . 第 4 期总第 285 期 2020 年 12 月基于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电大理工 总第 285 期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将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通过引入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实现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3]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选取问题时首先考虑知识本身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不同知识点选择相应的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注重旧知识的温故知新、新知识的获取,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阶段总结注意评价问题的选取与知识点的传授是否一致。1.2.2 集中授课与小组学习,改革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将研究和学习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给出问题,课下小组同学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查找资料、向教师或学长问询等方式,实现自主学习新知识,然后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意识及协作能力。课堂上,教师集中讲解知识难点;课后,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协调、交流和合作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学生看到知识掌握及运用的不足,培养学生交流与协作能力。小组学习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后,教师适当安排课堂展示,肯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取得的成绩,给学生提供展示和表达的机会。阶段评价注重肯定小组的知识获取方式及团队合作取得的成绩。1.2.3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改革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及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这种学习方式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改为“线上线下同步学习+线上线下辅导答疑+翻转课堂+课内外实践”的多渠道、多种方法混合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师负责网络视频的录制、知识点和阶段练习及试题库的整理;线下,教师负责面授、线上线下的辅导答疑与上机训练,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增加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阶段总结注重考核学生线下的学习时间和是否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1.2.4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过程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建立面向目标达成及能力培养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改革考核方式,实现对学习过程和能力的评价。过程成绩由出勤率、课前预习、课堂问答、课堂测验、小组讨论、课后作业、设计性作品、答辩、论文、课堂笔记、阶段性测试、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与实践以及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组成,结果考核更加侧重能力测试。加大过程考核比例,实现边学、边考、边反馈、边改。阶段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及阶段学习成果的检验,通过阶段考核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修正,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这一阶段的评价侧重于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义,是否对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并提出有效的调整方案。1.2.5 强化课程思政,实现全过程育人将课程思政教学作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考核指标,实现全过程育人。思政元素存在于教学全过程,统筹设计并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元素与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实现以专业教学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延展与补充,使教师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既深化知识点,又发挥了育人功能。阶段评价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实现时时育人。1.2.6 监控教学过程,实施课堂评价坚持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以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课堂调控、教学氛围、问题探究、目标落实、评价反思、教学特色等各62 第 页

 电大理工 第 4 期方面考核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及教学效果。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教学内容符合课程培养目标,注重课程思政;课堂自由度要根据阶段评价结果适度调整课堂进度与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自我展示;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与反思可以引导评价、调控教学活动。总之,通过考核要素的设计与评价,诊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考核结果进行判断、反馈并纠正问题,以实现教学活动持续改进这一评价目标。2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第一,完成了教师身份的转变,真正实现了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解决了教师教育理念问题 [4] 。第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第三,注意知识的传授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完成了知识与生活的碰撞,努力实现知行合一,解决教学内容知行分离问题。第四,学业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提高过程考核所占比重,严格过程管理,解决课程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第五,科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查找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边行动,边反思,提升教学质量,解决教学过程缺少诊断的问题。3 问题和反思3.1 教学模式的选择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5] ,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最适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实际问题的引入让理论知识与行业前沿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选择这一模式需要注意实际问题的选择与知识点的融合度,模式运行过程中,注意判断并评价其效果。3.2 教师的积极参与以评价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相当于在教学过程中两条线同时在运行,一是知识传授,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课程培养目标;二是过程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并评价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对前一阶段的教学过程进行诊断并反馈,指导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实现边动、边思、边改。3.3 评价要素的选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它不能也不应该独立于教学活动之外,评价的关键是要素的选取,这是能否实现有效评价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课堂学习体验及学生的学习投入等情况都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不同要素的信息需要采取不同的采集方法。教学内容的考核可以考虑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来获取;教学效果的考量可以综合考虑教学阶段的目标,比如小组学习之后的课堂展示、知识点掌握情况后的测验等。总之,评价是为了发现问题、诊断过程、改进结果。参考文献[1]林雅娜. 《资产评估实务》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基于“雨课堂”与微课教学思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9):20-23.[2]马凤岐.建设“金课”是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的关键[J].高校教育管理,2019(4):63-69.[3]王艳.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152-153.[4]崔刚,马凤阳.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内容与原则: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参照[J].中国大学教学,2012(2):35-40.[5]余贞凯,赵艳艳.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云南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8(5):4.(责任编辑:文婷)63 第 页

推荐访问:基于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考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质量 分离 探索